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光學唱頭品牌 DS Audio在聲望音響香港陳列室舉辦了全新的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關於DS Audio的技術創新,在業界傳統的黑膠領域一直備受各大廠家、媒體和市場用戶所關注。DS Audio在光學唱頭領域可以說是行業的先鋒,其通過光學技術原理取代黑膠唱頭當中傳統的電磁轉換,突破了各種技術限制和物理矛盾,令唱頭拾信進入全新的時代。
擁有激光光學研究背景
DS Audio是一家年輕的日本音響企業,其母公司Digital Stream Corporation(數字流公司,簡稱DSC)有着長達25年的激光光學研究歷史,主要為業界提供工業激光光學系統及產品,例如他們生產的光盤光學檢測儀器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成為業界的標杆。另外,DSC還是微軟光學鼠標的共同開發者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藍光碟國家標準的制定者之一!憑藉在模擬領域全新的理念啟發下成立DS Audio,並把光學技術應用到模擬領域微小的應用場景,至今相繼推出豐富的光學唱頭和與之搭配的光學唱頭放大器。
隨着DS Audio光學唱頭等產品在業界廣受關注和認同,唱頭類型除了我們發燒友經常說的MC動圈和MM動磁之外,我認為現在更應該加入光學唱頭這個重要的類別,儘管目前只有DS Audio專門研發和推出市場,但相信這種超前的技術理念將會吸引更多創新的公司和品牌加入其中共同發展。
換能原理不同,但優勢顯着
DS Audio光學唱頭在設計原理上明顯有別於傳統MM/MC唱頭。傳統唱頭的電聲原理和能量轉換屬於電磁方式,唱針尾端會設計有磁鐵或線圈,當針尖在黑膠唱片溝槽中移動時,針桿會因為針尖觸碰凹凸不平的溝槽而發聲振動,而這些振動會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產生微弱電流,進而傳到唱頭放大器中進行放大。而光學唱頭則通過LED發光體、遮光板、感光元件代替上述的線圈和磁體。當針桿發生振動後,遮光板一起振動,感光元件上的感應產生變化,太陽能板也因此產生電流變化,進而轉化為音頻信號。這種先進原理會令光學唱頭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

首先是光學感應比傳統的電磁感應更加敏感,因此可以獲得更精準和更多的信息和動態,而且靈敏度極高。其次是唱頭質量更輕,因為沒有常規的線圈和磁體,因此循跡時靈敏度更高,反應更加快。最後就是無磁阻和磁性,由於光學唱頭採用光學元件,因此不存在磁體吸力和外界牽引力等問題,運作的自由度更高。
對光學唱頭的一些誤解
實際上,坊間有很多朋友一直誤認為光學唱頭跟鐳射激光唱頭擁有一樣的拾取信號原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理解,光學唱頭的形態依然跟傳統唱頭一樣,通過實體唱針和針尖去拾取黑膠唱片上的信息,而非通過鐳射激光,因此拾取的信號依然是模擬而非數字。光學唱頭只是電聲和能量轉換的原理和依靠的元件跟傳統的有所不同。
專門設計的光學唱頭放大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光學唱頭換能技術有別於傳統,因此在唱頭放大器適配上也因此而不一樣,光學唱頭只能搭配專門為之而開發的唱頭放大器,例如DS Audio旗下就有多款專門為旗下豐富唱頭而開發的光學唱頭放大器。而好消息的是,DS Audio光學唱頭經過近年在市場的摸爬滾打,逐漸被眾多用戶和廠家所肯定和欣賞,不少廠家也與DS Audio合作推出第三方的DS Audio光學唱頭放大器。例如來自日本本土的Soul Note、加拿大Emm Labs和台灣KECES凱樂等等,目前隊伍還在不斷壯大中。事實上,DS Audio自家在光學唱頭放大器的研發上一直從未止步。
品牌首款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
在2024年德國慕尼黑高級音響展上,DS Audio展示了品牌首款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的樣板,而現在這款型號為TB-100的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已經到臨聲望音響陳列室。據了解,日本DS Audio自創立以來一直備受日本黑膠玩家關注,光學唱頭和唱放一直備受青睞,如今不少DS Audio粉絲都希望廠家在原有晶體管基礎上開創性地推出電子管唱頭放大器產品。而DS Audio經過審慎的分析最後正式推出這款產品,但當中始終堅持DS Audio在技術和音質上的不妥協追求,同時通過電子管為音樂愛好者釋放出品牌對音樂性的高度理解。
TB-100全新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搭載了4支精心挑選的12AU7雙三極管,這4支電子管是DS Audio使用內部專用的設備讓它們加以匹配,務求4支電子管的誤差在1%內(0.1dB以內)。為追求膽味,TB-100通過電子管做電壓放大,同時以電子管做輸出緩衝,整體電路架構以簡單為主,以兩個單機放大器加上陰極輸出隨耦,可再現純凈且富有音樂感的聲音。
TB-100內部具有高帶寬的輸入變壓器,每聲道各一顆,從光學唱頭拾取到的訊號都會先進入輸入變壓器,以確保左右聲道訊號都具有精確的相位。此外,這顆輸入變壓器的性能十分優異,從10Hz至70Hz僅-1dB衰減,頻響既寬廣又平順,可確保清晰的音質。
電源供應是所有Hi-End器材的重中之重,而TB-100在電源環節上同樣講究,同時對干擾隔離進行了理想的設計。TB-100採用雙單聲道架構,左、右聲道各配備一顆電源變壓器,而且接地各自獨立,以避免彼此間的干擾,也實現了電能的「一對一」充分供應。除此之外,TB-100內部並具有另外的專門電源,以分別供應LED和PD(Photo Cell)光電管所需之用電,而且也是左、右聲道各自獨立。可以說,內部各種供電進行最大限度的獨立供應,以減少相互串擾和污染,讓聲音的還原達到最不妥協的境地。
當然,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也有一些未能達到我預期的地方。例如輸入接口只有一組,對於多唱頭切換會有些局限,不過,TB-100同樣只能針對DS Audio旗下的光學唱頭使用,不支持MC/MM,而用戶同時使用多款DS Audio光學唱頭的可能性應該不大。不過另一個遺憾的是TB-100沒有預留XLR平衡輸出接口,輸出接口只有RCA。
細節豐富,音樂感出色
作為唱頭放大器,最關鍵的作用是將唱頭捕捉到的黑膠唱片表面的信息完整地再現出來,既不損失細節,又不會添加失真。從這一點來看,TB-100光學唱頭放大器不僅稱職,還相當出色。現場搭配SME Model 60限量版黑膠唱盤。在播放愛德華.范.貝奴姆指揮荷蘭阿姆斯特丹管弦樂團演奏的《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時,彷彿是在眼前揭開了一層薄紗一般,整體頻段的強弱對比立刻顯得更加鮮明和生動,同時又有着恰到好處的細膩處理。特別明顯的一點就是音場的空氣感顯得特別突出,而且還有一種順滑流動的質感,這在還原弦樂片段時特別有優勢,幼細嬌美中又有浮凸的立體結像,感染力很強。同時,管樂的明亮度和力度感也很結實幹脆,音量不斷加大時,音樂中飽滿的激情也隨之逐漸釋放,帶來充足的動態,但我又不會覺得刺耳或是嘈雜,這顯示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有效地捕捉了信號的變化,同時又不至於過度地處理導致失真。
音樂柔和、悠揚且飄逸
而在播放克萊默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時,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又體現出了溫情、柔和甚至還有一絲飄逸的走向。小提琴的琴聲顯得格外秀麗而婉轉,琴弦的摩擦聲清晰可聞,生動而有質感。琴箱的共鳴聽上去有「肉感」,這是指它很飽滿也很真實,也有着一種樸實的木質味道,與琴弦保持着微妙的自然平衡。另一個出色的地方在於,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處理音場背景上面相當巧妙,一方面背景噪聲幾不可聞,彷彿被「過濾」了一番,深黑而寧靜,而另一方面背景中的細節,像空氣的流動感這些又顯得很鮮活。這樣的處理也帶來了「連鎖反應」,那就是樂器的聲音更加具有明銳的對比,聽感比較突出。此外,對於層次感的再現也有較大的正面幫助,層次感豐富了許多,同時還有不錯的光澤感和靈動味道,確實是非常棒的聽音體驗!
人聲準確還原,音場寬廣
播放陳果《別離星夜》,通過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整個系統首先給我展現出非常準確的口型結像和人聲定位,像真度極高,也足見DS Audio傳真的實力。另外,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所展現的音場是龐大的,但同時音樂的背景和寧靜度擁有驚人的一面,在聆聽人聲專輯上能輕鬆展現高光感,把歌者的輪廓都清晰分辨出來,聲音的綿密感和真實性都得到更為充分的還原,歌者的真情實感瞬間釋放。
接着播放《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中的Day-O曲目,即興歌王貝拉方提的精彩演繹在整個系統上展現出出色的通透性和分析力,人聲真實準確,並擁有極強的指向性和定位感,由於是現場錄音,因此我能通過系統聽到觀眾席的各種聲響。貝拉方提與伴奏歌手有着很好的分離度,舞台感清晰再現,閉眼即現場的狀態輕鬆再現。
低頻紮實,動態驚人
最後播放Stevie Ray Vaughan & Double Trouble《Couldn’t Stand The Weather》專輯,Tin Pan Alley一曲在TB-100電子管光學唱頭放大器中展現出飽滿和高質量的動態和低頻,電吉他和各種效果器的合成音樂的氛圍得到充分的釋放,低頻展現出韌性和彈跳感,現場系統釋放出寬鬆耐聽的效果,非常有感染力,讓人慾罷不能。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