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光学唱头品牌 DS Audio在声望音响香港陈列室举办了全新的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关于DS Audio的技术创新,在业界传统的黑胶领域一直备受各大厂家、媒体和市场用户所关注。DS Audio在光学唱头领域可以说是行业的先锋,其通过光学技术原理取代黑胶唱头当中传统的电磁转换,突破了各种技术限制和物理矛盾,令唱头拾信进入全新的时代。
拥有激光光学研究背景
DS Audio是一家年轻的日本音响企业,其母公司Digital Stream Corporation(数字流公司,简称DSC)有着长达25年的激光光学研究历史,主要为业界提供工业激光光学系统及产品,例如他们生产的光盘光学检测仪器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成为业界的标杆。另外,DSC还是微软光学鼠标的共同开发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蓝光碟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凭借在模拟领域全新的理念启发下成立DS Audio,并把光学技术应用到模拟领域微小的应用场景,至今相继推出丰富的光学唱头和与之搭配的光学唱头放大器。
随着DS Audio光学唱头等产品在业界广受关注和认同,唱头类型除了我们发烧友经常说的MC动圈和MM动磁之外,我认为现在更应该加入光学唱头这个重要的类别,尽管目前只有DS Audio专门研发和推出市场,但相信这种超前的技术理念将会吸引更多创新的公司和品牌加入其中共同发展。
换能原理不同,但优势显着
DS Audio光学唱头在设计原理上明显有别于传统MM/MC唱头。传统唱头的电声原理和能量转换属于电磁方式,唱针尾端会设计有磁铁或线圈,当针尖在黑胶唱片沟槽中移动时,针杆会因为针尖触碰凹凸不平的沟槽而发声振动,而这些振动会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产生微弱电流,进而传到唱头放大器中进行放大。而光学唱头则通过LED发光体、遮光板、感光元件代替上述的线圈和磁体。当针杆发生振动后,遮光板一起振动,感光元件上的感应产生变化,太阳能板也因此产生电流变化,进而转化为音频信号。这种先进原理会令光学唱头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首先是光学感应比传统的电磁感应更加敏感,因此可以获得更精准和更多的信息和动态,而且灵敏度极高。其次是唱头质量更轻,因为没有常规的线圈和磁体,因此循迹时灵敏度更高,反应更加快。最后就是无磁阻和磁性,由于光学唱头采用光学元件,因此不存在磁体吸力和外界牵引力等问题,运作的自由度更高。
对光学唱头的一些误解
实际上,坊间有很多朋友一直误认为光学唱头跟镭射激光唱头拥有一样的拾取信号原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理解,光学唱头的形态依然跟传统唱头一样,通过实体唱针和针尖去拾取黑胶唱片上的信息,而非通过镭射激光,因此拾取的信号依然是模拟而非数字。光学唱头只是电声和能量转换的原理和依靠的元件跟传统的有所不同。
专门设计的光学唱头放大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光学唱头换能技术有别于传统,因此在唱头放大器适配上也因此而不一样,光学唱头只能搭配专门为之而开发的唱头放大器,例如DS Audio旗下就有多款专门为旗下丰富唱头而开发的光学唱头放大器。而好消息的是,DS Audio光学唱头经过近年在市场的摸爬滚打,逐渐被众多用户和厂家所肯定和欣赏,不少厂家也与DS Audio合作推出第三方的DS Audio光学唱头放大器。例如来自日本本土的Soul Note、加拿大Emm Labs和台湾KECES凯乐等等,目前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中。事实上,DS Audio自家在光学唱头放大器的研发上一直从未止步。
品牌首款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
在2024年德国慕尼黑高级音响展上,DS Audio展示了品牌首款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的样板,而现在这款型号为TB-100的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已经到临声望音响陈列室。据了解,日本DS Audio自创立以来一直备受日本黑胶玩家关注,光学唱头和唱放一直备受青睐,如今不少DS Audio粉丝都希望厂家在原有晶体管基础上开创性地推出电子管唱头放大器产品。而DS Audio经过审慎的分析最后正式推出这款产品,但当中始终坚持DS Audio在技术和音质上的不妥协追求,同时通过电子管为音乐爱好者释放出品牌对音乐性的高度理解。
TB-100全新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搭载了4支精心挑选的12AU7双三极管,这4支电子管是DS Audio使用内部专用的设备让它们加以匹配,务求4支电子管的误差在1%内(0.1dB以内)。为追求胆味,TB-100通过电子管做电压放大,同时以电子管做输出缓冲,整体电路架构以简单为主,以两个单机放大器加上阴极输出随耦,可再现纯净且富有音乐感的声音。
TB-100内部具有高带宽的输入变压器,每声道各一颗,从光学唱头拾取到的讯号都会先进入输入变压器,以确保左右声道讯号都具有精确的相位。此外,这颗输入变压器的性能十分优异,从10Hz至70Hz仅-1dB衰减,频响既宽广又平顺,可确保清晰的音质。
电源供应是所有Hi-End器材的重中之重,而TB-100在电源环节上同样讲究,同时对干扰隔离进行了理想的设计。TB-100采用双单声道架构,左、右声道各配备一颗电源变压器,而且接地各自独立,以避免彼此间的干扰,也实现了电能的“一对一”充分供应。除此之外,TB-100内部并具有另外的专门电源,以分别供应LED和PD(Photo Cell)光电管所需之用电,而且也是左、右声道各自独立。可以说,内部各种供电进行最大限度的独立供应,以减少相互串扰和污染,让声音的还原达到最不妥协的境地。
当然,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也有一些未能达到我预期的地方。例如输入接口只有一组,对于多唱头切换会有些局限,不过,TB-100同样只能针对DS Audio旗下的光学唱头使用,不支持MC/MM,而用户同时使用多款DS Audio光学唱头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不过另一个遗憾的是TB-100没有预留XLR平衡输出接口,输出接口只有RCA。
细节丰富,音乐感出色
作为唱头放大器,最关键的作用是将唱头捕捉到的黑胶唱片表面的信息完整地再现出来,既不损失细节,又不会添加失真。从这一点来看,TB-100光学唱头放大器不仅称职,还相当出色。现场搭配SME Model 60限量版黑胶唱盘。在播放爱德华.范.贝奴姆指挥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演奏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时,仿佛是在眼前揭开了一层薄纱一般,整体频段的强弱对比立刻显得更加鲜明和生动,同时又有着恰到好处的细腻处理。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音场的空气感显得特别突出,而且还有一种顺滑流动的质感,这在还原弦乐片段时特别有优势,幼细娇美中又有浮凸的立体结像,感染力很强。同时,管乐的明亮度和力度感也很结实干脆,音量不断加大时,音乐中饱满的激情也随之逐渐释放,带来充足的动态,但我又不会觉得刺耳或是嘈杂,这显示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有效地捕捉了信号的变化,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地处理导致失真。
音乐柔和、悠扬且飘逸
而在播放克莱默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时,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又体现出了温情、柔和甚至还有一丝飘逸的走向。小提琴的琴声显得格外秀丽而婉转,琴弦的摩擦声清晰可闻,生动而有质感。琴箱的共鸣听上去有“肉感”,这是指它很饱满也很真实,也有着一种朴实的木质味道,与琴弦保持着微妙的自然平衡。另一个出色的地方在于,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处理音场背景上面相当巧妙,一方面背景噪声几不可闻,仿佛被“过滤”了一番,深黑而宁静,而另一方面背景中的细节,像空气的流动感这些又显得很鲜活。这样的处理也带来了“连锁反应”,那就是乐器的声音更加具有明锐的对比,听感比较突出。此外,对于层次感的再现也有较大的正面帮助,层次感丰富了许多,同时还有不错的光泽感和灵动味道,确实是非常棒的听音体验!
人声准确还原,音场宽广
播放陈果《别离星夜》,通过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整个系统首先给我展现出非常准确的口型结像和人声定位,像真度极高,也足见DS Audio传真的实力。另外,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所展现的音场是庞大的,但同时音乐的背景和宁静度拥有惊人的一面,在聆听人声专辑上能轻松展现高光感,把歌者的轮廓都清晰分辨出来,声音的绵密感和真实性都得到更为充分的还原,歌者的真情实感瞬间释放。
接着播放《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中的Day-O曲目,即兴歌王贝拉方提的精彩演绎在整个系统上展现出出色的通透性和分析力,人声真实准确,并拥有极强的指向性和定位感,由于是现场录音,因此我能通过系统听到观众席的各种声响。贝拉方提与伴奏歌手有着很好的分离度,舞台感清晰再现,闭眼即现场的状态轻松再现。
低频扎实,动态惊人
最后播放Stevie Ray Vaughan & Double Trouble《Couldn’t Stand The Weather》专辑,Tin Pan Alley一曲在TB-100电子管光学唱头放大器中展现出饱满和高质量的动态和低频,电吉他和各种效果器的合成音乐的氛围得到充分的释放,低频展现出韧性和弹跳感,现场系统释放出宽松耐听的效果,非常有感染力,让人欲罢不能。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