算起来这次是第五回采访余先生了,头一次已早在15年前。余先生是一位比较有特点的发烧友,表现为:一是他的系统中没有CD机,这在发烧友中非常少见,这么多年来余先生一直使用“PC+数字文件”的方式播放音乐,现在收藏量已超过30T,折合5万多张唱片;二是余先生非常喜欢古典音乐,早在2010年时,光是马勒的《第五交响乐》已收藏了72个版本,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更是多达97个!
上一次造访是在2021年,皆因余先生的大系统当时加入了着名的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27Bit版)解码器,我当然不能错过聆听机会了。现在余先生的大系统除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外,还有LEGACY Aeris半有源音箱、GOLD NOTE P-1000 MKII前置放大器、GOLD NOTE PSU-1000外置电源、HEGEL H30功率放大器(负责驱动Aeris的中、高频部分)。不过这次采访的重点却是余先生的小系统。
余先生是位建筑设计师,由于工作性质,他习惯在晚上九点至凌晨两点工作,据说这个时段人特别容易有灵感。而余先生本身又酷爱音乐,一定要边听音乐边工作才行,为不影响家人,他就在家里特设一间房作工作室、听音室兼书房,大约15平方米左右,里面配置了一套小型音响系统:GamuT Phi 3 MKII音箱、MBL 7008A合并式放大器、Weiss DAC202解码器,用Foobar2000做播放软件。电脑配置也厉害,包括:华硕PRIME Z790M-PLUS D5主板、芝奇32G D5 16G*2 6400内存、西数SN850X 1TB NVME固态硬盘系统盘。前段时间用了十多年的Weiss DAC202解码器坏了,余先生原想既然是小系统,随便再买一台便宜的将就着用就行,不过后来基于对“昌业音响”的信任,他还是花了25000多元买了法国ATOLL DAC300解码器。
DAC300是ATOLL的旗舰解码器,在用料和技术方面都很猛。它使用了着名的Sabre 9038PRO解码芯片,这是全球参数最高的解码芯片,信噪比高达140dB,THD+N<-122dB,在许多名机中均可见到,因此DAC300的USB输入端口可以接收32Bit/768kHz的PCM讯号和DSD512讯号。机内可见3只着名的Talema密封环型变压器,一只用于数字部分,模拟部分左、右声道各用一只,20只“日本化工”电容则负责能量储备。DAC300的一大技术特点是:输入的数字讯号不会重新采样,而是由HMInternational的SX7CJ系列的4只晶振重新同步:一只用于USB端口的XMOS接收芯片,一只用于Sabre解码芯片的时钟,两只用于S/PDIF和AES/EBU输入端口,两只晶振中哪一只会工作取决于输入的数字讯号是44.1kHz还是48kHz。此外,DAC300还有一个3.5mm耳机输出端口。
表面上看,相对于余先生小系统的其它器材,DAC300的加入似乎是显得有点“大材小用”了。但真的是这样吗?这不,DAC300还没煲透,那边余先生已传来喜讯,意思主要有两点:1、DAC300的声音能将看似矛盾的“润泽”和“通透”集于一身,这很不简单,而以“工笔画”的方式描绘音乐更是让人意外;2、DAC300对PC的兼容性很好,装了驱程即可使用,而以前所用的几台解码器买回来后都需要折腾一番,甚至要动用专业人员从品牌的会员通道获取特殊固件才能搞定。我之前测试DAC300都是用CD转盘通过同轴端口和它搭配,但从未试过通过USB端口来和PC搭配,听闻这个消息不禁心动起来,于是有了这一次家访。
余先生的书房里已做了全频吸音、扩散处理,所以即使采取近场监听方式也不会有高频刺耳的问题;同样地,在REL T/5i低音炮加入的情况下房间也不会有低频轰鸣的现象。

我首先播放的是耳熟能详、由蔡琴演唱的《祝我幸福》。虽然这时两只音箱拉得并不是很开,聆听离音箱也比较近,但我依然感受到定位相当清晰,蔡琴仿佛在我面前深情吟唱似的,左、右两把吉他也撑得很开,小提琴则有着鲜明致密的质感。在音色方面,余先生这套小系统并没有以往我在其它系统经常碰到的“昏黄感”,反而显得端正、精准。按照我的经验,这主要来自DAC300的主导作用。因为我知道MBL 7008A的音色是偏向温润的,而DAC300凭借其出色的透明度和线条感,在声音中性的GamuT Phi 3 MKII音箱帮助下成功主宰了系统的声音走向。
书房的声学处理
播放海菲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在DAC300精致而高透明度声底的映衬下,海菲兹冷静、理智、凝重的演奏气质表露无遗,但这并不妨碍表现琴弓在琴弦上摩擦时所激发出来的润泽感,而在激昂时碰撞出来的则是火花四射,因为DAC300实在是太透明了,什么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播放由里赫特主奏、卡拉扬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协》时,这套系统将里赫特精湛而理性的演奏风格充分展现,但却不会干寡单调,飘出的音符仍是晶莹圆润的,琴腔共鸣也毫无遮掩地浮现出来,这些都是录音中原本就存在的,DAC300绝不会错过。这套小系统在乐章的静谧片段能引人遐思无限,激昂之处大声压能振奋人心却丝毫不吵。余先生坦言这套小系统原来只是当播放“背景音乐”之用,工作时不至于太孤寂无聊,想不到DAC300加入之后它也能播好交响乐,更想不到它也能令人感动不已!
准备比拼的DAC300
再听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奏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尽管这只是一套“小”系统,但我还是能清晰感受到铜管乐器组宏伟的气势,而能捕捉到管乐器群的低频铺垫更属意外惊喜;大鼓敲击时虽然绝对的能量感不能和大系统相提并论,但锤击时那种真切的结实度却是丝毫不含糊;相对于这套系统的体积,它的冲击力也是出色的,像铙钹、镲片敲击时所产生的辉煌感自不必说,在高潮片段弦乐群的涌动也不容小觑。此刻我忍不住一再拧大音量,好让各种乐器交织成的火爆能量铺天盖地地压过来⋯⋯
基于DAC300优秀的透明度、解析力和冲击力,这时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以DAC300如此精彩的表现,把它放在小系统里是否屈才了?”于是我向余先生冒昧地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让ATOLL DAC300和他大系统中的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直接比拼!余先生也想验证一下DAC300的实力,于是欣然应允。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是一台着名的Hi-End级解码器,售价差不多是DAC300的4倍。ROCKNA的解码器都不用现成的解码芯片,而是使用由精密薄膜电阻组成的R2R电阻阵列作A/D转换,WAVEDREAM Signature每声道使用两块MSB的RD-0 R2R解码阵列。
两台机器当即接入余先生的大系统作AB对比。结果并不出人意外,毕竟有4倍的价差,WAVEDREAM Signature取胜也在情理之中,其宏大的规模感、低频能量是最大特色,但若单论线条感、解析力、透明度,DAC300并不落下风。可以说,这次越级挑战的结果并不是像两者价差那么大,反而凸显出DAC300卓越的性价比。另一方面,余先生所使用的LEGACY Aeris这对大音箱为6单元4.5路设计,低音部分由1只10英寸中低音单元、2只12英寸低音单元以及底部的1只10英寸无源辐射器组成,由两台750W内置放大器专门驱动,从而获得18-30kHz+/-2dB的宽阔频响,这决定了大系统中拥有巨大的能量和细节“容纳空间”,从而能充分展现WAVEDREAM Signature在规模感和低频能量方面的优势。如果使用的是中小型音箱的话,ROCKNA WAVEDREAM Signature上述优势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两者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到那时余先生不知是喜还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