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俗即大雅,一般我都會很坦然的表達我特別喜歡輕歌劇,特別是施特勞斯的那些輕歌劇《蝙蝠》,最偉大版本當屬小克萊伯指揮巴伐利亞歌劇院的版本,但是最不爽的確實其中最後一幕大段大段的念白對話,這裡的篇幅要遠超現在音樂劇那些簡單的台詞,在這部輕歌劇的第一幕裡頭雖然也有念白,但卻尚可讓人忍受,當然了我們是因為不懂德語,「不解其中味」,著名指揮家李心草曾經介紹說:「在奧地利,《蝙蝠》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是新年的固定演出,許多觀眾甚至都能將劇中的每一句台詞、唱段背下來。」按照我們現在流行的說法,奧地利觀眾過年不看春晚,倒是愛看輕歌劇,當然了,提及的德語念白問題在全球各地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有喜歡原汁原味的,乾脆就繼續照着劇本走。還有像當年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時候那樣,邀請陳佩斯這樣的喜劇大師跨界參與,就讓他飾演在第三幕里最出彩的「獄卒」一角,這個角色沒有唱段,完全是戲劇表演或者說是喜劇表演的發揮。
我不清楚作曲家有沒有要求念白部分的節奏,但我確實看到過作曲家把念白部分也當做音樂的一部分,既要求時值,畢竟有時候負責伴奏的交響樂團是要跟着你的念白走的,而且作曲家還會要求念白的節奏,哪個字要重,哪個幾個字要輕巧快速的帶過,都在五線譜上標註,就像是沒有音符的音樂一樣,來到這兒,音樂和語言的界限相當模糊了。如果再偏音樂部分一點,那就是歌劇里常見的類似朗誦的曲調,叫宣敘調。而在咱們戲曲里,特別是京劇的行話叫:”千金話白四兩唱,七分道白三分唱”。
這種半念半唱的特色在《粉墨是夢》創錄團隊再度呈現的《伶歌1》專輯裏,可以說比比皆是,放眼瞰去各篇題名俱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流傳千古、聲勢赫赫的殿堂尚品,有傳誦甚廣的唐詩俊傑,有各種戲曲的當家名段,有家喻戶曉的中樂華章。十首曲目都找的是戲曲界國寶級名角:關棟天、于魁智、孟廣祿、劉桂娟、馮欣蕊等,他們最懂得如果去演繹這些極富創意的伶歌形式的作品,這張專輯還是找來《粉墨是夢》的音樂編配、戲曲音樂最具盛名的作曲家孟慶華來創作,他的音樂風格既有華夏博大文化精髓、同時又能夠呈現東西方音樂語彙,字頭,字腹,字尾,韻味濃遠的戲曲聲線疏筆勾勒出不與世濁的峭拔氣質;琴箏,小打,管弦,中西合璧層次豐富的配器展示寬廣而深厚的古典詩韻。其中我認為最有氣質的是《將進酒》、《滿江紅》、《關山月》:詞是著名古詩詞,經過編排的音樂,特別有古代文人音樂的氣息,特別是《關山月》里的大提琴,竟然染上了那種淡泊的氣質,《將進酒》里的似醉似狂,半歌半嘯,讓我想像你說當年古人會不會也這樣以詩詞和曲,閑來也這麼玩玩呢?
現在《伶歌》已經推出了UHQCD的版本,之前也推出過XRCD的版本,但現在這個由日本Memory-Tech公司開發的劃時代高音質HiFi唱片,在工藝上要求更高更極致,兼具音樂專業性與高品質,無論母盤刻錄、鍍金版、光學塑料以及碟面反射層鍍膜更講究的UHQCD都更勝一籌,《伶歌》系列的成功不單是音樂出色,還有音效和製作上的加持,這樣的錄音無論哪方面都會對得起UHQCD這樣應聽覺需求應運而生的高品質版本。期待伶歌系列第二集甚至第三集的高品質版本的推出,有朋友好奇如果這些作品拿秦腔唱會有怎樣的奇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