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一線之差 Divine Acoustics Copernicus喇叭線

文藝復興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在文藝復興時期湧現出大量人才,文藝復興三傑自然不在話下,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也是當中的佼佼者,出生於波蘭的他提出「日心說」,對之後科學革命中的思想家影響很大,包括伽利略、開普勒、笛卡爾、牛頓。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他的學說是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革命,它使人們的整個世界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此外,哥白尼的著作《天體運行論》是當代天文學的起點,當然也是現代科學的起點,可以說他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最近在發燒音響圈內也找到一條以哥白尼命名的線材:Divine Acoustics Copernicus喇叭線。   

聲、色、藝三絕
Divine Acoustics作為一個波蘭品牌,以「哥白尼」命名這條喇叭線絕不意外。這個品牌創於2007年,他們一直注重技術和精品工藝的搭建,旗下出品除了音箱還有線材、避震器材等產品。看這條Copernicus喇叭線,線身扁平,製作工藝細膩。Copernicus採用銀線作為導體,表面鍍有一層24K的黃金,然而在鍍金過程之前還要進行鍍鈀,對導管進行減振處理,並對其進行拋光處理。Divine Acoustics與其合作夥伴一起開發了金屬絲的成分、直徑和製備方法。線軸很小,只夠製造一對Copernicus喇叭線。另外,鍍金銀的絕緣層是空氣、經過幾層編織的棉花和碳。由於金的無腐蝕性,它不與氧氣或臭氧反應,導線在放入第一層絕緣棉之前沒有塗層。在設計線材時,Divine Acoustics非常重視隔熱、各層的排列方式、各層的連接方式以及碳和棉的適當比例。絕緣材料還具有抗振動的功效,這就是為什麼它的組成、排列和線纜編織的方式對於實現它的聲音是如此重要。為了使線材具有靈活性和易於布局,同時使絕緣和導體本身不會在彼此之間移動,當中用一種「永恆的」caoutchouc橡膠物質密封,整體覆蓋著黑色和白色點綴的金色美學編織。

大家應該留意到Copernicus喇叭線當中造型獨特的分線盒,事實上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和絕緣體一樣,它們也是Copernicus喇叭線防震系統的一部分。該部分以激光切割成一個獨特的形狀,廠方採用了一種小型小提琴的外觀,這是一種形狀遵循「黃金比例」的樂器。Copernicus喇叭線的精雕細琢體現在任何一部分,接頭方面,Copernicus的頂部採用鍍金銅Furutech FT-211G,與導體的連接以螺紋擰緊,沒有焊接。據官網介紹,Copernicus提供了兩種線材長度可選:3米和2.5米。製作過程中,Copernicus喇叭線全程以手工製作完成。此外,官方推薦新線材將需要大約200小時的時間來煲煉以適應系統,達到最佳狀態。  

音樂本真充分展現
以這條Divine Acoustics Copernicus喇叭線試聽,「原汁原味」是我當中的感受,音色清秀、潤澤,但又不失醇厚感。人聲還原非常棒,比如在發燒級女聲專輯《Best Audiophile Voices》中,一開始背景已經有着低噪聲的表現,概括起來,表現非常安靜,女聲發聲瞬間特別通透清晰。女聲的定位十分準確,毫無懸念,就如站於中間,不偏不倚,高度更是像真。女聲的口型適中,沒有刻意放大,整體來說,人聲的表現準確到位,沒有絲毫變形扭曲,聲音把人物輪廓和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用Copernicus喇叭線聆聽,感覺音場表現得到了擴大,舞台感得到加強。音質在亮感和高頻的延伸有所提高,人聲的清晰性和穿透力也更加好了,音樂性和情感流露獲得最好的體驗。重播陳潔麗的《Purely Lily》這類人聲專輯的時候,人聲自然純美,醇厚但不會過分濃厚,總能保持足夠高的清晰度,聽起來悅耳動聽,能讓你以一種悠閑的方式來聽音樂。人聲的嬌柔和女性魅力更好地突顯出來,無論是高頻、中頻、低頻或是速度、節奏、韻律等方面都體現出高級Hi-End線材的全面素質。

聽聽《舒曼鋼琴協奏曲》,整個樂團強奏開始的第一樂章,現場的聲音聽起來快速又猛烈,呈現出的低頻量感還算多,而且低頻紮實。Copernicus喇叭線留給我最深刻的還是聲音迅速下潛的速度以及通透的特質,尤其當整個樂團與鋼琴一陣狂風暴雨的音符,層次感清晰,鋼琴快速的和弦揭開舒曼式的浪漫情懷。然後是木管吹奏的主題,與鋼琴相互呼應,Copernicus呈現出來的聲底通透,帶出木管與鋼琴對答的層次感,一前一後,一遠一近,木管凝聚。而鋼琴寬厚,中高頻段的延伸展現了音樂的鮮活感。在一段格羅米歐演繹的《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中,格羅米歐的琴聲秀潤、華麗,富於貴氣,但又不偏於乾瘦、單薄,而是具有良好的厚度與寬鬆度,「模擬」的味道很足,所傳達的聲音非常貼切。樂隊與小提琴之間的比例也很恰當,樂隊起來的時候,低頻與高中頻保持着出色的一致性與統一性,既不前傾、突兀,也不滯後、拖沓,整體感非常強。而低音樂器,大提琴、貝斯等,還原的非常寬鬆,規模與形體以及豐潤度的再現。聽法國鋼琴家Alexandre Tharaud演奏的《史卡拉蒂鋼琴奏鳴曲集》(Virgin Classics,50999 6420162 7)中的第一軌〈f小調奏鳴曲K239〉。用原有喇叭線聆聽時,音色偏暖,鍵觸厚重。換上Copernicus喇叭線之後,不但為音色增添了如同珍珠般的七彩光澤,每個鍵觸下的顆粒感更顯得珠圓玉潤,而且鋼琴內部機械運動所產生的細節變得更為明顯,讓節奏感變得更為利落。

至於在大動態曲目《Aseninatos》中,編輯部原有喇叭線本來已相當不錯,亦能再現出廣袤的空間感和音場,能量感方面也是不缺乏的,大動態表現沉穩有力,密度充足泛音適中。而在Copernicus喇叭線的表現上,低頻的力度上則更為紮實銳利,有着直逼感和衝擊力。人聲高呼時,聲音穿透力相當驚人,分析力是不再話下的。高頻段相當細緻,低頻下潛充足,人聲定位依然還原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