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专家的入门级神作 VTL TL-2.5i电子管前级放大器、MB-125单声道电子管后级放大器

说到美国产的放大器,很多发烧友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体大力猛的晶体管型号。其实这种看法未必偏于片面,其实在传统的电子管放大器方面,美国品牌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同样有着驱动力强劲的普遍特征。其中,来自洛杉几的VTL品牌就是典型的例子。

用极简设计追求大功率输出

话说回来,VTL品牌实际上与南非和英国也颇有渊源。1980年,录音电影工程师David Manley在南非主打专业录音室母带回放的放大器设计,之后在英国开始家用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和生产。1986年,David Manley所设计的电子管放大器在芝加哥举行的CES展中大放异彩。次年,David Manley与儿子Luke Manley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开创VTL品牌,最终定址洛杉几。1993年,David Manley另创Manley实验室,投身唱片业相关领域;VTL品牌则由Luke Manley执掌。

TL-2.5i电子管前级

目前,VTL品牌的产品清一色的为电子管放大器,包括前级放大器、唱头放大器、合并式放大器和纯后级放大器,并且都是以高功率输出为主要特性。这是因为VTL品牌坚信,高功率输出才能够保证准确的声音还原。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早在1987年VTL品牌就生产出了输出功率达到500W的单声道电子管后级放大器,之后的旗舰级产品更是在8Ω负载时输出功率高达950W,4Ω负载时达到惊人的1250W!超过很多顶级的晶体管放大器丝毫不是问题。

做到这一点,VTL品牌自然有它的秘籍。在产品设计上,公司坚持采用简洁的电路、关注细节、采用优质元器件和最好的电子管,全手工制造。而在技术方面,VTL品牌独家开发了针对电子管的自动调整偏移度和错误感知技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调整不同电子管的状态,使其始终处于均衡合理的工作范围内,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

MB-125单声道电子管后级

可以模块化提升唱头放大功能

当然了,东西好自然价格不便宜,普通发烧友面对VTL品牌的好货大多望洋兴叹。不过公司也算是体谅大家的腰包,推出了相对较为平价的入门级产品,素质依然非常高。这就是此次试用的TL-2.5i电子管前级放大器和MB-125单声道电子管后级放大器。

TL-2.5i前级的外形设计相当传统,银灰色或黑色的铝合金面板简洁清爽,3只旋钮分别控制音源切换、左右声道平衡和音量,配合3只拨杆开关操作其他次要功能。

背板上,TL-2.5i前级带有6组RCA非平衡线路输入和3组RCA非平衡线路输出,全部采用VTL品牌自家生产的镀金端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组线路输入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选装唱头放大输入电路,支持MM动磁和MC动圈唱头放大。这组电路源自同厂的TP-2.5系列唱头放大器,负载和增益可调。

作为前作的改进型版本,TL-2.5i前级内部的线路放大和唱头放大级都进行了硬件升级,全部采用发烧级的元器件,整体音质更上一层楼,在分辨率、谐波丰富性、速度和动态方面有所提升。同时,线路放大电路中设置了增益可调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正常增益或低增益。

从内部布局来看,TL-2.5i前级将电源部分作了扎实的屏蔽,与敏感的放大电路分隔开,确保音质不受电源干扰。音源选择旋钮则是通过一根长连杆调节安装在背板内侧的电位器,这样可以大大缩短音源选择的电路,从而降低受干扰的可能性。

电子管方面,TL-2.5i前级采用2支12AT7作输入电压放大,另采用2支12AU72作输出放大。如果要加装唱头放大电路,则是由2支12AX7作MM唱头放大,1支12AU7作MC唱头放大。

“榨干”EL34的潜力

说到MB-125单声道后级,其外形设计就更为简洁,整个正面只有船形电源开关和一块硕大的黑色玻璃面板,配合白色的“VTL”字样,工作时可以透过玻璃面板看到后方电子管发亮的灯丝,很有点味道。背板上,只有1只RCA非平衡输入端子和“阶梯”式斜面布局的音箱接线柱。

揭开顶部的金属防尘罩,可以看到巨大的电源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以及2支巨大的电解电容。使用的电子管则是2支12AT7作输入放大,以及4支EL34作输出放大。虽然EL34电子管并非以高功率输出着称,但是VTL品牌硬是将其潜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在四极管模式下,本机每声道可以输出100W,三极管模式下每声道也可以输出50W,而且每只EL34电子管均有单独的电压偏置调整功能。

入门的标杆级产品

在试听TL-2.5i/MB-125前后级放大器组合时,搭配了同样也是Hi-End级的EgglestonWorks品牌OSO座地式音箱。这对音箱是Artisan系列最高级型号,外观修长、漆水亮眼,略向后倾斜以保证全频段的相位一致。箱体顶部的圆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箱内可能产生的谐波,保证声音的清晰度。为了弥补面板修长造成的不能安装大口径低音单元的遗憾,OSO将10英寸的低音单元安装到了箱体侧面(使用上建议朝外),配合扁平的后导向低音反射式设计,同样可以产生充足的低频量感和冲击力,厂家声称低频下限可以达到惊人的28Hz。

老实说,这套前后级放大器可能是我听过声音最不像电子管放大器的电子管放大器,同时又代表了同级别音质表现的最高水准。

首先,它们的声音很纯净,细节还原非常丰富,可以非常清晰透明地将周边器材的声音真实直接地表现出来,哪怕是换上不同的线材或是小附件,音色的不同也清晰可闻,确实让人感到震撼。光这一点,就让人大生好感。

第二,它们的力道控制极佳,快速而且收放自如,播放霍洛威兹弹奏的《拉赫曼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时,钢琴的规模感和力度被还原得相当到位,庞大、辉煌,形体感结实而具体,低音位的力道和下潜能力非常到位,同时在大音量输出时整体层次和细节也丝毫不见松散飘浮。

第三,它们的音染极低,音色极为中性,沉稳、安静、巨细无遗。播放娜娜.穆斯库莉的演唱专辑,女歌手的嗓音浑厚饱满,充满了自然温暖的亲切感,但又不会有过分的渲染和美化,相较之下略微显得冷静而矜持一些,更有一种清爽动人的听感。

很显然,VTL品牌的校音并非墨守成规,而是有着更多的想法——用自家的入门级产品冲击顶尖电子管放大器市场,或许是VTL品牌更大的野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