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試用了VTL品牌的一個放大器組合,前後級共分為4件套。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下面細細說來。
前級放大器迭代多次
TL7.5前級放大器是VTL品牌旗下「歷史悠久」的產品型號,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TL7.5的初代產品,靠着經典的「清潔箱」和「臟箱」的分體式設計震驚業內。
4年後,也就是2006年,TL7.5的第二代產品經過改進之後問世,比較明顯的是改變是換了電壓增益級放大電子管的型號,整機增益有所下降以降低雜訊,同時,一些元器件也換成品質更好的產品。
這次試用的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前級放大器則是在2010年推出的TL7.5第三代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校音和用料方面進行提升,推出的參考級型號。
因此,可以看到這款產品清晰的進化脈絡,即大致是每4年升級一次,只不過這一次的參考級型號推出時間間隔較久,看來廠家做了更多的準備工作。
亮點在於「清潔箱」和「臟箱」設計
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前級放大器是一大一小的分體式設計,這並不稀奇,一般都是一台用作前級放大和操作控制,另一台則是外置電源,目的當然是讓電源干擾遠離敏感的信號處理部分。
不過,在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上面的操作有點與眾不同,它採用了「清潔箱」和「臟箱」的設計。什麼意思?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是將信號處理和放大電路獨立出來,放在較大的那個機箱之中,面板上也沒有任何操作按鈕或旋鈕,因為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擾被稱作「清潔箱」;而控制電路和電源部分則處於另一個較小機箱之中,被稱作「臟箱」,兩者之間通過專用的數據線和電源線相連接。這種設計理論上非常好,但應用起來會比較麻煩,所以至今也只有極少數的品牌有這樣的設計,而且都是頂尖品質。
頂尖的R2R電阻繼電器音量控制
新一代的機型在電源機箱內內置了豪華的2隻環形變壓器和12組穩壓電路,進一步提升了電源供應品質,降低了高電壓增益對聲音的負面影響,更精密的穩壓電路也讓電源雜訊更低。此外,還優化了FET場效應電晶體的高電流增益電路,可以讓電晶體一直保持開啟的狀態,模擬電子管的工作狀態和聲音特質,但又不會過多地增加能耗。此外,機內的大量電容改用Mundorf品牌產品,整體的信號傳輸介面也進行了升級。
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採用簡單的二級電路設計,第一級是差分電壓增益級,由2隻12AU7電子管放大,電子管加上抑振環以避免產生麥克風效應;第二級則是場效應電晶體組成的輸出級,輸出阻抗較電子管放大器低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採用了電子管放大,但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仍然是左右聲道全平衡結構,這對於電子管的匹配度和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音量控制部分也是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的亮點之一,採用了R2R電阻繼電器陣列設計,調節範圍70dB,細分為95級。這種設計可以實現細微的多級音量變化,但音樂信號幾乎不會被劣化。這也是目前最頂尖的前級放大器中最好的音量控制設計,但是需要搭配高精度配對電阻和高精密的繼電器,與數字晶片控制相比成本和難度都高很多。VTL品牌這樣搞也算是不惜成本了。
全平衡的後級電路
而在MB-450 Series III Signature單聲道後級放大器方面,已經全面更新了電路架構,採用品質更佳的元器件,並且還加上了阻尼係數調整的功能。
首先,整個信號處理通道從輸入到輸出端均採用了全平衡差分結構,可以有效抑制電源供應方面傳來的雜訊。
其次,全平衡負回饋電路更短,速度更快,只採用局部負回饋而不是整體負回饋,回饋電路中不使用電容,使得信號的相位更為精確,同時在負載需求更大的時候也能夠保持工作穩定。
微調阻尼係數更有玩頭
第三,具備阻尼係數調整的功能,即通過調節負回饋的量來改變放大器的輸出阻抗。輸出阻抗越低,阻尼係數越高,對音箱的控制越好,但聲音的自然程度會受一點影響;相反的,輸出阻抗越高,阻尼係數越低,對音箱的控制就差一些,但聲音更自然。本機就阻尼係數調整就分為4檔,分別是Low、Mid、High、Max,用家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和搭配的音箱特性選擇最合適的一檔。
MB-450 Series III Signature每聲道採用了8隻6550或KT-88以推挽方式作輸出放大,1隻12AT7作輸入放大,1隻12BH7作電壓放大,仍然是極其「奢華」地工作於全平衡狀態之下。同時,放大模式有兩種可以選擇:四極管模式下可輸出425W,三極管模式下可輸出225W。
平衡而高級的聲音
一般來講,我不會輕易用「高級感」來形容音響器材的聲音,因為這樣的聽感不容易描述,而且也非常罕見。然而,在這套VTl品牌的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前級放大器和MB-450 Series III Signature單聲道後級放大器組合上面,我覺得這三個字的形容是恰到好處的。
這套放大器組合的聲底極為乾淨清爽,因此也帶來了絕佳的清晰度和透明感,從而把每個音符都襯托得高貴典雅、靈性十足。在播放伊扎克.帕爾曼演奏的《電影小夜曲2:黃金年代》時,小提琴聲音就很有高級電子管輸出的特徵,顯得格外圓滑流暢、柔美滋潤,質樸自然之中又有着細密的光澤感,鮮活度大大提升。同時,整體音色的對比又相當的鮮明而恰到好處,例如琴弦細微的摩擦聲和高把位的快速拉奏,所帶來的活生感讓人有身臨其境的錯覺,絕對不會讓人感到平淡乏味。
而在播放《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時,這套放大器組合的驅動力也發揮了出來。人聲的質感非常真實、胸腔的共鳴活靈活現但顯得溫和寬鬆。歌手在高音部放聲歌唱之時,渾厚的人聲伴隨着樂器的齊奏,有着自然而充足的感染力。最關鍵的是,即使音樂的響度非常高,也不會讓人感到任何不適,這是整個放大系統失真極低的表現。同時,音箱釋放出的低頻能量結實有力、控制力良好,而且有着不錯的下潛能力和豐富的層次還原,值得為它點個贊!
TL7.5 Series III Reference前級放大器:
● 使用電子管:2隻12AU7
● 輸入端子:4組全平衡XLR輸入、4組RCA單端輸入
● 輸出端子:2組全平衡XLR輸出、2組單端RCA輸出、2組單端RCA磁帶輸出
● 遙控器功能:電源開關、信源選擇、音量增減、靜音、淡出、平衡控制、相位反轉
● 增益:19.2dB(平衡輸入平衡輸出、單端輸入平衡輸出)、13.2dB(平衡輸入單端輸出、單端輸入單端輸出)
● 輸出阻抗:25Ω,最大150Ω@10Hz
● 輸入阻抗:50kΩ,最小20kΩ
● 頻率回應:1Hz-100kHz(20Hz-100kHz +0-1dB)
● 最大輸出電壓:30V(10kΩ)、10V(600Ω)
● 聲道分離度:>100dB@1kHz
● 功率消耗:150W
● 外形尺寸:控制器寬度44.5cm x 深度44.5cm x 高度10.2cm、音頻器寬度44.5cm x 深度44.5cm x 高度15.3cm
● 重量:控制器14.50kg、音頻器17.24kg
MB-450 Series III Signature單聲道後級放大器:
● 使用電子管:8隻6550或KT-88、1隻12AT7、1隻12BH7
● 輸出功率(20Hz-20kHz <2.5%THD,負載5Ω):四極管模式425W、三極管模式225W
● 輸入靈敏度:1V-2V
● 輸出阻抗:45kΩ
● 負載設定:5Ω
● 輸出負載範圍:4Ω-8Ω
● 信號/雜訊比:-110dB, 120Hz
● 功率消耗:待機時300W、全功率輸出時1000W
● 外形尺寸:寬度47cm x 深度45.7cm x 高度23cm
● 重量:4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