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皇帝位錄音效果超90%發燒友,有啥特別姿勢?(上)

首先傳言不足為信,僅代表當時當人的個人感覺,然後接下來要做的分享,也僅為個人愚見。

 

自從做《影音極品》特約聲學專欄作者2、3年以來,翻看了一些聲學相關的書籍,看過的朋友也在以往的文章中有看到一些觀點或科普文獻的引用,其中我覺得最好的是還是Floyd E. Toole AMSTERDAM 所著作的《Sound Reproduction Loudspeakers and Rooms 》。Floyd E. Toole 先生是聲學和心理聲學界的行業專家。他曾任AES 主席, 井且在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進行過25年的研究, 他還在Harman International 擔任過副總裁和研發主管,是美國音頻工程協會和美國聲學學會理事。

 

知乎上的大神「鬼斧神工」也是倍加推崇,文章中的很多觀點,數據也引用此名著,鬼斧神工特別是對耳機與音箱聽音哪個更為合適作出來相當深入和客觀的剖析舉證,因此也遭遇了瘋狂的攻擊和關注。本文中部分圖片也引用「鬼斧神工」,整理得很好,我就借用聲明出處。

 

我10年來混跡於論壇和發燒圈子,已經深諳其中的奧秘所在:「在國內當前的環境下,單純的學術、物理、科普,進而一系列的講道理,剖學術」,是行不通的,必須先得「效果出貨」。效果湊合過得去了,再來講事實,擺道理。粗鄙點說,「你若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你若失敗了,再有道理都是放屁!」,即便如此,現在依然會有大把人認為我就是在放屁。前些年我一直忙着AV的聲學設計和調試及學習,今年才有規划出時間來從一個公認最為惡劣的「陽光房」入手,從0開始架構Hi-Fi出一套Hi-Fi,經過約么7,8個月的反覆聲學調整、搭配、擺位、線材。。。等折騰,在群友們不斷指導調教中,目前取得了發揮相對正常的聲音效果(家境貧寒,大部分設備靠蹭聽,也悟道效果要再提升到「高級聲」還需要巨大且毫無性價比的投入,忍着吧)。所以感覺是時候來妄談一下關於Hi-Fi的愚見,高手看到此處,請先行忽略。

 

第一個觀點:耳機並不太適合與皇帝位作「AB」對比;聲音永遠對不上

引用「鬼斧神工」的研究,耳機目前沒有頻響相對平坦的,更沒有符合科研文獻里人類耳膜的聲音頻響曲線 。而音箱只要是全頻箱,最基本的都是把頻響做到正負3dB內的相對平坦。

 

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人耳、人頭、耳道對聲波存在空間濾波作用(不知道什麼是濾波的可以先學習一下數字信號處理)。這一現象也被稱作HRTF(人頭傳遞函數)。即,當標準的頻響曲線為平直的音箱發出的聲音,經過我們的人頭、人耳、耳道濾波後,最終傳達在耳膜的聲音頻響曲線並不是平直的。

 

Sean Olive博士通過超過10年的研究,(發現平直頻響經過HRTF後的標準頻響曲線應為上圖綠色曲線所示)考慮到耳機佩戴時有一定的漏氣因素和聽音偏好(人們普遍喜歡更多的低頻),低頻進行了適當的增強。然而,我們每一個人的人頭和耳朵是不同的,所以這個耳機目標曲線也是因人而異的,直至今日也沒有一種標準的測試方法能夠真正的反映每個人用耳機時的真實頻響曲線。所以當我們使用耳機聽歌時,頻響曲線一定不是標準的。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音染。這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Hi-Fi(高保真)的初衷。所以當標準的頻響曲線為平直的音箱發出的聲音,經過我們的人頭、人耳、耳道濾波後,最終傳達在並不是平直的。

 

第二個觀點:耳機適合一定程度用唱片與皇帝位錄音作「AB」對比

對耳機做過功課的都知道,耳機的頻響曲線千差萬別,連找兩個接近的都難,但音箱卻很容易做得相對平直,基本上正負3dB是常態。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每套耳機對頻響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不同EQ,而我們聽的音箱卻是相對平直的(不鑽牛角尖),那這樣的話,要做AB對比,是否需要一個相同的條件?同一個耳機系統(相同的EQ),來把皇帝位的線性錄音和原文件作AB對比。錄音筆(我是Sony D100)或新款手機在皇帝位的錄音(錄音都會有失真,本文也不適合太較真的朋友,所以錄音一定會比皇帝位效果差;同時錄音差的,皇帝位不一定差,但錄音好的,皇帝位效果必須好太多),用同一套耳機系統或手機加耳機(鬼斧神工有儀器檢測TASCAM錄音筆的耳放比 為三星Note9差幾條街)來對比和調試系統,並且可以作到秒切換。

 

本期討論的主題內容較多,我們將在下期繼續列出更多觀點。

 

文:楊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