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之時,除了鋼琴大師齊默爾曼帶着自己的鋼琴到國內巡演外,還有當下紅遍歐美的華裔鋼琴家周善祥(Kit Armstrong)投下的「震撼彈」:在這場名叫「時空之旅」的系列鋼琴獨奏音樂會上,他用3天五場音樂會,演奏了超過70多首鍵盤史上的重要作品。不單單演奏音樂大師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也將視野放至更廣闊的天地,將目光看向16、17世紀約翰.布爾(John Bull)、托馬斯.塔利斯(Thomas Tallis),20世紀的喬格什溫(George Gershwin)、里蓋蒂(György Ligeti)、武滿徹(Takemitsu Toru)等等。
看過他與鋼琴大師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 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鋼琴家)的紀錄片《燃燒鋼琴凳》,你會驚訝除了老師與學生之間感人故事外,德高望重的大師通過對生活的經驗和智慧,如何引導非常有天賦的周善祥追求音樂的夢想。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布倫德爾給周善祥劃的三條職業紅線:第一,不許參加國際比賽;第二,不許在卡內基音樂廳開音樂會;第三,不許接見記者。
卡內基音樂廳真的是音樂家們眼中的修羅場嗎?或許很多人都認為這座由鋼鐵大王卡內基於1891年建成的音樂廳早已是與維也納金色大廳齊名的音樂殿堂,或者可以說是無數音樂家心目中的「西德爾島」(古代希臘愛的女神「維納斯島」,情人們都嚮往於此島),你腦海中能浮現出的偉大音樂家,不只是古典的柴可夫斯基、里赫特、郎朗、梅紐因,還是搖滾的披頭四、Elton John都在此地演出過。可以說,能在這裡演出,就像在香港紅館開演唱會的歌星一樣,證明你可以出道吃這碗飯了。現在明白布倫德爾對周善祥的「苦心」了吧!在這樣另類的「保護」下,才讓周善祥的少年時期,就因聰穎、樂感和演奏技巧而聞名,現在已經成為一位成熟的藝術家,他正在非凡的演奏事業上快速發展,成為在當今古典樂壇是最獨特的現象之一。
卡內基音樂廳從錄音科技發達之時就留下了無數經典的現場錄音:光是鋼琴大師霍洛維茨就曾經出過一套41cd的浩大現場錄音專輯,橫跨幾十年,還有Judy Garland、Dave Brubeck Quartet、Nina Simone、Stevie Ray Vaughan的現場錄音專輯都是經典。但最令發燒友無可自拔的可能要算1959年的《Harry 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這場音樂會是貝拉方特音樂生涯的高光時刻,他的音樂風格融合了多種風格,包括民謠、爵士、流行和雷鬼等,展現了他獨特的音樂天賦和才華。可能大家忽略了這位歌手曾以1956年的專輯《Calypso》,成為首張在美國唱片史上銷量超過一百萬的歌手。
整張專輯的曲目大致可以兩部分,一部分是民謠與加勒比海的曲目,另一部分包括了一些非洲的民間歌曲和美國的民歌。貝拉方特在這場音樂會中展示了他在音樂演繹上的寬廣範圍和深厚功力。每一首歌曲都經過精心的編曲和演繹。貝拉方提的聲音與樂隊的配合非常和諧。他的演唱技巧和表現力令人嘆為觀止,無論是展現加勒比音樂的《Day-O(The Banana Boat Song)》和《Jamaica Farewell》,還是美國民謠的經典曲目,如《John Henry》和《Shenandoah》,他能夠通過聲音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故事,男人是深情真能打動所有人!如果閣下的系統播不出貝拉方特演唱的情感,一定要再調整一下才行。
這張專輯不僅因貝拉方特的演唱而聞名,其錄音效果的高水準也為這張專輯的成功貢獻了重要一環。與錄音室不同,現場錄音有着鮮活感,我們竟然能從中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可以說這張專輯的成功為後續現場錄音的可能性和意義樹立了新的標準。特別是音樂會壓軸的《Matilda》,貝拉方特還吹起了口哨,與全場觀眾進行互動,尤其是最後的一分鐘,解析力不夠的音響系統全場觀眾掌聲會把音樂聲淹沒甚至會失真,要還原出錄音現場的氣氛層次和主唱搖曳晃動,實屬不易!無論是原來RCA發行的黑膠還是CD,現在早已是天價,而最近由意大利Audio Nautes Recordings復刻的版本,採用UHQCD載體,與其他重製的版本不同,由於這個錄音太出名了,他們特別在封面標明:由原始母帶轉制,也難怪他們會限量發行了,相信會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各地發燒友追逐的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