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挑剔的颜值 HiBy R6 Pro II音乐播放器

在我刚认识“国砖”的时候,外观设计欠缺、播放音乐时发热严重、操作卡顿,加上“笨重”“土”“难操作”这些对国砖相关的标签几乎无一幸免。然而,Hi-Fi本身恰恰又代表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我们因为对优美旋律的追求而创造了音乐,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之美而选择使用Hi-Fi器材。玩Hi-Fi这件事,本就与审美密不可分。而审美从来不止于听觉,它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验。在那个国产播放器还在学习在进步的年代,我们没有条件去综合视觉和听觉体验上的“美”,只能把有限的技术用在后者上。

一晃十数年过去,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消费者,对于产品在设计、做工、体验、声音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流畅精致的UI界面、细腻鲜艳的显示效果、严丝合缝的工艺,早已不是洋砖的专利,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国砖。如果说近年圈内的新品有哪款能够光凭外观就让大家过目难忘,那HiBy R6 Pro II绝对是许多便携发烧友的首选。

“西装暴徒”

R6 Pro II的设计给它带来了很高的吸睛度与话题度,而且作为一个有“设计感”的国砖而言,它是目前在设计上我目光所及的、大部分用户都一致好评的程度。R6 Pro II有黑色的“西装暴徒”和激进的风骚紫色两种选择,无论你选择哪一个颜色,搭配机身的曲线设计都能够体现R6 Pro II的优美形态。敏动电子这次给我送评的R6 Pro II从包装上看我还以为是风骚紫色,打开包装才知道原来是“西装暴徒”黑色,从机器背面看,采用的是碳纤维材质的深灰色、银色光面HiBy Logo加上黑色波浪纹的组合,元素丰富,色彩沉稳,整体观感又是相当和谐的。另外,机身采用规整的长方体设计,在背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削掉了一小片棱角,并结合背面的波浪纹用曲线营造出了“厚度不一”的错觉。当我右手握持的时候边缘会有点硌手,对于有些许强迫症的我,非常怕滑出手心,对于小手掌来说不是那么友好,所以操作时要小心翼翼地握在手上,幸好官方搭配的皮套在贴合度上做得相当好,所以欣赏一会过后便马上给它套上,皮套采用了磁吸闭合设计,让插拔不至于太过麻烦。

R6 Pro II正面搭配的是一块5.9英寸2160*1080分辨率的屏幕,就R6 Pro II几乎无边框的屏幕占比,在国砖里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甚至是屏幕显示的细腻度和色彩放在播放器里属于比较出色的。HiBy甚至还为这个新产品定制了一套紫色UI,开机默认壁纸和常用的海贝音乐、酷安、相册等图标全部换成了紫白配色,整体观感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机器搭载的是开发得已经相当成熟的高通骁龙665,采用安卓12操作系统,以及4+64G的存储方案,流畅度和稳定性基本无可挑剔,高规格的硬件不仅为它带来了流畅、舒适的操作体验,甚至用这块大屏幕欣赏各类流媒体影视作品,也游刃有余。

满足发烧友级别的硬件规格

在音频架构方面,R6 Pro II可以说是在这个售价能给的都给足了,硬件配置堆料拉满。DAC使用的是AK4191+4499EX的豪华配置,采用MONO模式输出,数字模拟电路完全分离,支持DSD1024、PCM1536、MQA16X的极高规格,以及ALLIN音频架构+独立供电电源+NDK飞秒晶振。值得一提的是,R6 Pro II是现在市面上唯一一台,塞进两枚4499EX芯片的中端播放器。

之前在R5 II上面备受好评的晶体管耳放,也被R6 Pro II一并保留了下来,更是从4组8颗,扩展到对应R6 Pro II八个音频声道的8组16颗。相比传统的集成式数字放大芯片,晶体管的优点是声音密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电流输出能力更强,非常适合承载旗舰级解码芯片产生的庞大信息量。通过A类/AB类的模式切换,还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取向,也为这台机器增添了更多的可玩性。

电源配置方面,其实1080p屏幕和AK4191+双AK4499EX的配置下,本身耗电量就不小,为了获得更好的手感和观感,同时又不能配置过大的电池,做得太厚影响美观,因此最终依然能做到5-8小时的续航已经相当不错了。另一方面,双4499EX DAC采用了MONO模式,每一颗DAC负责一个声道的转换,无论在单端还是平衡模式下,都是时刻处于工作状态。当然,这一切的代价就是机器的功耗变得更高,再加上R6 Pro II沿用了A类/AB类双模式切换功能,如果发烧友切换到功耗最大的A类模式下,估计续航只能维持5小时左右。当然,由始至终HiBy对于R6 Pro II乃至所有产品,一直都遵循着“音质至上”的思路来做的设计和调整,或许和某些随身玩家的需求没有那么契合,但对于Hi-Fi产品而言,只能做取舍。

细润之声,吸引您静心聆赏

HiBy推出的产品,声音都偏向声音的信息量和分离度突出,音染偏少,追求较高的还原度。乃至前两年推出的RS6和R5 II产品,则是注重声音的韵味和乐感,在不影响硬素质的前提下,将音色调校得更加讨好耳朵。尤其是A类/AB类双模式下的不同音色,更是将HiBy家播放器的可玩性和搭配性提升了一个等级,同时也沿用在了R6 Pro II身上。

说到实际听感体验,R6 Pro II的密度相当优秀,空间开阔,解析力也很不错,整体的声底是细腻通透且有一定润泽度。在AB类模式下,它的音色相对比较中性,三频走向略偏中上,高频的延展度较高,有丰富的细节和泛音,通透明亮且富有光泽感。中频绵密细腻,结像光滑,对于乐器和人声的还原准确,又带了恰到好处的润色。低频的量感不算大,下潜适中,有一定的残响但毫不拖沓。如果切换到A类模式,R6 Pro II的韵味会进一步提升,中频的变化尤其明显,音色更加温暖凝实,人声略微前凸,厚度也有所增加,听起来更具有感染力。低频的氛围感也提升了不少,残响更加丰富,量感也有所增加。对于注重“乐感”,口味更老派一点的烧友来说,A类模式的听感会更加讨喜。

由于有两种模式的加持,R6 Pro II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适应性其实是相当强的。音色更加中性的AB模式相对比较擅长小提琴、琵琶、竖琴这类泛音丰富,音色明亮的乐器,在演绎大编制曲目时也会给人更加准确中正的感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AB类模式就完全不适合听人声,当我选择张学友的《又十年》聆听,R6 Pro II演绎起来还是相当对味的,而且器乐和人声相得益彰,融合得十分自然。而A类模式对于大部分人声爱好者来说则是有着难以替代的魅力,优秀的乐感和低频氛围,圆融润泽的音色,让整体的听感更加鲜活且富有张力。

与丰沛的信息量相对应时,R6 Pro II同样拥有着超出价位的声音密度。这也非常好理解,声音细节丰满起来了,整个空间自然会变得充盈、详实。在使用3.5mm单端,A类耳放模式聆听《That’s Not How This Works》时,虽然声音足够的柔滑、细腻,过渡的地方好似被粘连起来,汇成一股涓涓向前的溪流。人声结项得到了加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声场空间。各种器乐的结像被缩小以后,放在了稍微靠后的位置。但低频器乐仍旧要比高频突出一些。这样的调音,听港台流行金曲倒是一绝,曲子一旦复杂起来,人声乐器就显得有点拉不开。

所以,我特意尝试4.4mm平衡口,AB类耳放模式下播放《隐形游乐场》。此时的声场相对大了一些。不仅局限于单个的音符,就连旋律之间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开始变得清爽、透彻、有条有理。声音衔接处的粘腻感不再,换来的是每个音节相对完整、清晰的演绎。低频的动态与质感,也要比单端来得清脆。中高频虽然说不上极致的通透,高频的边缘处仍旧能听出一丝丝打磨的痕迹。但毕竟充足的细节还在那里摆着,于是便呈现出了一种细腻、顺滑的感觉。

总结:

如果说R6 Pro II最初吸引我的是它在设计和工艺上的创新性和独特的美感,那么最终让我感慨HiBy在这台机器上用心之深的还是它的声音表现。它充分保留了HiBy在较高还原度的基础上,做出了富有HiBy特色的韵味。两种模式,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完全能够满足烧友们日益挑剔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