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貝多芬250周年誕辰紀念年,全世界爭相紀念這位脾氣不太好的偉大作曲家,貝多芬於18世紀末誕生於這地球上,引用英國詩人雪萊的詩來形容他,那就是宛如高聳的萬王之王奧茲曼斯迪亞斯,「功業蓋物,強者折服。此外,蕩然無物。」他的陰影不僅籠罩着後世作曲家,他們必須在貝多芬霸佔着榮耀的領域拚命競爭,甚至也籠罩着之前的作曲家。古往今來,有多少作曲家想超越貝多芬在各個古典音樂體裁上的成就,終其一生都無法逾越,甚至只能另闢蹊徑。

也難怪很多作曲家感慨自己生不逢時,影響貝多芬的作曲家不但有海頓、莫扎特,也有當時很多很有名甚至掙得盆滿缽滿的音樂家,包括巴赫的親兒子C.P.E巴赫、學過鋼琴的小朋友都彈過的克萊門蒂等等。都說時勢造英雄,之前看陳丹青的《局部》,一旦講到女畫家,似乎都是時勢使然,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出身貧寒,當過紅磨坊的舞女,做過雷諾阿、德加、勞特累克、夏凡納等大畫家的模特兒,後來自學成為一名畫家,算是印象派畫家裡的異數。在此之前,在咱們就沒聽說過多少女畫家,那個年代可不單有她一個,還有瑪麗·卡薩特、貝爾特·莫里索等等。陳丹青也提到咱們中國的民國時期的女畫家,丘提、關紫蘭,這些大家閨秀似乎只能是特定時期的產物,時代一變,她們的作品似乎也回不去了。


我特別喜歡這種有時代感的作品,我們喜歡民國風,日本熱愛的那個叫昭和時代,經濟騰飛,各種東西都追求最精緻的,美國青年當年迷醉的那個叫嬉皮年代,再往前也有類似的,用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稱這個時代為「爵士樂時代」,眼前這張《Ray Conniff》的專輯,可不得了,這哥們是活躍於30-40年代爵士大樂隊時代的。這哥們最早是著名踏板金屬吉他之父ALVINO REY(阿爾維諾·雷)樂隊的成員,當時是名噪一時的美國著名團體,Ray Conniff屬於實力創作型樂手,除了會吹吹長號之外,他還曾給著名的BOB CROSBY(鮑勃·克勞斯貝)編曲,大樂隊時代結束後,Ray Conniff的樂隊及其合唱團JOHNNY RAY(強尼·雷)合作推出多首上榜金曲。Ray Conniff後來按耐不住了,他的首張專輯《S Wonderful》就在排行榜位居前20位達9周之久。Cash Box票選他為「1957年最有前途的樂隊領導者」。其後1958到1959年他又二度獲得該榮譽。而Disk Jockey票選Ray Conniff歌唱樂隊為「最忙碌的錄音室樂隊」。他是第一個採用人聲作為配器編排組成部分的藝術家,例如用女聲和小號,高音薩克斯和單簧管做合聲,或者人聲和長號/薩克斯構成低音部。60年代是他們最走紅的年代,他們的唱片專輯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有些甚至僅次於貓王、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或強尼麥瑟斯(Johnny Mathis)這些大腕們。後面湧現出來的那些樂團,像什麼安妮塔寇兒(Anita Kerr)、「強尼曼恩歌手」(Johnny Mann Singers)等等,其實都是他的跟風者罷了。
可以這麼說,RayConniff代表着輕音樂、Easy Listening的風格象徵,如果喜歡收集黑膠唱片的同好肯定知道Ray Conniff的專輯封面,代表着美國50-60年代西方美人的最高水準,他的錄音效果則代表着美國錄音黃金時代,除了改編爵士金曲外,他還涉獵到古典音樂金曲來,我們可以從這張專輯中聽到各式各樣他改編的經典旋律,格里格、柴可夫斯基、肖邦,在他手下似乎都融化了,關鍵是眼前這張專輯還不是普通的版本,而是Top Music老闆Povee Chan 精心後制,採用頂級的SADiE DSD數位混音工作站製成DSD母帶並經過32 bit / 192 kHz高規格母帶處理,充滿了黑膠的模擬味,而且我建議,最好是親朋聚會來一張,聽慣了波爾瑪麗亞樂團(法國)與詹姆斯拉斯特樂團(德國)、曼托瓦尼樂團(英國)三大輕音樂隊,Ray Conniff的手法,絕對讓你耳朵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