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公模式下,AI应用进一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全民在家线上办公这种工作模式真是说来就来,根本没有给我们一丝准备的余地。当“人力”的存在感愈发变得渺小,AI人工智能的话题不免又再被翻出。AI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简称,英文缩写为AI。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即“人工”和“智能”,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智能人工,它出现的主要目的就是取代人工、人力、劳动力,就是为了解放双手。
一直以来,人们都会通过创造一样事物来辅助我们工作。工业革命开启的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开始制造机器来减轻人力负担,那时所有的机器都需要人来操纵,离开了人,机器只是一堆破铜烂铁。人们通过操控着无数的机器,翻天覆地的改变着自己生活的环境。而信息革命开启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通过IT创新赋予了生活 生产及社会管理更大的便捷。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可以考虑赋予机器“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等原先只属于人的能力,让所有的工作可以完全脱离人来运行。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未来的一切都可以加入人工智能,工厂不再需要工人,炒菜不再需要厨师,时装模特可能是一个个行走的机器人……

AI人工智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它不是一个只属于未来、能够变革世界的概念,而是一项已经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技术。尽管我们离完全开发AI技术还差得远,但不可否认,智能系统已经从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之前看到一些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已经有16%的成年人在家中用智能对话工具—smart speaker,让它们做的最多的是放喜欢的音乐,讲新闻,然后是问它们生活里的常见问题以及商店的营业时间、最新电影和体育赛事等等。当然,这只是生活上很少一部份的AI应用。AI 正以更切实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娱乐、工作与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将开始以真正无处不在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
人车合一成现实

说起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场景,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自动驾驶。汽车要想实现自动驾驶,感知、决策与控制三大系统缺一不可。其中,首要解决的便是图像识别能力,而传感器的“智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路况上的可靠度,因此深度学习的应用便成为了关键所在。在今后汽车的发展上,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的能力提供主动式的人机界面,它的系统算法会在复杂的路况下独立找到驾驶模式和规则,并据此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比如采用机器学习中监督式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的方法。最终随着不断地训练和进化,会逐渐表现出与人类驾驶行为越来越相近的表现。
 
每一年,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汽车上增添越来越多的AI功能,而有些企业目前正在快速推进这项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人看来,至少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无人驾驶汽车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现在看来这一时间表完全有可能提前。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够进行主动学习,例如在安设了黄色闪光信号灯的复杂路口行驶。而借助虚拟仿真测试,计算机逐渐学会了在这样的路口慢慢转弯,并可迅速共享给其他自动驾驶车辆,让无人车能顺利应对更多类似的场景。
 
AI语音助手在各领域普及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两大表现:即是图形图像信息的处理与语音识别信息的处理。众所周知,当前智能语音助手领域已形成四强争霸的格局,即苹果Siri、谷歌Google Assistant,微软Cortana,亚马逊Alexa,而三星Bixby作为最近的黑马杀入,实力也是不容小觑。
 
Siri是苹果公司于2011年发布iPhone4S时,推出的智能语音控制功能。苹果公司最初对Siri的定义为智能助力,当时苹果就提到了“智能”这个概念。发布之初的Siri,可现实功能很少,存在语言种类少,反应缓慢、语义理解力差等问题。随后,苹果打通了Siri与电话、地图、音乐、提醒、HomeKit等原生应用的连接,令Siri具备了处理简单任务的能力。在iPhone之外,苹果也将Siri集成到 iPad、iPodTouch 、Apple Watch 等设备上。在2016年,苹果开放了Siri与第三方应用的接口,Siri实现了基于第三方应用的交互功能。同时,苹果还实现了Siri与AirPods 蓝牙无线耳机交互连接。在后续发布的iPhone8系列、iPhone X系列上,借助于A11仿生芯片的硬件支持,Siri有望缓解之前语义理解力差、不够聪明的不足之处。
 
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手的推出比苹果的Siri稍晚,其涵盖了之前Google Now的所有语音指令、语音搜索、语音控制等功能,被普遍认为是Google Now的升级版。Google Assistant与搜索并列,是谷歌机器学习领域重要服务载体,其在语音、文字、图像方面都有多项更新,并形成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互动AI体验。据谷歌表示,Google Assistant可兼容大部分安卓手机、智能家电、Google Home、Android Wear 2.0、Android TV等硬件设备,甚至可以以APP形式用于iPhone。

而微软Cortana中文名为“微软小娜”,微软发布时宣称Cortana是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助力。并且,在2016年底微软宣布将Cortana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公司,可以集成到音响、家电、汽车等多种硬件中。与其他语音助手的区别就是,Cortana不是存储式的回答而是对话过程。不过,它依然是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通过学习用户行为和使用习惯,借助云计算、搜索引擎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来完成语音指令任务。

Alexa是伴随着亚马逊旗下的智能音箱Echo而迅速为人所知的,2014年11月,亚马逊推出的Echo就为Alexa铺平了道路。2015年6月,亚马逊宣布开放旗下人工智能语音助手Alexa,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Alexa平台上开发基于语音的Skill。Alexa可以实现天气查询、提问交流,支持打车、菜谱查询、控制家电等功能。Alexa不仅应用在自家产品上,还包括 LG 的智能冰箱、联想的智能音箱等。以上种种,其横跨智能手机、家电、汽车领域的布局,倒是能极大的促进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
面部识别成新的个人“信用卡”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脸部将成为新的信用卡、新的驾驶执照和新的条形码。面部识别已经完全颠覆了安全性的定义,它可以采用生物识别功能,带来更高的准确性。我们已经看到技术和零售的一些完美结合,如亚马逊收购Whole Foods全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不再需要在商店排队。

 
推动人脸识别系统推广的是人工智能的巨大飞跃,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旨在赋予计算机一些人类思维的能力、多功能性,甚至创造力。最大的进步来自人工智能的一个被称为神经网络的特定领域,灵感来自人类脑细胞的实际工作。硬件和软件的改进使一种称为深度学习的方法成为可能——多层数字神经元提供越来越精细的图像分析。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深刻的变化。识别和解释人脸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大脑的整个部分都致力于此。当我们教授计算机这些技能时,我们与它们的交互变得更加方便——不像提交数据库命令那样,而更像处理我们所处的自然世界。另一方面,随着我们的匿名性消失,面部识别可能会削弱隐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如今一流的人脸识别系统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准确率达到99.7%。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yLab生物识别中心主任马里奥斯·萨维德斯(Marios Savvides)说,减少错误的一个方法是,通过将部分数据分开,让神经网络更清晰,从而调整系统,降低假阳性的可能性。

 
总结
我们可以想象一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被家里的人工智能管家叫醒,起床后牙膏温水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只需直接洗漱,洗漱完毕,智能厨房马上会将早饭奉上。吃过早饭后我们出门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门上班,一切都被人工智能取代。对各行各业而言,人工智能工具有望实现更高效、更高产、更具创造力、更精简的操作以及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