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點資歷的發燒友,很有可能會像我一樣,多少有點「復古」情結。特別是在音響器材的造型上面,會感覺方方正正、規矩中庸的設計更耐看一些。畢竟見得多了,過於前衛和特立獨行的外表會給人一種浮華、不踏實的潛在感覺,倒還不如平淡樸實的造型舒服一些。
顯然,各行各業的產品設計師敏感地認識到了這一種,近年來在時裝、汽車、裝修、傢具界越來越火的「復古風」愈刮愈猛。沒想到,像我這樣的「老古板」發燒友也一不小心踏准了時尚的節奏,實在是有意外之喜。
這種喜悅的心情,恰好與我看到眼前這對來自法國Davis Acoustics品牌的The Stage座地式音箱時的感覺相得益彰。它就正是一對外形和設計有着新古典風味的音箱。
專註Kevlar振膜單元開發
Davis Acoustics品牌來頭不小,距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1986年,Michel Visan在法國Saint Maur-des-Fossés創立了該品牌,當時只生產音箱單元,尚沒有提供整套音箱的能力。從一開始,Davis Acoustics品牌生產的單元就是一款採用Kevlar(凱夫拉)防彈編織振膜的5英寸中音單元13 KLV5A。注意,從此之後,Kevlar振膜單元就成為了Davis Acoustics品牌的標誌性元素。
Kevlar(凱夫拉)防彈編織振膜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杜邦公司研製而成,憑藉強度高、韌性好、密度低等優點成為防彈衣的常用材料,久而久之便被稱為「防彈布」。同時,由於這種編織材料還具有分割振動低、質量輕的特點,質量/強度比極佳,因此拿來做中低音單元的振膜也非常合適,很快也在音響界流行開來。
在多年的研發生涯中,Davis Acoustics品牌對Kevlar振膜的應用幾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不間斷的改進中,他家的Kevlar振膜如今已演進到了第6代。相比其它品牌,Davis Acoustics品牌所使用的纖維材料和交織方式都是不同的,而且還會通過在纖維表面添加塗層固化振膜等方式做特別的處理。改進後的Kevlar振膜可以讓音箱單元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下仍能保持較低的失真,同時擁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
獨特的錐形Kevlar振膜高音單元
正因為在Kevlar振膜上深厚的造詣和強大的開發能力,Davis Acoustics品牌也被業界譽為「防彈布單元之父」,甚至連品牌的標誌也被設計為和常見Kevlar振膜一樣的黃色。同時,Davis Acoustics品牌還給很多知名一線音響品牌提供單元,包括法國Elipson、法國Audio Reference、德國Avantgarde、德國MBL、瑞士Goldmund等等,可以說是很多頂級品牌的「幕後英雄」。
1988年,Davis Acoustics品牌推出首款音箱MV7,純手工打造,之後不斷推出多款音箱和單元,贏得了用戶和市場的一致好評。正所謂「父業子承」,Michel Visan的兒子Olivier Visan在進入21世紀之後也開始設計音箱,並在Michel Visan去世後正式接手公司,8月份我社在香港也與他進行過簡單的採訪。Davis Acoustics品牌還有一個特點:始終堅持「法國原廠製造」,這樣他們才能掌控從音箱研發到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流程,包括單元材料、分頻器甚至內部線材等等,而不必做任何無謂的妥協。
2015年是Davis Acoustics品牌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當年廠家推出了一款極為獨特、完全與眾不同的錐形高音單元。眾所周知,Kevlar振膜通常是用在中低音單元之上,而這款錐形高音單元恰恰就是使用的錐形Kevlar振膜,高頻上限可以達到40kHz,非常驚人,在我的印象中這應該是市面上唯一的一家。這款Kevlar振膜錐形高音單元與同廠的César HD中音單元完美匹配,可以還原出非常平衡而美妙的中高頻。
為什麼專門要說這款高音單元?因為它就是下面要說的The Stage座地式音箱的核心設計要素之一。
復古味道濃郁的「准平板」式設計
目前,Davis Acoustics品牌的旗艦仍然是Stellar系列,有着向後傾斜的箱體和多路分頻結構。在推出Stellar系列之後的2021年,Davis Acoustics品牌決定打造一個外形更薄、更優雅、更古典一些的音箱系列,於是遺產(Heritage)隨之誕生。
Heritage系列有兩款,分別是2023年推出的The Wall和2024年推出的The Stage。這兩款都是座地式設計,外觀差別不大,The Stage要大上一圈。從箱體設計來看,這兩款型號都是市面上少見的面板寬度遠大於深度,因此看上扁扁的像一面屏風。這種「非標準」的外形讓人在一大堆音箱之中絕對一眼就能把它們辨認出來。
這樣設計的優點在於可以在面板上放置口徑較大的單元,對於提升低頻的自然聽感很有好處,另外也可以靠近背牆擺放,更容易融入到家庭的環境之中。
The Stage座地式音箱的高度達到1.3m,箱體完全是直角邊,形成標準的長方體,表面貼覆有精美的真木皮,有胡桃木、黑色、白色三色可選,復古味十足。不過,面板被一條斜線「切割」開來,上半部表面處理成黑色,用來安裝單元。
大口徑的中低音單元營造自然的低頻
整個音箱是低音反射式設計,低頻導向孔被別出心裁地安放在箱體側面,這樣一來,用家更可以放心大膽地將The Stage貼近背牆擺放,不用擔心低頻聲波產生的反射影響到低頻的清晰度和速度。箱體下方,設計有非常粗壯的鋁合金腳架,配有結實的腳釘,可以有效地抑制諧振。
The Stage座地式音箱是標準的二分頻二單元設計,前面板上安裝了兩隻Davis Acoustics品牌自行設計、開發和生產的單元。高音單元非常獨特,就是採用了前面提到的錐形Kevlar振膜(有別於常見的半球頂高音單元振膜),直徑1英寸,振膜正中設計了一隻錐形的聲波擴散器,擴散器與振膜之間填充了特殊的海綿材料。這樣的錐形振膜高音單元實際上更像是一隻工作在高頻段的中高音單元,在音色上可以與中低頻段完美地融為一體,同時聲波的投射面積是普通半球頂高音單元的3到4倍,頻率上限超過20kHz。
中低音單元是一隻大傢伙,直徑達到了10英寸,標稱的低頻下限也達到了40Hz。按照70cm的前面板尺寸來看,放下更大口徑的中低音單元也綽綽有餘,也許未來Heritage這個系列還會有更高端的型號問世吧。這隻中低音單元理所當然地採用了Kevlar振膜,振膜正中有一個小型相位錐,同時配用了寬大的橡膠懸邊和強有力的TiCoNAl磁體,以提升驅動速度和響應能力。
全頻段的流暢順滑難有敵手
試聽時,考慮到實用的角度,選擇將兩隻The Stage座地式音箱盡量靠背牆擺放,大概距離背牆40cm左右,並適度內傾。音箱側面的導向孔分別向外,距離側牆均在80cm左右。實際聽下來,The Stage座地式音箱讓人相當滿意,其音色不僅醇厚飽滿,而且中高頻段平衡自然、流暢順滑的特徵非常突出,此外,低頻的量感和響應速度也相當棒。
播放馬友友演奏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時,The Stage座地式音箱體現出沉穩和老到的氣質來。大提琴龐大的形體感被表現得立體而生動,琴弦拉動的韌勁和力量感相當突出,琴箱的共鳴也顯得極富立體感,整個琴體在「毛茸茸」的空氣中輕輕振動,產生的強烈現場感受讓人印象深刻。此外,也許是那隻錐形Kevlar振膜高音單元的助力,琴聲優雅而輕快,音色親切自然,弦樂獨有的空氣感也被還原得活靈活現。背景深黑寧靜,樂音在環境中的反射聲自然流暢地在空間中流動,帶來強烈的現場感。雖然是面板超寬的音箱,但是The Stage並沒有之前預想的可能會音場較窄,實際它在左右和前後的拓展是非常寬廣的,並且垂直方向也形成了漂亮的空間感,相當難得。
最近在院線上映的《角鬥士2》挺火了,所以又把收藏的由漢斯.季默編曲的《角鬥士》電影配樂翻了出來。專輯開頭低沉悠揚的旋律被The Stage座地式音箱控制得恰到好處,既有內斂充實的節奏感,又有龐大遼闊的規模感,帶來傷感和空靈的意境,與主角的偉大形象相互響應。同時你也可以注意到,The Stage座地式音箱在中頻段和高頻段銜接位置的處理非常出色,過渡極為順滑,因此帶來了完整的一體感。我想這一優點應該是那隻錐形Kevlar振膜高音單元覆蓋的頻段較普通球頂音單元更寬所產生的,從而起到了很好的上下連通的作用。The Stage座地式音箱人聲的吟唱飄揚靈敏,背景伴奏的吉他閃亮而富於光澤,空間感和立體感都有上佳的表現。同時,管弦樂隊的齊奏時,力道磅礴洶湧,伴奏電子樂的低頻也毫不腳軟,紮實而有力,罕見的線條感和威嚴的氣勢證明「低音單元的口徑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