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是伴隨着亞馬遜旗下的智能音箱Echo而迅速為人所知的,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的Echo就為Alexa鋪平了道路。2015年6月,亞馬遜宣布開放旗下人工智能語音助手Alexa,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Alexa平台上開發基於語音的Skill。Alexa可以實現天氣查詢、提問交流,支持打車、菜譜查詢、控制家電等功能。Alexa不僅應用在自家產品上,還包括 LG 的智能冰箱、聯想的智能音箱等。以上種種,其橫跨智能手機、家電、汽車領域的布局,倒是能極大的促進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普及。面部識別成新的個人「信用卡」隨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臉部將成為新的信用卡、新的駕駛執照和新的條形碼。面部識別已經完全顛覆了安全性的定義,它可以採用生物識別功能,帶來更高的準確性。我們已經看到技術和零售的一些完美結合,如亞馬遜收購Whole Foods全食。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不再需要在商店排隊。
推動人臉識別系統推廣的是人工智能的巨大飛躍,人工智能是一種技術,旨在賦予計算機一些人類思維的能力、多功能性,甚至創造力。最大的進步來自人工智能的一個被稱為神經網絡的特定領域,靈感來自人類腦細胞的實際工作。硬件和軟件的改進使一種稱為深度學習的方法成為可能——多層數字神經元提供越來越精細的圖像分析。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深刻的變化。識別和解釋人臉對我們來說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大腦的整個部分都致力於此。當我們教授計算機這些技能時,我們與它們的交互變得更加方便——不像提交數據庫命令那樣,而更像處理我們所處的自然世界。另一方面,隨着我們的匿名性消失,面部識別可能會削弱隱私。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今一流的人臉識別系統在良好的光照條件下準確率達到99.7%。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yLab生物識別中心主任馬里奧斯·薩維德斯(Marios Savvides)說,減少錯誤的一個方法是,通過將部分數據分開,讓神經網絡更清晰,從而調整系統,降低假陽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