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功能,讓匹配更方便

NFC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交換數據。這個技術由免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和索尼共同研製開發,其基礎是RFID及互連技術。近場通信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運行於20厘米距離內。其傳輸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種。

由於索尼是NFC技術研發的一員,因此,本次我們就以索尼耳機為例講解一下耳機NFC的連接過程。以索尼MDR-1000X耳機為例,它支持NFC功能連接智能手機,整個過程非常簡單,首先打開智能手機的NFC以及藍牙功能。將MDR-1000X耳機左側的「N」標記與手機相接觸,直到您的手機出現彈窗之類的反應。之後按照屏幕說明完成配對和連接。當耳機與智能手機連接時,MDR-1000X左側的藍色指示燈開始緩慢閃爍,使用者會聽見語音指導「藍牙連接」,即可連接成功。倘若想要斷開連接,則使用智能手機再次觸碰耳機的「N」標記即可。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用藍牙連接?NFC是與藍牙相類似的一種通信方式。如果手機帶有NFC功能,可以省略了藍牙的配對步驟,使用的時候,還是通過藍牙傳輸數據的。不過NFC匹配的精準度更高,而且不會因為附近人多的時候搜索到多個藍牙設備,連接更為簡單,因此,NFC技術的實用程度還是相當高的。

 

NFC是基於免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RFID一樣,近場通信信息也是通過頻譜中無線頻率部分的電磁感應耦合方式傳遞,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近場通信的傳輸範圍比RFID小,RFID的傳輸範圍可以達到0~1m,但由於近場通信採取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相對於RFID來說近場通信具有成本低、帶寬高、能耗低等特點。

技術原理

近場通信的技術原理非常簡單,它可以通過主動與被動兩種模式交換數據。在被動模式下,啟動近場通信的設備,也稱為發起設備(主設備),在整個通信過程中提供射頻場(RF-field)。它可以選擇106 kbps、212 kbps或424 kbps其中一種傳輸速度,將數據發送到另一台設備。另一台設備稱為目標設備(從設備),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製技術,以相同的速度將數據傳回發起設備。而在主動模式下,發起設備和目標設備都要產生自己的射頻場,以進行通信。

從該技術的特徵上我們就很容易得出結論:近場通信的傳輸距離極短,建立連接速度快。因此近場通信技術通常作為芯片內置在設備中,或者整合在手機的SIM卡或microSD卡中,當設備進行應用時,通過簡單的碰一碰即可以建立連接。例如在用於門禁管制或檢票之類的應用時,用戶只需將儲存有票證或門禁代碼的設備靠近閱讀器即可;在移動付費之類的應用中,用戶將設備靠近後,輸入密碼確認交易,或者接受交易即可;在數據傳輸時,用戶將兩台支持近場通信的設備靠近,即可建立連接,進行下載音樂、交換圖像或同步處理通信錄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