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地式與書架式音箱如何選?

音箱是音響選購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尤其針對高保真Hi-Fi音響系統(與桌面一體式音響系統所不同)。而就在音箱選購環節上,很多入門的朋友就感到困惑,座地式音箱和書架式音箱究竟如何選擇?哪種類型能更好發揮自己希望的音樂實力和表現呢?而今天,我針對最近入門朋友普遍反映的這個問題,向大家詳盡分析。另外,也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選購觀點。

1、設計的目的不同,形態也不同
縱觀今天音響市場,音箱產品的品牌和型號可選非常廣泛,而且音箱的類型也有不少,除了座地式音箱和書架式音箱之外,家庭民用高保真音箱還有中置音箱、環繞音箱以及低音炮等等。很多國際大品牌例如法國FOCAL產線都很長,不但不同梯次及系列豐富,每個系列中都具備多款座地式音箱和書架式音箱,加之環繞、中置和低音炮等,一個系列真的可以湊成一套影院系統來使用。顧名思義,座地式音箱從形態來看,是可以直接置於地板上使用,其形態和結構設計是針對家庭環境的聆聽需求,且共性的是,它的高音發聲位置基本與用戶安坐皇帝位上時耳朵的高度一致。如果大家對我所言依然無法想像,可以參照FOCAL ARIA EVO X(進韻)系列中的N°2和N°1,Vestia(女神)N°2和N°1,THEVA(世華)N°2和N°1,前後兩者都是座地式和書架式音箱。

而書架式音箱顧名思義則是置於書架或桌面上使用的,甚至擺放的場景並不局限於書架或桌面,例如包括需要監聽的工作調音台和戶外工作環境(廣播車中等)。為了實現更小巧的「濃縮」設計,書架式音箱的設計形態大部分僅由兩隻高音和中低音單元構成(當然也有多隻),但共性是箱體很小巧,往往僅為座地式音箱的「上半身」,因此在使用的時候則需要尋求合理的擺放高度,例如書桌桌面(大部分標準書桌高度在70-75cm,適合遠場聆聽,近場監聽工作需要再度墊高或購置桌面支架)和條案、可調節層高的書架和矮式的儲物櫃,以及專業的調音台等等。在民用發燒領域,不少音箱廠家和第三方生產商,會專門設計和打造音箱腳架,這類架子不但有木製和金屬、甚至是石材,可以說是各種各樣,基本以「調音」為目的進行研製。譬如上述提到的FOCAL多個系列,當中都包括了專門研製的音箱腳架,擁有同系列的設計元素,如果用戶沒有另購腳架,可以隨同一併購入。

不過也有朋友對某些復古「大木箱式」的音箱在形態分類上感到模糊,例如英式經典的Harbeth(雨後初晴)和Spender(思奔達)、美國Klipsch(傑士)、波蘭Pylon(湃隆)、法國Revival(法寶)等等,因為它們並沒有嚴格定義為座地式音箱還是書架式音箱,當然,部分廠家也有專門推出原裝的矮形音箱腳架,以滿足用戶安坐椅子時聆聽使用。而事實上,這類音箱也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能置於地板上作為座地式音箱使用。那麼,你會發現我上述的解釋就並不合理了。但實際上我們還忽略了「坐地式聽音」模式,例如日式的榻榻米和懶人沙發等。儘管當它們以「座地模式」使用時,其高音可能還達不到耳朵高度(按照人體坐於地板上時耳朵離地板的高度),但只要它們的前面板下方底部適當增加專用墊材(部分還專門設計可調節位置),後傾式前障板的高音單元的發聲指向能輕鬆直達耳孔,即使在小空間獲得近場監聽效果時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另一個相對形態不同就是箱體容積,現代音箱設計中,絕大部分書架式音箱的箱內容積要小於座地式音箱,但這點對復古「大木箱式」的音箱中可能並非定律,大家只需要把它們作為跨界式音箱看待即可。
2、單元組成和布局不同
由於書架式音箱需要對座地式音箱進行「濃縮」設計,箱體的容積相對變小,且內置單元的數量就變得受限。現代音箱設計中,書架式音箱大多由兩路單元組成,包括高音和中低音單元。當然,個別也會在這個基礎上增加鋁帶/氣動高音,實現雙高音。部分書架式音箱更有三路三分頻設計,單元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當然,箱體容積和尺寸都會比普通書架式音箱要大。另外,以我多年的關注,某些追求「壓縮性能」的廠家和品牌,為了實現書架式音箱效果媲美座地式音箱,在它們有限的容積中,再度增加低音單元/被動單元,鑒於前障板面積的限制,這些低音單元/被動單元在側面板上設計安裝,甚至在頂部和背面增加高音單元實現更強的高頻擴展等。例如往期封面我向大家介紹過的來自瑞士的Airplain Phli Weiss-Edition書架式有源音箱,當中不但在緊湊的容積中擁有多達4隻單元(1隻高音、1隻176mm中低音和2隻223mm側置低音單元),而且內置3組功放模組分別這些驅動單元,可以相像內部組件密度有多高。

而座地式音箱在單元布局上,由於前障板面積較大,因此設計師和工程師受到的限制更少。也就是說,大家看到一些頂級的旗艦音箱,單元布局可以是「啞鈴式」對稱設計,或前後方都布局了單元,如果嫌大口徑低音單元無法置於音箱中,還可以推出一個4件套的音箱系統,把大口徑的低音單元另外置於其他箱體之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意大利Sonus faber(勢霸)旗艦Suprema崑崙音箱系統。
3、收納性和靈活性
座地式音箱與書架式音箱由於各自設計的目的和初衷不同,因此也導致兩者之間的使用靈活性並不相同。而關於靈活性和收納性而言,書架箱可以說是優勢,比座地式音箱更勝一籌。

很多朋友會質疑到,書架式音箱在使用的時候也得配上腳架,在佔地上不是跟座地式音箱一樣嗎?靈活性在哪裡得到體驗呢?我個人認為,靈活性體驗在如下幾點:首先,書架式音箱相對而言重量更輕,這點在上述FOCAL產品的舉例中就明顯得到說明,例如三大系列ARIA EVO X、Vestia和THEVA中的N°1書架式音箱僅為N°2座地式音箱的「上半身」,搬動工作即使一個女士都能輕鬆完成。其次,儘管兩者都存在相近的投影面積,但是書架式音箱在於可以與腳架進行分離,假如真的不需要使用的時候書架式音箱和腳架都可以分別藏起來。抑或更換書架式音箱聆聽時,都比座地式音箱搗騰來得輕鬆和不費勁,尤其在運輸上(如果你有三五知己的發燒友都在使用書架式音箱,那麼其靈活性則體驗在你們之間可以隨時打包輕鬆交換體驗,如果換成是座地式音箱,大家或許會有感為難)。而座地式音箱由於尺寸不小,重量也不輕,移動和收納都並不容易,存放成本比較高,在大多數家庭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會成為用戶的思想包袱,導致用戶不會輕易再多購不同的音箱進行聆賞,導致發燒的機會成本有所降低。再次,由於上述這種原因,書架式音箱會比座地式音箱更受市場歡迎,這類型音箱在二手市場的周轉率可能更高,更多人問津,這點在日本本土市場更能體現。

4、頻率響應、易驅,能量感和音場
毋庸置疑,從指標表現上來看,大部分座地式音箱的頻響響應(尤其低頻極點)、靈敏度以及易驅動性來看都會更高,同樣以FOCAL三大系列ARIA EVO X、Vestia和THEVA為例,N°2座地式音箱都比N°1書架式音箱在頻率響應的低頻段上更深,這當然得益於座地式音箱擁有更大的箱體容積和加載更多的低頻單元,對低頻段的還原自然更具優勢,下面我羅列參數進行說明。
從技術參數上已經非常清晰感受到座地式音箱的優勢,或許你會認為數據區別不是很大,但實際的聽感將發生非常明微妙的變化。座地式音箱在低頻的延伸上尤其下潛能力將會更強,而且能量感更充足,聲音飽滿性更好,所營造的音場和空間感將更龐大。

5、靈活性基礎上補短板
當然,也有朋友堅持選用書架式音箱,因為大城市燒友的生活空間已經夠緊張的了,但是他們又希望獲得更高的低頻性能表現(聲音表現不遜色於座地式音箱),於是他們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增加低音炮,實現大家經常提到的2.1/2.2聲道玩法。這方案好處確實增加了可玩性,但如何獲得書架式音箱與低音炮之間更好的協調性上需要用戶有一定技術經驗,同時成本方面也不能忽略。而近年不少廠家針對LS 3/5A推出了低音炮結合腳架設計的方案,例如英國Harbeth(雨後初晴)針對自家的P3ESR或其他品牌的LS 3/5A推出Nelson低音炮腳架,同樣設計的還有Roger(樂爵士)AB3a低音炮腳架等,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書架箱在低音上的延伸確實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總結:
在考慮選擇座地式音箱還是書架式音箱的時候,除了需要參考上述因素外,我個人認為消費者還需要結合自己的聆聽空間、搭配情況、個人偏好以及購買預算等進行考量,畢竟兩者都各具優勢和劣勢,但我認為目標卻只有一個,就是達到完美的全頻段還原和出色的聽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