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瑞士之巅 SwissCables Diamond喇叭线

早前我们聆听过瑞士SwissCables Diamond旗舰系列的数款线材产品,当中包括电源线和RCA/XLR讯号线,每一款产品给我们的聆听体验都如同呼吸着来自瑞士的那股清新、冰凌和提神的空气,理性之中展现高分析、冷艳和监听之感,而这次送评的喇叭线同样展现这种独特的神韵和气息。

瑞士人造物总是贯穿着钟表工业的精神,准确、无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一点在Hi-End知名线材品牌SwissCables中同样能体验。而当中“Swiss Made瑞士制造”更成为了最高品质的象征,唯有做到世界顶级才配得上该标签。
SwissCables这家2012年成立的公司,可以说是相当年轻的,公司负责人AntonSutter在音响业界打拼已经好多年了。Sutter这个姓氏,大概猜到了,Anton与Barbara是夫唱妇随,Barbara说他们经营音响事业已经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大多数的产品都是Pro Audio专业器材,而不是家用音响,所以当他们在2012年跨界踏进家用音响线材市场时,SwissCables并非业界新兵,而是称为资深业内人士。
 

SwissCables Diamond喇叭线还具备Y型插头

 
SwissCables正是一个专业研发音响线材的瑞士音响公司,它的设计者是来自世界顶级Hi-End音响Lumen White设计团队。关于Lumen White设计团队,想必很多音响玩家都并不陌生,这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设计团队,其设计技术和科研成果广泛被全世界各大顶级音响厂所采用,其中包括来自奥地利顶级Hi-End音响和瑞典的发烧线材厂家。而今天LumenWhite为SwissCables设计旗下产品可以说是融入了很多先进技术,且完全从零开始,更克服种种困难,以SwissCables去亲身实践配搭各类音响系统,真正做到“耳听为实”,但在价格上相对诸多瑞士音响产品却显得低调不少。如今SwissCables旗下线材分为三大系列,高、中、低价位齐备。入门款式是Evolution系列,进阶款是Reference系列,Reference系列当中延伸到更高的参考级系列,称为Reference Plus,而最高阶的旗舰系列则是Diamond系列了。
 

目前Diamond系列的线材种类都非常齐全,包括电源线、XLR平衡讯号线还有喇叭线。Diamond是经过厂商不断试听与测试后才诞生的,工序与组件之复杂使得每一条线材都要花上整整6周才能制作完成。就拿电源线为例,光应用在导体上的就有47种组件,其工序必须严格的依照所订的制作顺序,否则声音就会有所不同。我尝试在官网上查找,都找不到对Diamond系列的详细描述,估计还来不及更新吧。其电源线从外观上来看,这条电源线比起次一级的Reference Plus电源线多了一个木质的避震环,重量也十分轻盈,采用的是UPOCC单结晶纯铜导体,导体外以天然纤维包覆做为绝缘,并以空气填充做为绝缘材质,避免讯号在线材中进行时产生微放电干扰(Micro Discharge Interface,简称MDI)对音讯造成污染。
 

WBT-0610Cu端子

 
Diamond系列喇叭线,总共分为两种版本,分别是:DiamondSingle和Duo两种版本,喇叭线采用绝缘层是最单纯也最有效的“空气”,连端子外壳也是天然实木打造。天然纤维编织线身,空气绝缘结构,这也是为什么SwissCables这么轻盈的缘故。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他们坚持使用单结晶导体UPOCC呢?理论上,多芯导体其实导体表面积更大,单芯线的优点定位更清晰、音像更明确、低频更结实。只要听过Diamond Single之后都知道这并不是一条让人一听就能竖起耳朵的线材,只要听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其他线材听起来就是不简单,这就是Swiss Cables“极简自然为上”的秘密。
 
清新、无染和自然
我把Diamond系列喇叭线用于连接合并式放大器与座地式扬声器,播放《西城秋色》爵士钢琴三重奏进行测试,在播放时,贝斯与钢琴交织出热闹的氛围,可以听到的细节非常丰富,让整个曲目听起来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钢琴弹奏时带有纯净的光泽感,毛躁感几乎没有了,带来更深邃漆黑的音乐背景,使人更容易专注于琴键音符,弹到高音处的高频延伸清新通透,指尖加重力度时又有着不错的力度表现,整个钢琴的声音厚度不错,略带圆润光泽又不会跟人肥厚之感,凝聚力很好,耐听非常。
 

接着在播放《行星组曲》大编制的交响乐时,音场表现极为庞大,舞台感宽广,量感十足。部分铜管演奏的选段展现出一种高贵的光泽感、声音饱满、动态给力。在大声音量下,高中低三频仍然表现出很好的平衡性。低频有力,动态和解析出众等特点。铜管乐器的细碎声响,在旗舰Diamond系列喇叭线的演绎下,像是从完全干净清晰的空气中散发出来,“填”满整个空间。笔者不仅感受到交响乐撼动人心的力量,更感受到低频自然的下潜深度,而这才是笔者真正希望得到的能量感和低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