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浓缩即精华 Einstein The Black Shadow合并放大器

南京威虹音响代理的德国Einstein(爱恩斯坦)最近推出了新款The Shadow合并放大器,其属于“中合并机”类型,非常适合一般家居发烧环境(或打算构建简易系统的朋友)。The Shadow外壳方正紧凑,箱体金属用料极为厚实,简约之余流露出务实而不浮夸的德式风格,或许该金属箱子造型未必深受外貌主义的烧友,但对于我而言非常足够,毕竟我更在乎品牌所承载一贯的电路设计哲学和声音风格,同时能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的外观成本和由此衍生的高价格。当然,The Shadow有两款颜色供选择,包括Silver银色和Black黑色,不管你喜欢何种金属色泽,Einstein凭借以出色的金属加工工艺,即使在尖尖的棱角处,都不会让你感受到难受的触摸毛刺感。

开篇所谈的外观感受正是我开包时最真实和直接的体验,作为紧凑型合并机的The Shadow重量并不轻,足有12kg,超过一对LS3/5a的重量。不论是底部4颗可调高度机脚还是背面各种信号接口和喇叭端子,组件的选取都展现Einstein不变的用心和精致的追求,尽管整体外观呈现朴实,但每一处细节都让人赏心悦目,无懈可击,甚至很多细节彰显建筑线条和设计美感。

以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命名

德国Einstein音响品牌在我心目一直不简单,品牌专注于传统发烧音响领域,产品从音源、放大器、音箱甚至线材都有涉及,品牌创办人堪称音响全才,并且直接以Einstein(爱恩斯坦)伟大科学家来命名品牌,可见创办人具备的技术班底和实力。

1988年,Volker Bohlmeier与Rolf Weiler先生(后来的合伙人)在德国波鸿市相互认识,由于两人对高保真都有着极高且相同的追求,所以两人共同创立了Einstein品牌。Volker Bolhmeier曾经是录音师,有着自己的声音美学观,同时在音频技术方面也不断进行探索,也显示其如同科学家般与众不同的独到眼光。Rolf Weiler则专门从事技术开发,不仅乐于科学钻研,同时也有着诸多的创新念头。而负责产品外形设计的则是Volker Bohlmeier的老婆——知名的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Annette Heiss。Einstein品牌的生产厂房正好靠近波鸿市交响乐园的排练场,同时也靠近各种元器件供应商们的生产基地,在开发调试方面有着近水流台的优势。

创立之后经过了3年的研究和开发,Einstein品牌在1990年推出了The Amp放大器,具有创新性的晶体管放大技术,迅速成为了业界的经典之作。1999年,参考级前级放大器The Tube和CD播放机The Last Record Player问世,前者经过了多次升级,不断更新性能参数和功能。2002年,Einstein品牌推出了推挽式无输出变压器(OTL)的单声道后级放大器The Final Cut,电路设计极为复杂。2003年,首款合并式放大器The Absolute Tune出炉,集成了The Final Cut和The Tube的开发成果,成为一款价格较为平易的胆石混合合并式放大器。2005年,推出唱头放大器The Turntable’s Choice,进入黑胶市场,产品极为畅销。2009年,推出小一号的唱头放大器The Little Big Phono。2010年,The Final Cut升级为The Final Cut Ultimate。2011年,The Tube前级放大器进行升级,改名为The Preamp,表现更为完美。2012年,对OTL放大器进行了升级,改名为The Silver Bullet,同年The Preamp的立体声版本升级为The Poweramp…

从这些产品我们可以看到,Einstein品牌有着如下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电路设计比较新颖独特,打破业界常规。例如电子管放大器采用没有输出变压器的推挽式OTL结构、唱头放大器采用双单声道分体机身设计、电子管前级采用全平衡设计等等,有着严谨而不乏创新的科学家思维;二是随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不断在老款型号器材的基础上推出功能更强大、规格更高的升级版器材,显示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执着。

而全新推出的The Shadow合并放大器,其是Einstein在高集成与以往90年代大型电子管放大器技术的完美结合,无论声音还是设计都能让你印象深刻,并拥有Einstein一贯的清晰、通透和平衡的声音风格。当中集合了目前市场追求的多音源接入的集成需求。如果用户已经具备数字播放设备和MC/MM黑胶唱盘,都可以直接接入到The Shadow合并放大器中,从而打造出“多音源+合并放大器+音箱”的简易系统,而更为重要的是音质始终保持着Einstein对真实声音和模拟音质不妥协的追求,即使并非旗舰系列产品,亲民接地的The Shadow合并机同样展现这种品位。

封装的Polytronik-Toroidal环形变压器

传统高品质声音与数/模输入结合

Einstein新推出的The Shadow不但支持MM和MC黑胶唱盘输入,同时背面还预留了Digital In模块的插槽,让用户另购升级,成为数字和模拟音源的“中枢”,令大家切身感受到Einstein尖端数字科技与传统模拟技术的紧密结合。据了解这块可选升级数字电路模块借鉴Einstein成名的The Source参考CD播放器,令The Shadow用户的音乐聆听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除此之外,背面接口还具备3组RCA输入,以及一组RCA前级输出,以及高品质防谐振的碳纤喇叭接线端子。硕大的铜制接地旋钮便于用户与黑胶唱盘接地相连接。前面板正中内嵌的操控面板均为按键设计,以此代替大型音量和信道切换旋钮,当中以电阻电路进行控制音量,但操作方面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板

The Shadow合并放大器拥有Einstein放大器所具备的众多技术特点,例如以极短的信号路径进行设计,使用封装式的高电流储备的先进Polytronik Toroidal环形变压器,与电容电路紧密布局,同时远离模拟信号电路板,最大限度减少干扰。为了令动态得到如实还原,音箱信号路径设计摒弃了传统继电器。同时The Shadow具备高信噪比和高带宽特性(没有任何相位问题)。

底部4颗可调高度机脚

尽管内部组件以及接线端子上并非全对称平衡布局,但在最为重要的功率放大模块均以对称方式布局于机箱内部两侧(实现严格的双单声道设计),令晶体管紧贴于机箱内部两侧的金属面板上(同时作为散热片),即使在大功耗下也能达到出色的散热效能。从参数上看,每声道功率输出在8Ω负载时为80W,在4Ω负载时为130W。模拟信号电路板与预留的Digital In模块位于上下布局,以最大程度缩短信号传输的路径。

1cm厚的机箱金属板

声音清晰而通透,与“重影”说再见

本次送评的The Shadow为黑色款,可以称为The Black Shadow,尽管送评的这款并没有预配Digital In输入模块,我通过以山灵SCD1.3 SACD/CD播放器(多功能播放器)进行接入,并播放我们熟悉的SACD人声专辑。

首先播放风行唱片《甄妮粤语歌曲》专辑中《活着多姿采》等曲目,The Black Shadow呈现出Einstein一贯清晰而通透的特点,而让人惊喜的是,作为晶体管放大器的它更带一点电子管机的声音风格和暖感,音乐感和动态表现得非常好。虽然放大器命名与“影子”有关,但它仿佛更让音乐走出了“重影”,展现出应有的“自信”和清晰,而且动态丝毫没有压缩的效果,声音还原非常直接,几乎无可闻底噪。通过The Black Shadow,甄妮的声音还原准确到位,音质清澈通透,咬字清晰,歌者那种情感和独有的励志感染力得到更好展现。

《Kenny G Live》SACD专辑,在现场的系统播放下,虽然The Black Shadow功率并非十足高,但驱动FOCAL座地式音箱时候,所呈现的音场和空间更加开扬和开阔,空间感展现得更加庞大且轻松,再现的舞台更加逼真,同时我所聆听的效果如置身于更靠近舞台的位置,营造出很强的现场感!萨克斯的铜管色彩在The Black Shadow上展现出闪烁的光芒,声音线性流畅展现清晰质感,耐听之余展示音乐的张力。

接着通过山灵SCD1.3播放《The London Double Bass sound》专辑DSD64档案,The Black Shadow对录音中低频的筋劲和饱满质感得到如期再现,速度表现敏捷,多提琴的声音还原定位准确逼真,大动态和微动态在The Black Shadow中都能清晰准确地再现,把多把大提琴的精彩演奏录音还原得淋漓尽致。而《鬼太鼓》SACD专辑的DSD64档案,The Black Shadow合并机,鼓乐的速度感飞快,声音反应爽朗干脆而没有拖沓感,同时把真实的鼓型规模和鼓面面积深刻再现,以及鼓皮的韧性和回弹力,以及低频的冲击,整个场面展现出清晰和有条不紊的效果。

总结:

不管你是正在使用SACD播放器,还是黑胶,抑或是高品质的数播(数字输出),The Shadow都能成为你这些音源接入的“中枢”,凭借当中应用Einstein多年积累的电路设计和声音风格追求,对于小居室追求极致高保真音质的发烧用户,抑或打算构建极简系统的朋友,The Shadow非常值得你关注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