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黑膠出好聲,而玩好黑膠也並不容易,單單是唱片的保養維護就已相當折騰。當然,CD也有一批支持者。立足當前,CD的格式已非常多,HDCD、LPCD、HQCD、UHQCD,甚至還有玻璃CD等等。這次,我們先看看玻璃CD和UHQCD。
玻璃CD的來歷
熟悉CD生產工序的人都知道,一般的激光唱片要經過母帶——母盤CD-R——玻璃母模——金屬母模——壓碟——CD這樣一連串的環節,而在進入金屬母模環節之前,聲音與原音的品質幾乎不存在任何衰減,而進入金屬母模階段,受到CD介質本身的音頻採樣標準局限,聲音品質的衰減程度就顯得極為嚴重,由此多數在聲音品質上力求改良的新技術都把焦點集中在從玻璃母模到金屬母模這個階段。早在30年前CD問世時,Philips就已經研發出玻璃CD,但目的並非儲存音樂訊號,而是調校雷射頭。後來日本三洋公司研發出可以記錄數位音樂的玻璃CD,雖然效果驚人,因無法量產,市場未能接受這昂貴之產物,所以沒有後續製作的計劃,只能停留在實驗階段。最近3年間,日本Memory Tech Corporation壓碟廠為音響發燒友的高品質要求,開始玻璃CD的技術之投入研究,開始時,每天才可生產15張玻璃CD,到了今天,雖然生產線已獲得改進,但產量都只有數十張。
有了解過玻璃CD價格的朋友,其第一反應定會一片嘩然!為什麼玻璃CD值得這高昂的價格呢?首先讓我們了解玻璃CD的好處。技術上玻璃的透光率遠超過一般塑料CD,而且硬度高,不會彎曲也不會折射,所以雷射讀取極之穩定。相反普通塑料CD製作過程中,當結晶加熱後會不規則,造成雷射讀取時產生折射現象。玻璃材料穩定性高,受溫度及濕度影響很少,經過百年之後依然如新。玻璃CD採用光學玻璃鏡片製作,而且玻璃片當中不能有任何微小氣泡,過程中需要訂購大面積的光學玻璃片,然後利用電子顯微鏡檢查,確定用來製造CD的面積中沒有任何微小的氣泡,才能切割下來,再作打磨製作。過程中需要鍍膜,要用一小時以上的時間乾燥。從檢查、壓片、鍍膜、打磨,每個過程都是全人手製作。一天最大產量只有15隻,但不良率卻高達二十分之一,這就是導致其售價高昂的其中一個原因。玻璃CD可達百年不壞,同時擁有六大特點:優異物理特性、光學特性、高耐久性、質量提升精密度、穩定的機械特性與高透光率,足以成為當代最佳音樂載體。
首張玻璃CD的面世
全世界最昂貴的CD要價多少?答案是98700日圓!由日本Fine N&F唱片公司推出的玻璃CD,不僅是全世界最昂貴的CD,同時也是全世界首見的玻璃CD,想要擁有「世界第一」,代價是拿一百張CD來換!這張精緻的玻璃CD稱為Extreme Hard Glass CD,以水晶壓克力精工盛裝,全透明的晶瑩剔透,妝點出玻璃CD的質感。頂蓋與水晶壓克力盒並無接合之處,巧妙之處在於內鑲磁鐵,靠磁力固定,打開頂蓋勿用蠻力硬掀,而應略向側邊輕推,磁力鬆脫即可滑開透明頂蓋。為了收藏「世界第一」的玻璃CD,Fine N&F果然煞費苦心。
為了Extreme Hard Glass CD的首度誕生,Fine N&F製作了87頁的解說手冊,詳細說明玻璃CD的特性,以及日本音樂評論家的樂曲解說。同時製作了一片標準版CD,讓消費者可以輕鬆比對玻璃CD和一般CD的音質音色差異。在Fine N&F的解說中,玻璃CD擁有六大特點,足以成為當代最佳音樂載體。包括優異的物理特性、光學特性、高耐久性、質量提升精密度、穩定的機械特性與高透光率達到最佳訊號讀取。這六點組合起來等於只有一點,就是全面的物理性能提升。在福井先生的說明中,玻璃CD就是他的夢幻CD,耗費了十年的時間研究,加上與Toemi Media Solution公司的池田 貢(Mitsugui Ikeda)先生合作,才讓玻璃CD的夢想成真。
UHQCD
玻璃CD以幾乎絕對光滑平整的玻璃作為基材的在Hi-End音響圈普獲好評,公認是最能徹底發揮音樂CD格式音質極限的製作,只不過由於製程繁複、成本高昂,根本無法成為普遍發行的量產品。而UHQCD是Ultimate Hi Quality CD的簡稱,也是HQCD(Hi Quality CD)的最新世代產品。UHQCD突破傳統CD製程,音效直逼玻璃CD。
以幾乎絕對光滑平整的玻璃作為基材的「玻璃CD」在Hi-End音響圈普獲好評,公認是最能徹底發揮音樂CD格式音質極限的製作,只不過由於製程繁複、成本高昂,每張「玻璃CD」的售價高達新台幣數萬元,根本無法成為普遍發行的量產品,UHQCD究竟如何突破傳統CD製程?又真的能夠與玻璃CD相匹敵嗎?
其實,最早HQCD就是「玻璃CD之父」東良次先生所開發的,採用比一般CD透光率高出許多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為光盤的基板(其成本高達一般CD的36倍),反射膜塗布也採用特殊的銀合金,能夠有提高反射率的效果。之前所推出的HQCD II則融合了AQCD的「深紫色」基盤技術,由日本Memory-Tech株式會社、上海聯合光盤工程師群、香港AQCD開發人員與日本唱片公司(PONY CANYON INC.)制盤工程師等多方人員研討,經過一年多的實驗與嘗試才製作出來。
一般音樂CD的透明基板,在鐳射頭的紅光射入時會有明顯的散射現象,而AQCD與HQCD II的深紫色讓紅光波長剛好可以穿透且更為凝聚,減少了鐳射光的損失,自然可讓音樂重播的細節、密度與整體表現更真實還原。此外,高達88%以上的反射率(一般音樂CD約78%)、0.04mm以下的偏心率(比一般CD標準提高42%)以及光盤印刷只打印在鐳射光讀取不到的內環處,都是AQCD與HQCD II音質能勝過一般音樂CD的關鍵,那麼UHQCD又要怎麼比HQCD II更上一層樓呢?包括UHQCD在內的HQCD系列音樂光盤都由日本Memory Tech公司在日本製造,目前出品的一些高規格UHQCD售價是一般音樂CD的數倍,也比自家的HQCD及HQCD II高出不少,但倘若能與玻璃CD音質一較長短,那麼UHQCD還真是非常超值。
過去三十年,包括HQCD與HQCD II在內,傳統音樂CD的製作都是將聚碳酸酯材料澆注在金屬母盤上,讓高溫狀態呈液態狀的聚碳酸酯在金屬母盤上流動,去複製金屬母盤上音樂信號的坑洞,但由於液態的聚碳酸酯無法完全「注滿」坑洞,再加上熱漲冷縮後的變形,根本就不可能完全複製金屬母盤的「資料凹坑」,HQCD與HQCD II使用一般用於BD藍光光盤的更透明聚碳酸酯材料,液態流動性比一般音樂CD使用者好很多,但依然無法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實際上,在HQCD之後,日本廠家又推出了全新更高品質的CD格式-UHQCD(Ultimate High Quality CD),當然目標就是最好品質歡迎聲音信號,而改進重點即是通過提高光盤的製作工藝,由原來覆膜用的聚碳酸酯材料,這種材料因為具有粘性所以在覆膜的時候不容易完美的填滿信號坑,替換成更好的光聚合物材質後(光聚合物被定義為一種具有光學功能基的單體或聚合物,暴露於少量光能輻射環境中時能輕易地改變其化學結構,在光聚合物經紫外線照射而發生的所有特性變化中),可以輕易的讓覆膜更加的均勻,讓記錄信號的坑更加的清晰,來相對的提好信號的還原品質降低誤碼率。不過其實再怎麼提高CD的採樣率等等都已經不能滿足發燒用戶的需求了。於是,新推出的UHQCD完全顛覆傳統音樂CD的製作方式,重新設計機台、以常溫就有高流動性的液態「感光聚合物」塗布在聚碳酸酯基板上,由「感光聚合物」有效滲透到金屬母盤上微細「資料凹坑」的每個角落,如此就能完美複製金屬母盤的「資料凹坑」,接着以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感光聚合物」就會立即硬化,由於沒有傳統聚碳酸酯熱漲冷縮的問題,因此可以達成接近玻璃CD的「資料凹坑」複製結果,之後再濺鍍特殊合金在表面作為反射膜,就可得到超高反射率的UHQ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