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曲最为走红的年代,当数香港的流行乐坛,很多内地非粤语系的朋友,对粤语的学习也是从香港流行音乐中学到的。不过作为现在所说的大湾区范畴,各自的粤语发音也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譬如港式粤语和广式粤语。这种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在新中国成立前,开埠前的香港只是一客家人居住的小渔村,香港开埠吸引了大量广府人移居,而当时广州及广府文化有着绝对文化地位和使用频率,从而使本地汉语文化迅速变为了粤语,甚至连港英政府也认同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发音标准。不过在这个阶段,潮汕和江浙一带也有不少新居民迁移到香港发展,当然还有东南亚一带的新居民,令香港本地的语言文化渗入一些新的元素。
在1949年后,香港和内地直接人员与文化沟通基本中断,香港语言文化发展也完全独立自主,不再受广州影响,两地在粤语的发音和表达上逐渐有所区别。同时,为了让香港本土粤语不偏离正轨,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何文汇更发起“粤语正音运动”,让本土以北宋初年的《广韵》为标准,进行广泛推广。而内地广州区域则坚持西关粤语以及1979年广东省出版的《广州音字典》。因此粤港两地在粤语的发音上逐渐就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广州话为代表的“现代”粤语,一派就是“复古”粤语。
随着内地文化自信的不断提高,国内歌手后浪不断,其中广东发烧圈子中歌王歌后不断涌现,并以我们熟悉的“现代”粤语腔调唱出香港流行歌曲熟悉的味道。而其中,以接受本土音乐教育的陈丽华新人歌手,凭借花腔女高音高难度的挑战,展现了对音乐艺术孜孜不倦。
作为中国最为杰出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陈丽华的噪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她在演唱中,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不仅精通中国民歌,而且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除了歌声,她最打动歌迷的还有那大方亲切的台风、别具一格的服饰和永远灿烂靓丽的笑容。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中国声乐艺术方面所树立的丰碑,至少在目前看来,没有第二个女高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陈丽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在民族声乐唱法方面有着大量的实践,并获得同行好评,获奖连连。毕业后,陈丽华表演与教学并重,一方面在多个重要晚会、音乐会上进行声乐演唱,另一方面还投身音乐专业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音乐人才,而且,她在音乐艺术理论钻研、技法创新和作品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专辑是她在唱法上的第一次跨界之作,翻唱收录了十一首作品,包含粤语歌曲九首,国语歌曲两首,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作品。她精心研究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三种唱法的异同,并在通俗唱法上突破自己,最后为大家呈现这一专辑。
当中收录的曲目包括《我和秋天有个约会》、《过火》、《片段》、《我寂寞》、《月半小夜曲》、《同是寂寞人》、《冷战》、《李香兰》、《蒙罗丽莎的眼泪》、《缱绻星光下》、《好歌献给你》。该专辑使用A2HD母带后期处理技术,将原来已经靓声的原作更上一层楼。该技术使用普通的CD经过全保真录音、音源处理后,完全减消了 “讯号干扰、硬声、杂质、音频不均匀”的技术障碍。在音源、信噪消磁、声频的平衡、人声声质的还原等方面进行深化的处理,重新制作音源母盘直接录制CD,百分百还原母带讯源,让原声母盘录音的效果得以还原,将歌手甜美本真的歌声呈现给听众,把歌手内在的情感从歌声中更好地表现出来,发掘出旧版CD未曾尽现的“人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