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於這種純美的平衡 Rogers LS3/5A Classic SE書架式音箱

我沒有真正擁有過一對LS 3/5A的音箱,我也並非生於那個LS 3/5A被瘋狂追逐的年代,但LS 3/5A的影響大家都可以感知到。譬如我在網上發佈一篇帶有LS 3/5A標籤的帖子,閱讀量比我花幾天時間寫的一份測評報告要多得多。原來,LS 3/5A並不是「風靡一時」,跨越半個世紀的持久熱愛怎算得上風靡一時,直到今天依然還有很多人關注着。音響發燒友總是對這種音箱有獨特的情感,LS 3/5A也是一個時代的審美標準。作為英式音箱代表,中性、細膩、溫暖、平衡這些特點都是大家喜愛它的理由。當下,仍然有不少廠商堅持推出這個型號的音箱,Rogers、Falcon Acoustics、Harbeth、Stirling等這些品牌旗下都有相關產品。最近,我到訪樂派影音,一對Rogers LS3/5A Classic SE書架式音箱帶我領略到這個被廣受追捧的型號所散發的傳奇魅力。

Rogers和那一段黃金歲月

BBC LS3/5A是由英國極具權威性的廣播公司BBC研發及設計的二級監聽音箱,這是橫跨兩個世紀的傳世傑作,一直以來似乎並沒有哪款音箱能像BBC的LS3/5A一樣引起人們這幺多的議論。這個型號的音箱最初只供BBC公司內部作為戶外播放監聽之用,後來開放授權給音響器材製造商生產相同型號、規格的音箱作廣泛銷售。後來很多有名的音箱廠商都開始製作這個經典型號的產品,現在不管是原廠BBC的LS3/5A還是其他品牌的復刻版本,這當中很多的LS3/5A型號都代表着傳統的英國聲。

1947年以來,英國Rogers(樂爵士)一直是優質音響設備的代名詞。通過創造力和嶄新理念,創辦人Jim Rogers吉姆羅傑斯設計了一系列不斷改進和完善的系統。1974年2月19日,Rogers公司公布一條消息,宣稱他們將在當年4月舉辦的SONEX』74展覽上展出該產品的最新設計。他們還提供了產品的一張照片和暫定的技術參數:功率25W,頻響80-20000Hz,偏差±3dB;另一種頻響60-20000Hz,偏差±4dB。分頻器的分頻點為3kHz,發音單元採用一個110mm的低音單元(使用帶有Plastiflex塗層的Bextrene錐盆)和一個27mm的聚脂薄膜球頂高音單元。後來,經過對箱體、單元、分頻器等方面的改進後,他們家第一款LS3/5A正式誕生。如今Rogers重新向要求音樂品味的發燒友介紹一些熟悉的着名產品,再次為新一代樂迷樹立音樂品味標杆,並為新一代音樂愛好者樹立標準。

LS3/5A被定義為一款監聽音箱,自然必須符合BBC的嚴格規範。尤其是LS3/5A多年來已經被無數錄音室與廣播電台採用,成為監聽的統一標準,如果隨便更改設計與聲音特性,每一個錄音室與電台將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錄音的每一個環節也就無法銜接運作。早在1970年LS3/5的BBC官方工程設計信文件就已經公布,而1976年BBC RD1976/29號文則標誌着LS3/5A標準正式發佈,對LS3/5A小型監聽音箱的設計介紹描述非常詳盡,包括箱體構造,喇叭單元參數及分頻器電路圖,多維度測試的頻率響應曲線、阻抗曲線、諧波失真曲線,立體聲結像度性能等。Rogers一直是BBC監聽音箱指定的長期合作製造廠家之一,也是首批獲得BBC授權進行商業化生產的廠商。當然了,各廠家推出的LS3/5A雖然都經過BBC認證,設計與規格特性必須符合BBC的嚴格標準,不過事實上每家使用的箱體與分音器用料都略有差異。尤其是分音器用料,不同廠家使用的線圈、電容、電阻,甚至電路板的材質與厚度都有差異。

每一對LS3/5A被熱愛的理由

這種造型方正,體積緊湊的小音箱到底有何魔力,在長達幾十年時間內一直被追捧、被熱愛?我想首先是小巧,其憑藉「鞋盒」般的大小,對很多住宅面積有限的用家非常友好(尤其是當年的香港發燒圈子中),因此也註定在家裡擺放上非常靈活。其次是監聽特質(其密閉聲箱設計能實現緊緻快速的低音和自然的中音),非常適合人聲和小型室內樂的還原,這也是大部分發燒友和音樂愛好者聆聽內容的「密集區」,因此它十分討好發燒友和音樂愛好者的聆聽口味,而且人聲的還原更是無可挑剔,相信沒有燒友對此不認同的了。還有高阻抗(早期大多以16Ω阻抗為主,現在多為11Ω)的特點,小功率驅動足矣,因此在搭配器材的選擇上並沒有給人留下很大的難度。對於以「音質為先」的發燒友,通常都以甲類低輸出的晶體管和電子管功放驅動。

Rogers LS3/5A Classic SE:

韻味十足的特別版

在保持傳統基調下的革新,Rogers LS3/5A Classic SE書架式音箱正式推出。LS3/5A Classic SE配備一個19mm Mylar(聚酯薄膜)軟球頂高音單元和一個110mm Bextrene錐盆的中音單元

,採用傳統LS3/5A的密閉箱體和造型。這個高音單元堅持採用了無面板的設計,因此您會看到高音單元外面有兩條連接線。高音單元的面板相當於是一個淺號角,對聲音的指向性有一定的作用。作為特別版,LS3/5A Classic SE的外觀辨析度很高,在其前面板網罩上有金色徽章,音箱背面也有全新的金色標籤。

LS3/5A Classic SE在用料上也有升級,箱體改用一種極其堅硬的片狀多層型材料,由山毛櫸單板和合成樹脂在高壓和高溫下製成。它具有類似金屬的硬度與阻尼比,並且不會產生任何額外的聲音。此外,精益求精的Rogers為LS3/5A Classic SE分音器保留了元件數值,但把R1和R2電阻器進行了升級改造。零件經嚴格篩選配置,高精度參數配對。最後,為了讓LS3/5A Classic SE的表現更為精進,Rogers開發出全新的Panzaholz音箱腳架,用家可另購這款腳架和音箱配合使用,將帶來更乾淨的聲音和更開揚的聲場。

搭配黑膠和膽機,暖意洋溢

試音室現場採用了MANLEY的膽機和Thorens TD 124 DD黑膠唱盤搭配驅動這對Rogers LS3/5A Classic SE書架式音箱。其中以創新技術重新開發的TD 124 DD黑膠唱盤改用更高精度的直驅馬達,實現強大的扭力和精準控制。與唱盤搭配的同廠TP 124黑膠唱臂可以在所有參數上精準調配至所選唱頭,並具有創新的防滑解決方案以及紅寶石軸承和獲得專利的電動唱臂升降器。黑膠和膽機的組合,始終是LS3/5A音箱最讓人舒服的聆聽搭配。

試聽時,首先以一張《寶麗金89’超白金精選》聽幾首8、90年代的港台流行曲。Rogers LS3/5A Classic SE書架式音箱對於中頻段人聲的演繹十分獨特,表現出整個人體的形體感和共鳴聲的高密度,純凈聲底之中的藏有大量信息,有一種全面接收的滿足感。同時你也可以注意到,人聲的表現更強調靈動和輕盈感,顯得更為浮凸和輕鬆。而在聆聽蔡琴《渡口》時,那份厚實飽滿、情感充沛的演唱瞬間再現眼前。LS3/5A Classic SE還原音像和結像都特別清晰,可以讓人感受到歌者清晰喉音變化和運氣細節,好像歌手就在面前歌唱一般,距離感很近,在人聲當中的唇齒音、喉頭的氣音、轉音、咬字的清晰等的細節都能接收到。

少不了以一張《情迷LS 3/5A》作為測試聆聽,在當中「流浪者之歌」中,LS3/5A Classic SE聽這種弦樂十足過癮。中高頻相當紮實,聽起來顯得果斷、理智。流浪者之歌那頗有氣勢的開頭,演奏得氣定神閑,場面也足夠壯闊,從表現上說,令人難以想像這是小型書架式音箱的表現。通過這對音箱回放中段的小提琴獨奏,當中小提琴演奏的許多細節都聽得清楚明白,更帶來了很多音樂細節,現場交代得清清楚楚。換上Eric Clapton的《Unplugged》,這張Live專輯格外傳真和耐聽,讓我有感如置身於現場一樣。在Thorens TD 124 DD黑膠唱盤的搭配下,還原出寬鬆和蓬勃的氣息,把黑膠這種模擬傳真感推向到更高的境地。人聲和吉他間的定位在系統中再現精準的結像,音質稠密,音樂線條流暢自然,歌手儘管並非錄音棚錄製,但現場的效果再現於眼前,通過聲音可以感受到人聲和背景音樂的分離度以及層次感。

最後以Vivaldi《The Four Season》的小提琴協奏曲測試,聽聽LS3/5A Classic SE在中高頻上的弦樂表現。現場所感,帶來的小提琴線條清晰流暢,中頻段帶有適當的厚度,但也不會因此讓高頻泛音受到影響,LS3/5A Classic SE重播這段音樂,在剛開聲就能感受到它呈現出濃郁卻不失清新的音樂質地。音樂當中的小提琴被演繹得熱情洋溢而又不失溫文爾雅,乾淨漆黑的音樂背景將小提琴的擦弦質感凸顯出來,讓我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小提琴的獨奏,音像清楚凝聚在中央,演奏者在小提琴運弓時的力道變化與弓弦摩擦的質感鮮活細膩。

小結

Rogers LS3/5A Classic SE書架式音箱完全滿足了家居聆賞音樂的需求,展現出清晰、溫暖和細節豐富的聲音,是那種眾人讚揚的、無懈可擊的LS3/5A特質。不止有傳統經典韻味的外觀,LS3/5A Classic SE把當年眾人口中說的「美」,通過聲音和耳朵清晰傳達給我,我開始理解並被這種純美的平衡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