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大象也起舞 Van Medevoort CA470前級放大器/PA471單聲道後級放大器

來自荷蘭的Van Medevoort應屬我刊首次介紹的品牌,在這之前,我個人對此品牌了解也不算很多,但本次在代理商香港華峰亞太聽音室體驗一番後,我對該品牌放大器有了一些獨特的看法。

本次體驗的放大器是前後級產品,分別是CA470和PA471,後者屬於單聲道後級,從外觀上看,兩者擁有標準機身寬度,但高度尺寸都不大(均為10cm左右),重量不算特別沉,而其強大的驅動力讓我對其內部放大線路頗感興趣。另一方面,外觀設計擁有品牌非常一致的設計風格,產品辨識度強,我認為品牌在外觀投入的成本不算高,但好處是實惠,這點在華峰亞太主事人Carver口中得到了證實。

誓要打造實惠和耐用的產品

Van Medevoort串法有點難記憶,本文我簡稱vM。其前身是Audioart,成立於1985年3月底,由Ad Van Medevoort先生創立,他從1965年左右開始從事音頻行業,並積累了20年的經驗,他熱愛音樂及其背後的技術。目前所有vM的產品都是自行設計、研發和製造。Ad表示,當時市場還沒有一個具有創新理念的品牌以開發高品質的音頻產品,同時以合理的價格針對不同市場進行推出。另外,Ad也發現,市場上泛濫兩種產品,一種是廉價低質的,另一種高昂價格且質量一般的產品。

為此,Ad希望針對這種情況,計劃打造高品質且價格合理,同時耐用長壽命的產品。在他各種調查下,行業媒體、經銷商和最終用戶(包括消費者和專業人士)都非常認同他的理念。數十年來,vM產品一直精心製造,且故障率不到0.5%,使用壽命長。此外,廠家表示所有vM製造的產品,即使是數十年前的舊產品,仍會可以通過申請進行維修、保養,如果需要還可以進行修改升級最好的組件(vM新產品中所使用的組件),從而令產品音樂的表現得到極大的提高,達到vM當下的要求和標準。

vM除了放大器等音響器材外,事實上最早的是音箱的設計和研發,例如首款音箱產品CD2.5,其擁有獨特的反共振系統,在設計方面也遵循黃金比例設計,自1985年正式上市就獲得成功,隨後在以2.5系列基礎上再度推出相應AD/BD前綴型號的音箱產品。而vM的另一款於1986年問世的靜電音箱同樣值得現在關注,而這種靜電發聲技術Ad早於1970年就開始應用,他認為擁有正確設計的靜電單元音箱是唯一能夠忠實地產生高音和中音,這種設計的中高音優勢在於中音和高音不需要分頻濾波器,從而真正意義上減少失真。此外,靜電單元的表面積非常大,這種線性音源能確保了聲音擁有更好的傳播和擴散性。另外,據vM網址介紹,品牌不會研發全頻性的靜電音箱,因為音箱在低頻方面需要擁有更快速的表現和更強的動態輸出,因此vM音箱在低頻部分依然堅持傳統動圈式單元來設計,甚至多個動圈單元(通過對向設計實現共振抵消,反共振系統)。

1989年,vM首款放大器問世:MA220,其設計旨在驅動靜電音箱(具備複雜負載和難驅的音箱)。該型號一經推出獲得眾多經銷商的認同和使用。隨後在1993年vM在MA220成功的經驗上再度推出前後級放大器CA220和PA220,可以看做是MA220的發燒級分體版。針對希望獲得更大功率輸出,vM隨後推出PA330單聲道後級放大器,甚至還配備了XO220電子管分頻器,用於vM EE/EB靜電音箱的有源濾波。而在1994年,vM還推出了MA-TUBE首台電子管放大器,並於1988年-1994年批量生產,至今仍然深受粉絲們追捧。能做到這一點,也是vM以服務保持質量的最好體現。

新產品線不斷續代

vM在音箱和放大器產品上開了頭,接着就是不斷更新續代,1994年vM對旗下電子產品進行了升級,引入更具分量的放大器來驅動vM參考級的動圈和靜電線性音箱系統,其不但面對消費者,同時針對音頻專業人士,例如PA200/PA300/PA600,甚至是用於演播室的PA700。而各種音源類產品和數模轉換器也密鑼緊鼓研發和生產。更值得一提是,vM陸續也針對自家全產品線上推出線材配件,保證用戶在使用vM產品搭建系統時在最後一個配件線材環節上也能最終獲得vM聲音表現的保障。

vM產線自2001年起在音響店銷售後進行了重大改版(電子產品),成為vM第三代產品,外觀前面板以銀色為主,結合精緻小按鈕,更時尚前衛,有科技感並與家居結合。2005年,正值vM成立20周年,第四代產品正式推出,並採用全新且獨特的設計,產品類目覆蓋發燒音響和家庭影院產品(從音源到放大器),尤其針對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產品。2015年,vM推出了全新的第五代產品線,並慶祝品牌30周年,而本次介紹的CA470和PA471均屬於第五代產品,擁有vM當下最新的音頻技術和參考級指標。

目前從網站可以看到,vM以電子產品為主,包括ART 300系列、400系列和State of The ART系列,旗下還有音箱產品和各種線材。

CA470前級放大器

vM CA470屬於立體聲前級放大器,擁有非常快速的聲音響應表現,同時擁有極低的失真特點。據介紹,CA470內部採用離散式A類線路級共源共柵技術,內部使用豐富的發燒級高品質的組件,可以為任何類型的音樂提供最高質量的音樂重播。CA470的外殼儘管比較樸實,但卻相當的堅固。

接口方面,包括了1組XLR和5組RCA輸入,能滿足用戶豐富的音源輸入和接入使用,通過CA470作為音頻信號中樞,輕鬆切換即可。輸出接口同樣具備1組XLR和2組RCA,對於不同放大器的需求,CA470足以滿足,當然個人建議搭配同品牌的產品,例如PA471,也可以搭配PA472立體聲後級放大器。

PA471單聲道後級放大器

PA471單聲道後級放大器的內部放大線路據說採用了A類設計(個人認為含A類成分),每聲道擁有450W輸出功率,通過高壓擺率來實現出色的瞬態響應。同時PA471擁有速度極快和失真低的特點,內部以超大電源加持,使用高級發燒組件和銀線作為內部走線,可以無懼任何極低負載音箱和任何超大動態音樂類型的還原,同時在控制大型音箱系統上擁有出色的表現。

正如上文我提到,vM最早推出的產品是靜電式線性音箱,同時以動圈式超低音單元結合使用,也就是說vM深知這類型音箱在驅動上絕非易事,而後續一直專註推出的功放類產品,可以說是針對靜電音箱而設計的產品,因此在高功率和強輸出上必須擁有一流的效果,否則難以在「平常」尺寸的機身中實現這種目標,而PA471以超高功率輸出和含A類的特點,令聲音在音質和功率上得到最好的平衡。

感受使大象起舞的威力

在香港華峰亞太的聽音室,信源部分借用EOS Stream串流播放器,vM的CA470前級放大器和PA471單聲道後級放大器,驅動MartinLogan旗艦Neolith(紅色)靜電音箱。這款音箱從設計到規模,都比vM旗下所追求的靜電線性音源結合大動圈低音單元式設計的音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其靜電振膜面積接近122×56cm(6832cm2),而低音單元分別有2隻,前方為12英寸碳纖維中低音單元,背面的為15英寸鋁振膜低音單元,兩大口徑單元前後背向設計可以形成「反共振」系統,而且兩隻單元均為被動式設計,要同時驅動大面積靜電振膜和兩隻大口徑低音單元,功放端沒有點素質肯定是搞不來的,要把這頭「大象」控制好更要它跳舞可謂難上加難。

事實上,面對如此「難驅」的音箱,我在開始聆聽都有所擔憂,而Carver則信心滿滿。音源部分為Absolute DAC ε meta edition(2024)解碼器和Absolute Time時鐘發生器,由於旗艦系統時鐘當時還未到崗,所以先用低一階的進行搭配,但效果同樣令人驚喜。在播放爵士人聲等專輯,所呈現的人聲展現極高的分析力和穿透力,人聲的真實感非常高,與伴奏音樂形成很強的聲音分離度,而更讓人深刻的是各種伴奏中的演奏樂器的細節和微動態。在CA470和PA471的共同驅動下,MartinLogan旗艦Neolith靜電音箱展現出令人極為難忘和印象深刻的聲音真實感和強大的動態表現力,這也是大面積靜電振膜發聲的強大優勢,也是傳統動圈單元難以企及的。

最後在播放更大動態《鬼太鼓疾走》,vM CA470和PA471前後級放大器把鼓樂演奏時各種微細動態等,在本次的測試上,vM令Neolith展現出極高的清晰、準確和全頻效果。而在眾鼓齊鳴的高潮片段,vM CA470和PA471把龐大的動態、低頻的能量和衝擊力全面釋放,低頻的下潛讓我得到深刻的體驗,乾淨且利索,並對錄音眾多信息得到全面的呈現,非常平衡,耐聽而準確,帶有監聽的味道和特質,展現真實的聲音還原和表現。

我個人認為,vM CA470和PA471前後級放大器簡直就是專門為Neolith等非常難驅的音箱而設計,如果對於有用戶使用MartinLogan等品牌的靜電音箱,vM產品是值得我向大家極力推薦的功放產品,不是說很多朋友都對靜電音箱選擇什麼功放存在迷茫和困惑嗎?本次介紹的vM確實是很好的選擇,憑藉其極高的「聲價比」,相信未來在市場將會深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