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lder的全称是Boulder Amplifiers, Inc.(Boulder放大器公司),自然是以生产放大器产品为主。Boulder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创始人是Jeff Nelson。品牌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40年的生产历史,多年来凭借扎实的用料、精湛的做工和一流的声音表现,早已跻身顶级Hi-End品牌之列,堪称是全球最优秀的音频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在全球40多个国家都有着忠实的用家。

1995年,Boulder品牌开始推广到亚洲市场,外观变得更厚重更美观。从1999年起,Boulder品牌开始使用SMD表面黏着组件进行电路板制造,非常注重产品的稳定性,所以开始有计划尽量在自家厂内完成,不再外包。值得注意的是,据厂家介绍,Boulder品牌是目前北美地区唯一仅存的一家从工程设计到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全部由自家完成的Hi-End音响厂家!在如今产品分工明晰、多环节采用代工方式降低成本的现代电子制造业之中,像Boulder品牌这样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果然像大熊猫一样稀有。
Boulder品牌的产品经过多年的演进,目前分为500系列、800系列、1100系列、2100系列与3000系列,档次和售价依次从高到低。因此,此次试用的1110前级放大器和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算是厂家中端不同的两个系列的组合了。

1110前级放大器外形上的最突出之处就在于铝合金面板上的石头纹理,呈现出优雅的曲线,据说这个纹理的灵感来自科罗拉多州着名山岳Flagstaff的等高线,正好与品牌名称形成呼应。仔细看可以发出,这种石头纹理并不简单,是在铝合金表面多次切削加工形成的高低落差产生,其工艺难度非比寻常。
1110前级放大器通过大型6.2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下方8只轻触式按键、右侧的高光表面旋钮进行组合式操作,既直观又方便。

电路设计方面,1110前级放大器移植自3000与2100系列,模拟音量控制直接取自3010前级放大器,具有卓越的清晰度和噪音消除功能。整机采用64bit ARM处理器进行输入切换、命名、用户接口、错误侦测、中控联机等,输入端子均可进行编程,并且整体电路重新布局,接地有所改进,温度控制也做得更好,主要是为了提升音场表现。另外,由于使用了厂家自己的983增益级,意味着搭配较长信号线时,仍然能够保持出色的缓冲和电流驱动性能。
从内部设计来看,1110前级放大器用铝合金板材隔离出几个单独的区域,两只变压器和电源供应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左右声道采用两块完全一样的电路板,除了放大电路外,每个声道还有正相和反相电路,也可以实现良好的声道分离。

按照厂家的惯例,1110前级放大器的电路板除了滤波电容之外,全部使用自家精密贴片机组装的SMD表面黏着组件,这与习惯采用穿孔组件的厂家的做法完全不同。有的发烧友会下意识地看不起表面黏着组件,认为声音不行,这次很可能会被Boulder品牌上一课。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1110前级放大器内部除了电源连接线之外,没有看到机内配线,每块线路板之间都是以扁平电缆连接,这也是与传统音响厂家的不同之处。这种方式配合表面黏着组件,优点在于可以大幅缩小线路板的尺寸,也缩短了音乐信号路径的长度,从而提高声音的纯净度。

与1110前级放大器相比,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的外形设计就比较传统一些,面板光滑简洁,侧板和顶板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散热孔和蜂窝状结构,可以利用热空气上升的通道效应快速实现冷热空气交换,完成散热。
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是厂家的第二代2000系列产品,上一个版本2060生产了整整16年,曾获得全球数十个奖项。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则是在2060的基础上更新了所有技术,并且外观也更为优雅美观。

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采用纯甲类放大设计,配合全新设计的微处理器控制偏压电流监测和调整电路,在保证高音质性能的同时,提高功耗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热量产生,同时也能降低待机模式的功耗。
机箱是由厂家自己的加工中心以精密数控机床铣削6060-T6铝合金板而成,具有卓越的热稳定性和共振控制能力,也可以有效屏蔽电磁干扰。铝合金面板配合精细打磨和阳极氧化处理,机箱的各个部分通过互锁方式连接为一体,配合特殊的阻尼材料进行隔离,以尽量减少内部振动,并有效地消除来自外界的振动。

内部设计上,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仍然是严格的双单声道设计,每个声道的结构和电路一模一样。包括在电源供应方面,每个声道均由一只环形变压器供电,确保声道之间的理想噪声隔离,以及在高功率输出时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运行。电流经过桥式整流后,再使用48只大型电解滤波电容确保向输出级提供快速的低阻抗电源,运行过程中也能够保持更低的整体谐波噪声,从而有效改善动态和瞬态响应。

电路板上,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仍然采用自家精密贴片机组装的SMD表面黏着组件,增益级则是使用了4只厂家独有的99H2增益模块。99H2是改良自厂家3000系列中的99H增益模块,采用特殊的环氧化合物封装在金属外壳之中,以控制共振并均匀散热。4只99H2增益模块中,用来放大波形的正半部分和负半部分的模块各有两只,大部分增益(+20dB)由初始级处理,从而使带宽最大化,剩余的+6dB增益由输出级处理。每只99H2都具有理想的信噪比,都能提供高转换速率、宽带宽、高电流输出、低失真和低输出阻抗的输入缓冲和电压增益。

最后的输出环节,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采全平衡设计,每个声道使用了多达40只双极型放大晶体管,降低了每个单独晶体管所需的热循环范围,以及在高功率运行期间施加在每个晶体管上的应力,最终实现了在8Ω负载下每声道甲类600W的恐怖输出功率。说它是一头力量不可限量的“野牛”并不算夸张。

除此之外,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还具有完善的监控和保护电路,厂家独有的Boulder Link连接端子也可以与自家器材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1110前级放大器+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这个搭配究竟有多强呢?试听时,通过电脑上的HQPlayer播放Qobuz、TIDAL的无损编码FLAC音乐文件,规格为16bit/44.1kHz双声道。这套放大器组合充分展现出极为透明平顺的音色、庞大丰富的音场,以及快速而灵敏的瞬态表现。
播放Nenad Vasilic演奏《Bass room》专辑,大提琴拨弦的颗粒感非常饱满,干净清晰,同时还有着生动而深入的低频,引发空气的震颤。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整体琴声的解析力非常高,甚至有多少根弦在拨动都能清晰可辨。而在播放专辑中《BassDrops》一曲,乐手罕见地使用指尖敲击琴弦的表演方式,指尖的力度非常凝聚,质感也很独特,琴箱在这样的演奏手法之下,微微产生着自然的振动,形成了庞大而真实的形体感。整体琴声无论是扎实度还是弹性,都让人有一种欲罢还休、酣畅淋漓的感受。

播放《Touch Yello(Deluxe Edition)》这张电子乐专辑,更是将1110前级放大器+2160立体声后级放大器组合那种鲜活的跳动感充分展现出来。从音乐背景的漆黑程度就能发觉这套前后级对于音场宁静度有着显着的提升,在原专辑已经控制很好的底噪水平上表现更加突出。整个音乐有音像定位非常深邃的,乐音变化显得浮凸多层次,在越复杂与越动态的片段中依然稳定自如。快速推进的电子音乐丝毫不会令动态产生压缩感,音反而拉开了音场的开阔度和更干净的低频轮廓,在人声演唱时也有着带来了绵密的听感。

试听蔡琴的经典专辑《遇见》,这套前后级那种清晰自然、游刃有余的气质与歌手的风格相得益彰。播放《缺口》这首经典歌曲时,开头蔡琴轻轻的哼唱有着极为真实的鼻腔共鸣和气息流动感,在背景清亮的吉他伴奏下慢慢渗透到空气之中,仿佛在将一段爱情故事委婉道来。蔡琴开声歌唱之后,女中音舒畅圆滑,如流水一般缓缓淌下,胸腔和喉部的震颤和共鸣仿佛就在听者面前展开,小提琴的加入更是平添了一丝凄美之感。不得不说,这套前后级对蔡琴的演绎,更加侧重于平和与内敛,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叹和遗憾。

Boulder品牌的这套前后级放大器,我愿将它们称作“温柔的野牛”,真实舒坦的音色加上潜藏的力量,体现出了真正Hi-End器材的质感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