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点资历的发烧友,很有可能会像我一样,多少有点“复古”情结。特别是在音响器材的造型上面,会感觉方方正正、规矩中庸的设计更耐看一些。毕竟见得多了,过于前卫和特立独行的外表会给人一种浮华、不踏实的潜在感觉,倒还不如平淡朴实的造型舒服一些。
显然,各行各业的产品设计师敏感地认识到了这一种,近年来在时装、汽车、装修、家具界越来越火的“复古风”愈刮愈猛。没想到,像我这样的“老古板”发烧友也一不小心踏准了时尚的节奏,实在是有意外之喜。
这种喜悦的心情,恰好与我看到眼前这对来自法国Davis Acoustics品牌的The Stage座地式音箱时的感觉相得益彰。它就正是一对外形和设计有着新古典风味的音箱。
专注Kevlar振膜单元开发
Davis Acoustics品牌来头不小,距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1986年,Michel Visan在法国Saint Maur-des-Fossés创立了该品牌,当时只生产音箱单元,尚没有提供整套音箱的能力。从一开始,Davis Acoustics品牌生产的单元就是一款采用Kevlar(凯夫拉)防弹编织振膜的5英寸中音单元13 KLV5A。注意,从此之后,Kevlar振膜单元就成为了Davis Acoustics品牌的标志性元素。
Kevlar(凯夫拉)防弹编织振膜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而成,凭借强度高、韧性好、密度低等优点成为防弹衣的常用材料,久而久之便被称为“防弹布”。同时,由于这种编织材料还具有分割振动低、质量轻的特点,质量/强度比极佳,因此拿来做中低音单元的振膜也非常合适,很快也在音响界流行开来。
在多年的研发生涯中,Davis Acoustics品牌对Kevlar振膜的应用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不间断的改进中,他家的Kevlar振膜如今已演进到了第6代。相比其它品牌,Davis Acoustics品牌所使用的纤维材料和交织方式都是不同的,而且还会通过在纤维表面添加涂层固化振膜等方式做特别的处理。改进后的Kevlar振膜可以让音箱单元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下仍能保持较低的失真,同时拥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独特的锥形Kevlar振膜高音单元
正因为在Kevlar振膜上深厚的造诣和强大的开发能力,Davis Acoustics品牌也被业界誉为“防弹布单元之父”,甚至连品牌的标志也被设计为和常见Kevlar振膜一样的黄色。同时,Davis Acoustics品牌还给很多知名一线音响品牌提供单元,包括法国Elipson、法国Audio Reference、德国Avantgarde、德国MBL、瑞士Goldmund等等,可以说是很多顶级品牌的“幕后英雄”。
1988年,Davis Acoustics品牌推出首款音箱MV7,纯手工打造,之后不断推出多款音箱和单元,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的一致好评。正所谓“父业子承”,Michel Visan的儿子Olivier Visan在进入21世纪之后也开始设计音箱,并在Michel Visan去世后正式接手公司,8月份我社在香港也与他进行过简单的采访。Davis Acoustics品牌还有一个特点:始终坚持“法国原厂制造”,这样他们才能掌控从音箱研发到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流程,包括单元材料、分频器甚至内部线材等等,而不必做任何无谓的妥协。
2015年是Davis Acoustics品牌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当年厂家推出了一款极为独特、完全与众不同的锥形高音单元。众所周知,Kevlar振膜通常是用在中低音单元之上,而这款锥形高音单元恰恰就是使用的锥形Kevlar振膜,高频上限可以达到40kHz,非常惊人,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市面上唯一的一家。这款Kevlar振膜锥形高音单元与同厂的César HD中音单元完美匹配,可以还原出非常平衡而美妙的中高频。
为什么专门要说这款高音单元?因为它就是下面要说的The Stage座地式音箱的核心设计要素之一。
复古味道浓郁的“准平板”式设计
目前,Davis Acoustics品牌的旗舰仍然是Stellar系列,有着向后倾斜的箱体和多路分频结构。在推出Stellar系列之后的2021年,Davis Acoustics品牌决定打造一个外形更薄、更优雅、更古典一些的音箱系列,于是遗产(Heritage)随之诞生。
Heritage系列有两款,分别是2023年推出的The Wall和2024年推出的The Stage。这两款都是座地式设计,外观差别不大,The Stage要大上一圈。从箱体设计来看,这两款型号都是市面上少见的面板宽度远大于深度,因此看上扁扁的像一面屏风。这种“非标准”的外形让人在一大堆音箱之中绝对一眼就能把它们辨认出来。
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在面板上放置口径较大的单元,对于提升低频的自然听感很有好处,另外也可以靠近背墙摆放,更容易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之中。
The Stage座地式音箱的高度达到1.3m,箱体完全是直角边,形成标准的长方体,表面贴覆有精美的真木皮,有胡桃木、黑色、白色三色可选,复古味十足。不过,面板被一条斜线“切割”开来,上半部表面处理成黑色,用来安装单元。
大口径的中低音单元营造自然的低频
整个音箱是低音反射式设计,低频导向孔被别出心裁地安放在箱体侧面,这样一来,用家更可以放心大胆地将The Stage贴近背墙摆放,不用担心低频声波产生的反射影响到低频的清晰度和速度。箱体下方,设计有非常粗壮的铝合金脚架,配有结实的脚钉,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振。
The Stage座地式音箱是标准的二分频二单元设计,前面板上安装了两只Davis Acoustics品牌自行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单元。高音单元非常独特,就是采用了前面提到的锥形Kevlar振膜(有别于常见的半球顶高音单元振膜),直径1英寸,振膜正中设计了一只锥形的声波扩散器,扩散器与振膜之间填充了特殊的海绵材料。这样的锥形振膜高音单元实际上更像是一只工作在高频段的中高音单元,在音色上可以与中低频段完美地融为一体,同时声波的投射面积是普通半球顶高音单元的3到4倍,频率上限超过20kHz。
中低音单元是一只大家伙,直径达到了10英寸,标称的低频下限也达到了40Hz。按照70cm的前面板尺寸来看,放下更大口径的中低音单元也绰绰有余,也许未来Heritage这个系列还会有更高端的型号问世吧。这只中低音单元理所当然地采用了Kevlar振膜,振膜正中有一个小型相位锥,同时配用了宽大的橡胶悬边和强有力的TiCoNAl磁体,以提升驱动速度和响应能力。
全频段的流畅顺滑难有敌手
试听时,考虑到实用的角度,选择将两只The Stage座地式音箱尽量靠背墙摆放,大概距离背墙40cm左右,并适度内倾。音箱侧面的导向孔分别向外,距离侧墙均在80cm左右。实际听下来,The Stage座地式音箱让人相当满意,其音色不仅醇厚饱满,而且中高频段平衡自然、流畅顺滑的特征非常突出,此外,低频的量感和响应速度也相当棒。
播放马友友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时,The Stage座地式音箱体现出沉稳和老到的气质来。大提琴庞大的形体感被表现得立体而生动,琴弦拉动的韧劲和力量感相当突出,琴箱的共鸣也显得极富立体感,整个琴体在“毛茸茸”的空气中轻轻振动,产生的强烈现场感受让人印象深刻。此外,也许是那只锥形Kevlar振膜高音单元的助力,琴声优雅而轻快,音色亲切自然,弦乐独有的空气感也被还原得活灵活现。背景深黑宁静,乐音在环境中的反射声自然流畅地在空间中流动,带来强烈的现场感。虽然是面板超宽的音箱,但是The Stage并没有之前预想的可能会音场较窄,实际它在左右和前后的拓展是非常宽广的,并且垂直方向也形成了漂亮的空间感,相当难得。
最近在院线上映的《角斗士2》挺火了,所以又把收藏的由汉斯.季默编曲的《角斗士》电影配乐翻了出来。专辑开头低沉悠扬的旋律被The Stage座地式音箱控制得恰到好处,既有内敛充实的节奏感,又有庞大辽阔的规模感,带来伤感和空灵的意境,与主角的伟大形象相互响应。同时你也可以注意到,The Stage座地式音箱在中频段和高频段衔接位置的处理非常出色,过渡极为顺滑,因此带来了完整的一体感。我想这一优点应该是那只锥形Kevlar振膜高音单元覆盖的频段较普通球顶音单元更宽所产生的,从而起到了很好的上下连通的作用。The Stage座地式音箱人声的吟唱飘扬灵敏,背景伴奏的吉他闪亮而富于光泽,空间感和立体感都有上佳的表现。同时,管弦乐队的齐奏时,力道磅礴汹涌,伴奏电子乐的低频也毫不脚软,扎实而有力,罕见的线条感和威严的气势证明“低音单元的口径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