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卻不簡單的旗艦之作,Audio Physic Structure座地式揚聲器

Audio Physic品牌來自德國,創立於1985年,是業界少有的具有自製單元能力的Hi-End揚聲器品牌。Audio Physic品牌認為,揚聲器如果沒有對細節的完整還原,那麼就沒辦法把聽者和音樂本身連接起來。也正因為此,Audio Physic品牌始終將下面這句話當作高級揚聲器開發、設計及製造的信條:No loss of fine detail(絕不損失任何精巧的細節)。Audio Physic在追求揚聲器細節表現的同時,是將聲音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創新性的設計自然是必不可少。

Audio Physic品牌旗下的揚聲器有着一脈相承的基礎設計所帶來的巨大優勢,例如:箱體深度遠大於面板寬度(便於擺位,不受靠牆距離的限制,並且減少聲波繞射,保證音場的寬廣自然)、呈7度的向後傾角的箱體(面板上所有單元的物理髮聲中心處於同一條垂直線上,確保全頻段聲波的相位一致性,同時有助於抑制箱內低頻駐波),以及位於單獨箱體中的側向發聲低音單元。

 

「小中見大」的獨特箱體設計

同時,你也可以注意到,Audio Physic品牌旗下的揚聲器體形都不大,即使是這次接觸到的「品牌有史以來體形最大」的旗艦揚聲器Structure也是如此:高度不超過1.2m,佔地面積也只比你手上拿的這本雜誌放在桌面上大一點,與很多人印象中的「旗艦」相去甚遠。不過,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旗艦究竟有幾斤幾兩還是需要仔細考察一下。

Audio Physic Structure座地式揚聲器

Structure座地式揚聲器的體形如同廠其他型號一樣纖巧修長,特別是箱體深度遠大於面板寬度,這是廠家慣用的設計,目的在於一是便於在聽音空間中擺位,不受靠牆距離的限制;二是提升減少聲波繞射,保證音場的寬廣自然。此外,它還有廠家旗下揚聲器共同的特徵:箱體呈7度的向後傾角。這種後傾設計可以讓面板上所有單元的物理髮聲中心處於同一條垂直線上,確保全頻段聲波的相位一致性,同時有助於抑制箱內低頻駐波。

箱體表面採用了純碳纖維塗層,這種材料的編織結構配合玻璃表面產生了獨特的光澤和立體感,近距離觀看的時候顯得特別美觀,因此也讓Structure揚聲器頗具旗艦產品應用的豪華感。

箱體採用純碳纖維塗層

而在箱體材料上,廠家採用了開孔式的陶瓷海綿材料。這種極為昂貴的高科技材料非常獨特,大部分是由空氣組成,空氣包裹在陶瓷網狀結構之中,硬度幾乎與鑽石接近。這意味着這種材料非常輕,但極為堅硬結實。在揚聲器內部的支撐結構和吸音材料方面,也採用了這種陶瓷泡沫,因此與傳統的MDF中密度板材相比,可以在不浪費內部容積的前提下打造出非常堅固的箱體。換句話來說:由於採用了陶瓷泡沫材料,從聲學上講,Structure揚聲器的內部空間比它的外觀看起來更大——Structure揚聲器的內部空間比相近體形的Codex揚聲器增加了驚人的15升。

此外,Structure揚聲器還採用了一種在同廠其他揚聲器中從未採用過的全新材料——蜂巢三明治結構板材。箱體內部安裝高音單元和中音單元的腔體,箱體的側板、頂板和背板都是由這種非常輕但非常結實的材料製成,比通常使用的MDF中密度板材具有好得多的減振性能。

頂尖單元技術「全軍出馬」

而在單元使用方面,自然是廠家的「核心武器」全面上陣。Structure揚聲器為四單元四分頻設計,包括一隻箱體內置的超低音單元。

高音單元直徑39mm,是廠家專利的HHCT 「Hyper-Holographic Cone Tweeter」(超全息錐盆高音單元)第3代產品。與傳統高音單元最大的不同在於:HHCT III高音單元的振膜不是傳統的球頂形狀,而是類似於中低音單元的環形錐盆形狀,廠家認為這樣才可以實現高中低音單元發聲特性的一致。這種高音單元的振膜由金屬製成,表面塗有陶瓷材料,既輕又極為堅固,所以其頻響表現極為線性,遠超人耳的感知範圍,同時聲波投射特性也極為平衡。音圈採用鍍銅鋁線(CCAW)繞制,可以有效降低高頻繞射干擾。配合「Active Cone Damping III」(主動式錐盆緩衝第3代)技術,振膜的懸邊與振膜通過四周環形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可以確保振膜中心不變。再加上強力磁體和較大的振膜面積,HHCT III高音單元即使在音量很大的時候諧波失真也非常低,同時也有着非常迅速的散熱能力。

Structure揚聲器單元採用的蜂巢三明治結構板材

中音單元首次應用了採用3D打印技術製造的直徑5英寸產品,也是廠家專利的HHCM「Hyper-Holographic Cone Midrange」(超全息錐盆中音單元)的第3代型號。這種中音單元的最大特徵是採用了內外結合的雙盆架設計,內盆架採用特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用來連接所有可移動的單元部件,材料本身也可以減少細微振動。外盆架由鑄鋁製成,將內盆架完整包住,兩者通過細長的環形區域相連接。這種雙盆架的好處是內盆架不與箱體直接接觸,因此單元的發聲部分不會受到箱體諧振的影響,配合上面提到的「Active Cone Damping III」(主動式錐盆緩衝第3代)技術,可以提升振膜運動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確保聲音純凈清澈、紮實有力。此外,另一隻直徑6.7英寸的中低音單元採用鋁質錐盆振膜材料,位於前障板的最上方。

Structure揚聲器中高音單元

從箱體外部,你完全看不到那隻直徑9.8英寸的紙質錐盆振膜低音單元在哪裡。沒錯,它的低音單元採用了「箱中箱」的獨特模塊化設計,將低音單元的獨立模塊箱體側向放置在揚聲器箱體最下方的大腔體之內。同樣的,這種低音模塊與揚聲器箱體之間也是通過陶瓷海綿的開孔傳遞能量,起到低音反射孔的作用。這種巧妙的設計讓Structure揚聲器可以實現低至24Hz的低頻表現,這一規格絕對是全品牌最強!

此外,Structure揚聲器的其他每個環節均經過了仔細的研究和更新的工程設計,並且也是首次得到採用,例如分頻器網絡採用了經過的減振懸掛方式;振動控制接線柱也演化到第三代;接線柱採用WBT品牌的最新一代銀質接頭;箱內連線得以升級;箱體的釘腳採用了全新的VCF V磁性材料。

小而強大!

由於有過聆聽同品牌其他型號的經驗,所以當聽到Structure揚聲器發出均衡自然、細膩精確的聲音時,我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不過,仔細聆聽《極品天籟2019》這張試音碟時,我更進一步體會到了旗艦的魅力。播放《Timeless》一曲,伴奏中的吉它清亮舒暢,凝聚自然,撥弦質感強烈;黃劍文的嗓音顯得優雅且毫無壓力,富於松馳厚實的質感,很容易就帶給人強烈的現場感和融入感。修長箱體的優勢在Structure揚聲器上再現無遺,《火鳥組曲》的音場很輕鬆地就拓展成一個龐大的半圓形空間,整體透明乾淨、黑暗深邃,襯托出鮮明的樂器定位。

藉助內置的超低音單元和獨特的箱體材料,低頻的表現確實強出同廠其他產品很多,整體量感飽滿,音色自然而放鬆,力道和速度感適中,良好的彈性也造就了超低頻明晰的細節還原,與中頻下半段的銜接也非常平滑,強大的輸出能力和下潛深度讓人很難相信這只是一對並不大的揚聲器。此外,充實而飽滿的量感即使在中等大小的空間中也一樣結實有力,快速的反應也讓人對它這個「小個子」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