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地式与书架式音箱如何选?

音箱是音响选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尤其针对高保真Hi-Fi音响系统(与桌面一体式音响系统所不同)。而就在音箱选购环节上,很多入门的朋友就感到困惑,座地式音箱和书架式音箱究竟如何选择?哪种类型能更好发挥自己希望的音乐实力和表现呢?而今天,我针对最近入门朋友普遍反映的这个问题,向大家详尽分析。另外,也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选购观点。

1、设计的目的不同,形态也不同
纵观今天音响市场,音箱产品的品牌和型号可选非常广泛,而且音箱的类型也有不少,除了座地式音箱和书架式音箱之外,家庭民用高保真音箱还有中置音箱、环绕音箱以及低音炮等等。很多国际大品牌例如法国FOCAL产线都很长,不但不同梯次及系列丰富,每个系列中都具备多款座地式音箱和书架式音箱,加之环绕、中置和低音炮等,一个系列真的可以凑成一套影院系统来使用。顾名思义,座地式音箱从形态来看,是可以直接置于地板上使用,其形态和结构设计是针对家庭环境的聆听需求,且共性的是,它的高音发声位置基本与用户安坐皇帝位上时耳朵的高度一致。如果大家对我所言依然无法想象,可以参照FOCAL ARIA EVO X(进韵)系列中的N°2和N°1,Vestia(女神)N°2和N°1,THEVA(世华)N°2和N°1,前后两者都是座地式和书架式音箱。

而书架式音箱顾名思义则是置于书架或桌面上使用的,甚至摆放的场景并不局限于书架或桌面,例如包括需要监听的工作调音台和户外工作环境(广播车中等)。为了实现更小巧的“浓缩”设计,书架式音箱的设计形态大部分仅由两只高音和中低音单元构成(当然也有多只),但共性是箱体很小巧,往往仅为座地式音箱的“上半身”,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则需要寻求合理的摆放高度,例如书桌桌面(大部分标准书桌高度在70-75cm,适合远场聆听,近场监听工作需要再度垫高或购置桌面支架)和条案、可调节层高的书架和矮式的储物柜,以及专业的调音台等等。在民用发烧领域,不少音箱厂家和第三方生产商,会专门设计和打造音箱脚架,这类架子不但有木制和金属、甚至是石材,可以说是各种各样,基本以“调音”为目的进行研制。譬如上述提到的FOCAL多个系列,当中都包括了专门研制的音箱脚架,拥有同系列的设计元素,如果用户没有另购脚架,可以随同一并购入。

不过也有朋友对某些复古“大木箱式”的音箱在形态分类上感到模糊,例如英式经典的Harbeth(雨后初晴)和Spender(思奔达)、美国Klipsch(杰士)、波兰Pylon(湃隆)、法国Revival(法宝)等等,因为它们并没有严格定义为座地式音箱还是书架式音箱,当然,部分厂家也有专门推出原装的矮形音箱脚架,以满足用户安坐椅子时聆听使用。而事实上,这类音箱也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能置于地板上作为座地式音箱使用。那么,你会发现我上述的解释就并不合理了。但实际上我们还忽略了“坐地式听音”模式,例如日式的榻榻米和懒人沙发等。尽管当它们以“座地模式”使用时,其高音可能还达不到耳朵高度(按照人体坐于地板上时耳朵离地板的高度),但只要它们的前面板下方底部适当增加专用垫材(部分还专门设计可调节位置),后倾式前障板的高音单元的发声指向能轻松直达耳孔,即使在小空间获得近场监听效果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另一个相对形态不同就是箱体容积,现代音箱设计中,绝大部分书架式音箱的箱内容积要小于座地式音箱,但这点对复古“大木箱式”的音箱中可能并非定律,大家只需要把它们作为跨界式音箱看待即可。
2、单元组成和布局不同
由于书架式音箱需要对座地式音箱进行“浓缩”设计,箱体的容积相对变小,且内置单元的数量就变得受限。现代音箱设计中,书架式音箱大多由两路单元组成,包括高音和中低音单元。当然,个别也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铝带/气动高音,实现双高音。部分书架式音箱更有三路三分频设计,单元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当然,箱体容积和尺寸都会比普通书架式音箱要大。另外,以我多年的关注,某些追求“压缩性能”的厂家和品牌,为了实现书架式音箱效果媲美座地式音箱,在它们有限的容积中,再度增加低音单元/被动单元,鉴于前障板面积的限制,这些低音单元/被动单元在侧面板上设计安装,甚至在顶部和背面增加高音单元实现更强的高频扩展等。例如往期封面我向大家介绍过的来自瑞士的Airplain Phli Weiss-Edition书架式有源音箱,当中不但在紧凑的容积中拥有多达4只单元(1只高音、1只176mm中低音和2只223mm侧置低音单元),而且内置3组功放模组分别这些驱动单元,可以相像内部组件密度有多高。

而座地式音箱在单元布局上,由于前障板面积较大,因此设计师和工程师受到的限制更少。也就是说,大家看到一些顶级的旗舰音箱,单元布局可以是“哑铃式”对称设计,或前后方都布局了单元,如果嫌大口径低音单元无法置于音箱中,还可以推出一个4件套的音箱系统,把大口径的低音单元另外置于其他箱体之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意大利Sonus faber(势霸)旗舰Suprema昆仑音箱系统。
3、收纳性和灵活性
座地式音箱与书架式音箱由于各自设计的目的和初衷不同,因此也导致两者之间的使用灵活性并不相同。而关于灵活性和收纳性而言,书架箱可以说是优势,比座地式音箱更胜一筹。

很多朋友会质疑到,书架式音箱在使用的时候也得配上脚架,在占地上不是跟座地式音箱一样吗?灵活性在哪里得到体验呢?我个人认为,灵活性体验在如下几点:首先,书架式音箱相对而言重量更轻,这点在上述FOCAL产品的举例中就明显得到说明,例如三大系列ARIA EVO X、Vestia和THEVA中的N°1书架式音箱仅为N°2座地式音箱的“上半身”,搬动工作即使一个女士都能轻松完成。其次,尽管两者都存在相近的投影面积,但是书架式音箱在于可以与脚架进行分离,假如真的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书架式音箱和脚架都可以分别藏起来。抑或更换书架式音箱聆听时,都比座地式音箱捣腾来得轻松和不费劲,尤其在运输上(如果你有三五知己的发烧友都在使用书架式音箱,那么其灵活性则体验在你们之间可以随时打包轻松交换体验,如果换成是座地式音箱,大家或许会有感为难)。而座地式音箱由于尺寸不小,重量也不轻,移动和收纳都并不容易,存放成本比较高,在大多数家庭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会成为用户的思想包袱,导致用户不会轻易再多购不同的音箱进行聆赏,导致发烧的机会成本有所降低。再次,由于上述这种原因,书架式音箱会比座地式音箱更受市场欢迎,这类型音箱在二手市场的周转率可能更高,更多人问津,这点在日本本土市场更能体现。

4、频率响应、易驱,能量感和音场
毋庸置疑,从指标表现上来看,大部分座地式音箱的频响响应(尤其低频极点)、灵敏度以及易驱动性来看都会更高,同样以FOCAL三大系列ARIA EVO X、Vestia和THEVA为例,N°2座地式音箱都比N°1书架式音箱在频率响应的低频段上更深,这当然得益于座地式音箱拥有更大的箱体容积和加载更多的低频单元,对低频段的还原自然更具优势,下面我罗列参数进行说明。
从技术参数上已经非常清晰感受到座地式音箱的优势,或许你会认为数据区别不是很大,但实际的听感将发生非常明微妙的变化。座地式音箱在低频的延伸上尤其下潜能力将会更强,而且能量感更充足,声音饱满性更好,所营造的音场和空间感将更庞大。

5、灵活性基础上补短板
当然,也有朋友坚持选用书架式音箱,因为大城市烧友的生活空间已经够紧张的了,但是他们又希望获得更高的低频性能表现(声音表现不逊色于座地式音箱),于是他们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增加低音炮,实现大家经常提到的2.1/2.2声道玩法。这方案好处确实增加了可玩性,但如何获得书架式音箱与低音炮之间更好的协调性上需要用户有一定技术经验,同时成本方面也不能忽略。而近年不少厂家针对LS 3/5A推出了低音炮结合脚架设计的方案,例如英国Harbeth(雨后初晴)针对自家的P3ESR或其他品牌的LS 3/5A推出Nelson低音炮脚架,同样设计的还有Roger(乐爵士)AB3a低音炮脚架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书架箱在低音上的延伸确实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总结:
在考虑选择座地式音箱还是书架式音箱的时候,除了需要参考上述因素外,我个人认为消费者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聆听空间、搭配情况、个人偏好以及购买预算等进行考量,毕竟两者都各具优势和劣势,但我认为目标却只有一个,就是达到完美的全频段还原和出色的听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