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前,當數碼音源橫行一時之際,很多展會上的廠商,都會拿出存儲了大量數字音樂的筆記本電腦作為音源,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廠商拿出黑膠唱片來給他們的High-End系統提供模擬音源。用這兩種方式去播放同一曲音樂,方式是大相徑庭的。前者是數碼音源,而後者則是模擬音源,這兩者使用的播放設備是不同的,前者依靠數播\解碼\CD播放器等等,而後者則是大家熟悉的黑膠唱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朋友說聲音存在不少區別。慢慢更有玩家打算把這股「模擬復興」潮延伸到開盤帶上。
到此很可能有不少朋友不明白兩者的定義和區別,下面就簡單向大家說一說。
時間上連續、而且幅度隨時間連續變化的信號稱為模擬信號(例如聲波就是模擬信號,音響系統中傳輸的電流、電壓信號也是模擬信號),記錄和處理模擬信號的音源就是模擬音源,例如磁帶/卡座、LP/LP唱機。過去的音樂製作在相當長時間純粹靠模擬手段來完成的。黑膠產品就是模擬錄音時代的一種載體。
模擬錄音年代,從19世紀末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被數碼錄音所取代,並且這種取代是漸進式的,準確的說,音樂製作全面進入數碼年代,是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事。在這之前的音樂製作,很多都是在模擬年代所錄音的作品。
因此如果你喜歡上黑膠的聲音,並開始積累唱片,又或者你家父輩也是一名資深的黑膠玩家和收藏家,那麼恭喜你!你更應該為發掘這些黑膠唱片無盡的光芒而購入一台十分出色的黑膠唱盤,因為你已經足夠有「資本」,例如奧地利的Pro-Ject(寶碟)唱機這些走大眾化音響路線的品牌,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當然還有丹麥品牌Ortofon(高度風)唱頭,這個號稱百年老字號的音響企業,很多產品以高性價比取悅市場,也是深受玩家喜愛。
說完模擬音源,那什麼是數碼音源呢?時間上不連續、幅度只有0和1兩種變化的信號稱為數碼信號,記錄和處理數碼信號的音源叫做數碼音源,例如CD/CD機、DVD-A/DVD-A播放機、SACD/SACD播放機等。數碼錄音的第一個商業化載體就是CD。早期CD剛面世的時候,聲音表現令人稱奇,相比傳統的模擬系統,普遍被認為CD才是音樂格式的未來,是最好的聲音載體。
NADC538 CD播放器
而在數碼音樂的編碼技術上,一般也分為PCM和DSD兩種,CD唱片以PCM編碼來記錄,而SACD則以DSD編碼來記錄,兩者可以同置於一張CD碟片中,讀取SACD層需要專門的SACD播放機才來讀取。
最近,以數碼放大器聞名的NAD,也推出了自家的C588黑膠唱盤,可見黑膠的趨勢是勢不可擋。但不管潮流怎樣變化,NAD自家本領是絕不會丟的。事實上現在聆聽CD的朋友,隨着年輕化的趨勢,CD唱機有點與這波消費者漸行漸遠,同時由於流媒體的迅速發展,高清規格的音樂得到在線播放,也將會成為重要潮流。例如NAD全新推出的M33,儘管依然是放大器輸出為主的功能,但是內核的價值遠遠大於傳統放大器組件。
M33不但支持高分辨率Hi-Res流媒體(MQA),還具備多房間集成功能,同時還帶有AirPlay 2和AptX HD藍牙,HDMI(eARC)增強型音頻返回通道,也可以與電視無縫集成。同時,M33與M10一樣具備Dirac Live Room Correction可以對您房間進行自動校正。M33依然採用MDC(ModularDesign Construction)模組化方式設計,更換模塊便可以支持新的數字編碼技術,也為未來拓展提供了升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