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现实主义绘划开拓者刘小东的言论刷爆了我的朋友圈:他认为画家是艺术家这个行当里最右的一批人,画家的审美相当狭隘,所以这些人千万不能当官,因为他们容不下其他人。虽然有点偏激,但似乎不无道理,还有谁比划家更了解自己?音乐家似乎不会那么霸道,要知道,整个音乐史上,作品都是以多件乐器演奏的居多。所以说,多数情况下音乐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多数情况下。在音乐圈里混,免不了要与其他人一起合作。貌合神离的音乐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真正把几位大腕凑到一起演出或录音不外乎铁哥们,“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布里顿和男高音皮尔斯留下了不少默契的录音,布里顿作品中的男高音大多都是为皮尔斯度身定做的,也多数由皮尔斯首演。阿格里奇总是喜欢和那些关系亲密的男音乐家合作,特别是指挥。还记得EMI厂牌的那个有个千万美元组合协奏曲,就是指挥帝王卡拉扬、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大提琴宗师罗斯特罗波维奇、钢琴大师李赫特,卡拉扬给李赫特、罗斯特罗波维奇音乐家伴奏过,李赫特也与大卫、罗斯特罗波维奇留下了一堆经典室内乐录音。几位苏联人是真正的老乡加老熟人了。但据说这四位大腕其实是各自为政的(听起来也是如此),在录制“三个俄国人和一个德国人”的名版录音——贝多芬《三重协奏曲》时,里赫特和卡拉扬的冲突达到高峰(之前在DG的合作就有艺术上的分歧),他和奥伊斯特拉赫不同意卡拉扬对慢板的速度处理,但罗斯特罗波维奇却站到卡拉扬一边,维护指挥的权威。那次录音被里赫特称为一次“战争”!好在有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起到平衡作用,才不至于打水漂。朋友打趣说因为老罗是白羊座,在几位明星中起到“和事佬”作用。
有时候辛辛苦苦排除万难,组合成“梦幻组合”了,往往又因艺术上的不合导致打水漂。古尔德与伯恩斯坦合作的那首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因为伯恩斯坦的包容,得以传世。格里茂在DG的莫扎特录音由于她与阿巴多因为一段华彩选择上的不合,录音报销(不过据说还是录完的)。于是乎我们就看到现在这张自己指挥的录音。
戏曲界的搭档不比音乐界的少,粤剧第一大班仙凤鸣的名家任剑辉和白雪仙便是一例,他们被尊称为“任白”,连林夕都写过歌词《任白》讲述他们两人的传奇,两人相识合作长达半个世纪,留下无数经典作品,最出名的莫过于《帝女花》,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可以说没有任白,就没有这部《帝女花》,就如同莫扎特需要他的好搭档歌剧台本作家达.庞特激发灵感一样,粤剧名家唐涤生为两位名伶可以说是度身定做的剧本。任剑辉和白雪仙加持下,《帝女花》成为了一段相互成就的佳话!
如果一定有收藏一版粤剧《帝女花》,必须收藏任剑辉和白雪仙录制的版本,千万不要认为是老旧录音,实则模拟味十足,绝对称得上发烧!现在市面上能够寻觅的旧版都是日版天龙压片的,时间一长容易透光掉银,现今再版录音采用SACD格式,音质更加通透,解析度更好!如果系统重播没有现场的厅堂感,两位的粤剧大师演绎不够动情细腻,那只能调整了,特别是粤剧伴奏乐器真实感和动态!都能在这张录音中完美捕捉!难怪发烧展上经常拿戏曲录音来展示,就是看中不俗的效果,就如同很多历史上的佳作一样,《帝女花》当年并不受观众欢迎,单论剧本的话,无论从剧情结构节奏还是人物塑造来说确实未为佳作,但是在胜在辞藻优美,林夕、方文山甚至黄沾等后辈词人,恐怕再难翻过这座高峰!那些曲词中诉尽悲欢离合的爱情,在台上演,也在台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