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本,实力不凡——B.M.C. Audio 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

要想被资深发烧友们真正认可并且喜爱,这对于任何一个音响品牌来说都很不容易。

真正的发烧友,他们不会特别关注音响器材的外形有多炫,也不会被浮夸的营销手段所吸引,更不会为了某个并不实用的功能去买单。他们真正重视的是音响器材的技术积淀和音质表现,以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所以,在技术和校音方面没点绝活,在真正的“骨灰度”发烧友中肯定是混不走的,也一定不会受到资深音响圈的肯定。因此,真正拥有这两大能力的音响器材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像这次试用的这款B.M.C. Audio品牌的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就是很典型的正面例子。

两人“智慧”的结晶
在业界,B.M.C. Audio品牌被称作是“智慧者”创造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创始人的卓越头脑和眼光为品牌闯出了道路。
B.M.C. Audio品牌来自德国,总部位于柏林,于2009年创建,两名创始人分别是Carlos Candeias和Michael Conrad。与其他工业化、市场化的知名音响品牌不同,B.M.C. Audio品牌的基础是绝对坚实的技术和独特的创新,并且两位创始人也是凭着丰富的从业经验继而创业的典型例子。

B.M.C. Audio品牌的首席执行官和主设计师Carlos Candeias,在20多年前就成立了Candeias Corporation Group音响集团,为日本知名品牌C.E.C做音响设计方案,颇具名气的TL-1、TL-2、TL-5100等“皮带驱动式”CD转盘就是两家公司的合作成果。此外,Carlos Candeias还帮德国Aqvox品牌搞设计。不仅技术过硬,Carlos Candeias还通晓六国语言,因此也被业内称作是“迄今见过的最有头脑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之一”。另一位创始人Michael Conrad也很有来头,他于1975成立了RestTek音响公司,也有很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运营心得。总体来看,B.M.C. Audio品牌实际是由“两个聪明的行业资深人士”一起创办的。

三大核心技术奠定胜局
B.M.C. Audio品牌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地方呢?自然是品牌的核心技术,也是两位创始人打天下的真功夫。B.M.C. Audio品牌的核心技术被归纳为三项,分别是:DIGM(Discrete Intelligent Gain Management,离散式智能增益管理)技术、LEF(Load Effect Free,无负载效应)技术和CI(Current Injection,电流注入)技术。下面分开来说说。

所谓DIGM技术,可以精确控制音量与功放输出电压(放大系数)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DIGM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音量调节程度精确控制放大器的增益,而不像常规的放大器将输入信号全部放大然后再做声音衰减,因此声音更加平静顺滑,而且不会有质量不佳的音量调节系统影响音质的潜在麻烦。另外,DIGM技术还给B.M.C. Audio品牌的合并式放大器带来了额外的好处:不再需要前级放大电路,可实现短而纯净的信号路径。音量控制和输入选择就交给DIGM来实现,不仅音量调节无损,而且可以消除输入端不必要的信号衰减以及不必要的高电平放大。因此,B.M.C. Audio品牌旗下的合并式放大器可以被视为“带音量控制和信源选择功能”的纯后级放大器。

LEF技术则主要解决放大器的“放大失真”问题,这也是B.M.C. Audio品牌“打台面”的绝活,以至于厂家的所有放大器都自称为“LEF放大器”。所谓LEF技术,基本原理是将电压和电流分别进行放大处理(相位完全独立),带来的好处就多了,除了避免音乐信号失真外,还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音箱。厂家宣称是一种创新的低失真放大线路,没有任何整体负反馈,而且是从源头上解决失真问题,电路不受信源输入负载效应的影响,所以电压与电流也不会跟着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也就不会对声音产生负面的影响,放大器的工作重心更可以话到驱动音箱上面。不过,B.M.C. Audio品牌究竟采用了什么神秘技术呢?厂家并未明示,也许是受限于技术上的保密措施吧。

CI技术厂家的主要目的也许是为了解决放大器的音染问题。这一技术通过低阻抗的信号输入设计,让信源输入的电流一直保持原始值,直到需要转成音箱所需的驱动电压时才进行处理,避免可变电阻造成的音质损失,保证最终纯净的信号还原。

凭借这三项核心技术,B.M.C. Audio品牌从2009年开始不断推出新品,如今已经拥有包括解码器、前级放大器、合并式放大器、后级放大器、光盘播放机、网络播放机等多款型号,在Hi-End音响界打出了名头。

别致而具有辨识度的设计
一看到这次试用的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我马上就联想到了B.M.C. Audio品牌的标志:磨砂铝合金面板正中是一块凸起的巨大圆形显示屏,左右的矩形面板延伸开去。其实,这也是B.M.C. Audio品牌旗下产品惯用的设计元素,圆形与矩形的简单组合与品牌商标相呼应。顶板、侧板表面都设计有密集的散热器肋条,以保证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这块显示屏看上去相当精美豪华,而且是机械+电子“混合”显示,左右声道增益表头的红色指针是机械式,随着音量变化而跳动,但背景的刻度却是白色液晶显示,两者相互衬托,显得格外别致。另外,黑色背景的显示屏还用白色字体显示音量数字和信源通道。

面板的左右各有一只大型磨砂旋钮,左边那只控制整机电源开关,右边那只进行音量控制,手感都非常优秀。此外,左右各一颗小小的轻触式按钮分别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和选择信号源通道。当然,CS3也配有单独的铝合金遥控器,操作更为方便。

完全的双单声道对称结构

从厂家公布的内部结构图来看,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的内部是绝对的双单声道设计,正中是一只巨大的环形变压器,几乎占据了机箱内部一半的空间,相信其容量极大。围绕这只巨型变压器,是左右各上下两层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安装了总数达到100多只的金箔滤波电容器,为整机提供堪称奢华的电流储备。靠近背板的位置,可以看到每个声道都有两组红色的放大模块,相信这也是B.M.C. Audio品牌的秘技核心所在。

背板上,所有的输入/输出端子也是左右对称的双单声道布局。输入端子方面包括两组全平衡XLR端子和三组非平衡RCA端子,输出端子则是两组镀金接线柱。同时,背板上也设计有B.M.C. Audio品牌自己的控制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子,是标准的3.5mm直径,可以连接同厂的设备,进行统一控制。

宁静、柔细、有力“合三为一”

说了这么多,究竟这些技术能给声音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还是得实际听听才知道。

几张熟悉的唱片一路听下来,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绝对宁静的声底、柔细曼妙的音色、强大自如的驱动力让人印象深刻,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播放卡拉扬1963年版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CS3毫不费力地就撑起了一个庞大而透明的音场,不仅横向拓展宽广,纵向的延伸和层次也很突出。在乐曲间隙,你可以轻松地听到细微的乐手衣服摩擦声和呼吸声,而且距离感也分布合理,带来非常强烈的现场感,相信这是直接得益于B.M.C. Audio品牌的LEF技术。另一方面,在展现大提琴和定音鼓这类“重量级”乐器时,CS3也体现出让人非常满意的整体控制力和冲击力,它所再现出来的中低频能量感真实、厚重,同时又有着快捷的速度和细密的层次,配合着中高频段那种细腻高贵的质感,形成了完美的无缝衔接。

在试听中可以注意到,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的声音在中性准确的同时,又略带一些宏大、快速的特征和开朗的激情。在播放李云迪弹奏的贝多芬钢琴曲时,琴声凝聚而有力,高音和低音极其稳定地向前推进,即使不断开大音量也丝毫没有散乱的情况发生,显示出DIGM技术对失真的出色控制。音色方面在饱满厚实中又带着明快爽朗,敲击琴弦的速度快捷,毫不拖泥带水,显示出强大但并不生硬的控制力。此外,低频段的自然表现也令人惊讶,平滑而舒畅,厚度充足,下潜与力道均属于上佳水准,钢琴的规模感和冲击力被还原得相当具有震撼感。

换上曲婉婷演唱《我的歌声里》一碟时,女声在发出的一瞬间产生了“拨云见日”的通透感,又有着一种别致的风情。歌手气息和音调的细微变化颇具鲜活感,产生了富于感情的表现力。另外,你还可以注意到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对于歌手和伴奏音乐的对比处理得非常老到,人声很自然地浮在音场的前方略偏上一点,伴奏音乐呈现出精准的距离感分布在歌手后方,彼此间的配合自然、交互辉映,既不会有喧宾夺主之感,也不会有一些放大器为讨好听者刻意将人声过分突出的弊端。
坊间有传说,B.M.C. Audio是一个“自家员工都乐于买来自用”的品牌。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至少我听了CS3立体声合并式放大器之后,的的确确很想据为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