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Physic品牌来自德国,创立于1985年,是业界少有的具有自制单元能力的Hi-End扬声器品牌。Audio Physic品牌认为,扬声器如果没有对细节的完整还原,那么就没办法把听者和音乐本身连接起来。也正因为此,Audio Physic品牌始终将下面这句话当作高级扬声器开发、设计及制造的信条:No loss of fine detail(绝不损失任何精巧的细节)。Audio Physic在追求扬声器细节表现的同时,是将声音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创新性的设计自然是必不可少。
Audio Physic品牌旗下的扬声器有着一脉相承的基础设计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例如:箱体深度远大于面板宽度(便于摆位,不受靠墙距离的限制,并且减少声波绕射,保证音场的宽广自然)、呈7度的向后倾角的箱体(面板上所有单元的物理发声中心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确保全频段声波的相位一致性,同时有助于抑制箱内低频驻波),以及位于单独箱体中的侧向发声低音单元。
“小中见大”的独特箱体设计
同时,你也可以注意到,Audio Physic品牌旗下的扬声器体形都不大,即使是这次接触到的“品牌有史以来体形最大”的旗舰扬声器Structure也是如此:高度不超过1.2m,占地面积也只比你手上拿的这本杂志放在桌面上大一点,与很多人印象中的“旗舰”相去甚远。不过,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旗舰究竟有几斤几两还是需要仔细考察一下。
Audio Physic Structure座地式扬声器
Structure座地式扬声器的体形如同厂其他型号一样纤巧修长,特别是箱体深度远大于面板宽度,这是厂家惯用的设计,目的在于一是便于在听音空间中摆位,不受靠墙距离的限制;二是提升减少声波绕射,保证音场的宽广自然。此外,它还有厂家旗下扬声器共同的特征:箱体呈7度的向后倾角。这种后倾设计可以让面板上所有单元的物理发声中心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确保全频段声波的相位一致性,同时有助于抑制箱内低频驻波。
箱体表面采用了纯碳纤维涂层,这种材料的编织结构配合玻璃表面产生了独特的光泽和立体感,近距离观看的时候显得特别美观,因此也让Structure扬声器颇具旗舰产品应用的豪华感。
箱体采用纯碳纤维涂层
而在箱体材料上,厂家采用了开孔式的陶瓷海绵材料。这种极为昂贵的高科技材料非常独特,大部分是由空气组成,空气包裹在陶瓷网状结构之中,硬度几乎与钻石接近。这意味着这种材料非常轻,但极为坚硬结实。在扬声器内部的支撑结构和吸音材料方面,也采用了这种陶瓷泡沫,因此与传统的MDF中密度板材相比,可以在不浪费内部容积的前提下打造出非常坚固的箱体。换句话来说:由于采用了陶瓷泡沫材料,从声学上讲,Structure扬声器的内部空间比它的外观看起来更大——Structure扬声器的内部空间比相近体形的Codex扬声器增加了惊人的15升。
此外,Structure扬声器还采用了一种在同厂其他扬声器中从未采用过的全新材料——蜂巢三明治结构板材。箱体内部安装高音单元和中音单元的腔体,箱体的侧板、顶板和背板都是由这种非常轻但非常结实的材料制成,比通常使用的MDF中密度板材具有好得多的减振性能。
顶尖单元技术“全军出马”
而在单元使用方面,自然是厂家的“核心武器”全面上阵。Structure扬声器为四单元四分频设计,包括一只箱体内置的超低音单元。
高音单元直径39mm,是厂家专利的HHCT “Hyper-Holographic Cone Tweeter”(超全息锥盆高音单元)第3代产品。与传统高音单元最大的不同在于:HHCT III高音单元的振膜不是传统的球顶形状,而是类似于中低音单元的环形锥盆形状,厂家认为这样才可以实现高中低音单元发声特性的一致。这种高音单元的振膜由金属制成,表面涂有陶瓷材料,既轻又极为坚固,所以其频响表现极为线性,远超人耳的感知范围,同时声波投射特性也极为平衡。音圈采用镀铜铝线(CCAW)绕制,可以有效降低高频绕射干扰。配合“Active Cone Damping III”(主动式锥盆缓冲第3代)技术,振膜的悬边与振膜通过四周环形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确保振膜中心不变。再加上强力磁体和较大的振膜面积,HHCT III高音单元即使在音量很大的时候谐波失真也非常低,同时也有着非常迅速的散热能力。
Structure扬声器单元采用的蜂巢三明治结构板材
中音单元首次应用了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直径5英寸产品,也是厂家专利的HHCM“Hyper-Holographic Cone Midrange”(超全息锥盆中音单元)的第3代型号。这种中音单元的最大特征是采用了内外结合的双盆架设计,内盆架采用特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用来连接所有可移动的单元部件,材料本身也可以减少细微振动。外盆架由铸铝制成,将内盆架完整包住,两者通过细长的环形区域相连接。这种双盆架的好处是内盆架不与箱体直接接触,因此单元的发声部分不会受到箱体谐振的影响,配合上面提到的“Active Cone Damping III”(主动式锥盆缓冲第3代)技术,可以提升振膜运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声音纯净清澈、扎实有力。此外,另一只直径6.7英寸的中低音单元采用铝质锥盆振膜材料,位于前障板的最上方。
Structure扬声器中高音单元
从箱体外部,你完全看不到那只直径9.8英寸的纸质锥盆振膜低音单元在哪里。没错,它的低音单元采用了“箱中箱”的独特模块化设计,将低音单元的独立模块箱体侧向放置在扬声器箱体最下方的大腔体之内。同样的,这种低音模块与扬声器箱体之间也是通过陶瓷海绵的开孔传递能量,起到低音反射孔的作用。这种巧妙的设计让Structure扬声器可以实现低至24Hz的低频表现,这一规格绝对是全品牌最强!
此外,Structure扬声器的其他每个环节均经过了仔细的研究和更新的工程设计,并且也是首次得到采用,例如分频器网络采用了经过的减振悬挂方式;振动控制接线柱也演化到第三代;接线柱采用WBT品牌的最新一代银质接头;箱内连线得以升级;箱体的钉脚采用了全新的VCF V磁性材料。
小而强大!
由于有过聆听同品牌其他型号的经验,所以当听到Structure扬声器发出均衡自然、细腻精确的声音时,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不过,仔细聆听《极品天籁2019》这张试音碟时,我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旗舰的魅力。播放《Timeless》一曲,伴奏中的吉它清亮舒畅,凝聚自然,拨弦质感强烈;黄剑文的嗓音显得优雅且毫无压力,富于松驰厚实的质感,很容易就带给人强烈的现场感和融入感。修长箱体的优势在Structure扬声器上再现无遗,《火鸟组曲》的音场很轻松地就拓展成一个庞大的半圆形空间,整体透明干净、黑暗深邃,衬托出鲜明的乐器定位。
借助内置的超低音单元和独特的箱体材料,低频的表现确实强出同厂其他产品很多,整体量感饱满,音色自然而放松,力道和速度感适中,良好的弹性也造就了超低频明晰的细节还原,与中频下半段的衔接也非常平滑,强大的输出能力和下潜深度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对并不大的扬声器。此外,充实而饱满的量感即使在中等大小的空间中也一样结实有力,快速的反应也让人对它这个“小个子”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