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是個圓,總在循環往複。近幾年,只要提及黑膠,話題都會被扯到「黑膠復興」上去。當前聆聽音樂的方式變得越來越便捷,在數字化音樂席捲的大環境下,黑膠模擬的潮流和熱度再次泛起,值得大家深思。黑膠唱片作為唯一一種既擁有模擬音頻,又擁有收藏價值的實體唱片,它或許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
黑膠近況
在復古潮流的當下,黑膠再次煥發生機,黑膠,是音樂載體,也是生活態度,是潮流,也是情懷。與CD、數字音樂相比,黑膠的聲音特質溫暖、迷幻,聲音從一圈圈的輪迴中緩緩流淌,帶著錄制時刻定格下來的歌者氣息,彷彿一個在訴說,一個在傾聽。當虛擬數字音樂時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反而願意擁有更多實質的體驗,這也使現在許多音樂人發行專輯時也會將發行黑膠唱片考慮其中,這似乎也是黑膠得以復蘇的其中一個原因。
正如我們親眼所見,近幾年市場上的黑膠追逐者再次多起來。音樂的存儲介質和播放設備一直在不斷地更新進化,而數字化產品的出現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們聆聽音樂的方式。在這看似不可逆的數字化浪潮中,黑膠成為了一個少有的「逆流而上」代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音樂和音響愛好者回歸信噪比低的模擬錄音和黑膠唱片,而冷待了信噪比高的數碼錄音和便於使用和儲存各種規格的激光唱片。黑膠唱片的信噪比再高也不過90db(一般87db已是極致),而數碼錄音如果以高格式取樣和高格式重放,理論是可以達到130db。但是黑膠唱片特有的鮮活音色,再先進的激光唱片(包括藍光、SACD等)都難企及。即便是在製作階段超越了LP(黑膠唱片),在重播時,LP的物理摩擦電子擴音所產生的音色將是獨有的。話說回來,很多頂級系統依然選擇使用黑膠或者其他模擬音源究竟是為何?其實這已說明了模擬系統還是在一些地方明顯優於數字系統,同時也說明了黑膠再次興起的必然性。
黑膠唱片的誕生
1857年,法國發明家裡昂·史考特(Leon Scott),發明了一種聲波振記器,成為留聲機的鼻祖。而第一次成功將聲音保存了下來的,則是愛迪生於1877年發明的留聲機。儘管這種設備非常簡陋,而且錄音的長度和效果都十分糟糕。為減少噪音及延長壽命,1887年,電話機發明者亞歷山大·貝爾,將錫箔滾筒改為塗了蠟的紙筒,並且以寶石針頭播放。次年,愛迪生也改良了他的留聲機,使用全部蠟制滾筒,並採用電池驅動。至此,滾筒式留聲機的聲音載體——蠟筒也最終定型。
由於滾筒式唱片的專利握在愛迪生的手中,這使得滾筒式唱片的普及性受到極大的約束。而碟形唱片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態。1891年,柏林納研製成功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發明了製作唱片的方法。受到技術的限制,當時唱片的轉速很快,達78轉/分,使得一張唱片最多只能錄不到3分鐘。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Peter Goldmark研究改造了唱片,採用鑽石做唱針,乙烯基塑料(Vinyl)為唱片材料,把唱片轉速降到每分鐘33又三分之一(100/3)轉,並增加唱片溝紋密度,使得一張12英寸(約30厘米)唱片一面可播放近三十分鐘的音樂。這就是——密紋黑膠唱片(Long Play,Lp)。LP的誕生帶動了麥克風,放大器,揚聲器等音響設備的一系列改革,第一次真正的將音樂帶入了每一個平凡的家庭,堪稱聲音記錄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蒙特威爾第《1610年晚禱》——Monteverdi 「Vespers of 1610」
這是巴赫的《受難曲》誕生之前最好的巴洛克早期風格教堂音樂作品。當你臨終前聽着這樣純凈的聲音,彷彿有一群天使圍繞在你的身邊飛來飛去。你將欣然前往天國。
廠牌:Archiv
·維瓦爾第《四季》——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我們音樂當中捕捉到的季節,也是生命的季節。獨奏小提琴令人眼花繚亂。
廠牌:Archiv
·巴赫《第三號勃蘭登堡協奏曲》——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3
九位曲折前行獨奏者的絕技。
廠牌:Decca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Mozart 「The Marriage of Figaro」
在這部搞笑式的歌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歌劇傑作。
廠牌:華納古典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Beethoven Symphony No.9
黑膠愛好者口中常說的「貝九」,一位耳聾的作曲家擁抱世界的巨作。
廠牌:華納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Dvorák Symphony No.9,「From the New World」
以民間音樂風格創作的ur-American交響曲,質樸、思鄉。
廠牌:SONY
好的黑膠唱片值得收藏,更值得一聽再聽!而播放黑膠唱片的黑膠唱盤,目前市場上也有不少選擇,價格也是從幾百到幾十萬不等,實在讓人眼花繚亂。在這當中,奧地利寶碟Pro-Ject則相當照顧黑膠愛好者,其產品性價比高、定位涵蓋豐富。Pro-ject兼顧不同需求的用家,無論是模擬新手,或是黑膠老玩家,Pro-Ject總有一款適合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