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关于线材的争吵,从来都没停止过,我一直以来,都是相信线材,但因为能力不够,才疏学浅在没有办法举证的情况下,从来不参与讨论,因为一个东西如果无法举证,特别是每个人都能得到验证的那种举证,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服谁。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一定要举证,并且戴上不太差的耳机,稍微有点听音经验的人(或小白)一定能听出两段视频的区别。
有个朋友的视听室在线材方面十分注重(各个方面都十分注重),所以关于线材的事,从这个案例来说起,应该比较有辩证意义,最后有补充两组另外的空间的,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只换线,并用Sony D100录下两段声音,并且通过了内测,确实有足够高的保真度,能明显听出两个差别,分享出来给大家作AB对比。
先从一些声学和空间的基础说起吧,项目持续了2年左右,原来用的Hi-Fi扬声器为汉声单10英寸的小落地。为了找一个比较理想的空间,之前下手的是租一个厂房来搞,但几个月后又退掉了,直接改买了一个楼,为了得到一个10.5×7.2×4.4米的听音室。这个楼加起来这样的房间应该超过20个,还是比较大手笔了。接下来,还是先从声学、外观这些作一些陈述,最后再来一组线材变化的AB视频对比,确定让每个人能听到区别:
几个月过去了,有坛友较为科学全面的提出了小空间声学调试验收的参考规范,就如同N多年前我们是唯一坚持每个案例发实测指标一样,现在依然我们是作为商家唯一支持和响应的,推动的太少,也不是好事。
·HIFI部分器材:
音箱:Hansen- the emperor ;
后级:贵丰-梅菲斯特立体声;
前级:诗醉gat2;
播放源:媒体服务器-西班牙aria;
解码器:意大利canever;
喇叭线:syner-research 次旗舰
信号线:加拿大teo液体金属线
看完器材,再听一下声音吧,录音为苹果SE+舒尔MV88话筒,除了低频45Hz以下衰减严重,以上部分还是失真度比较小的,当中一共有8段。
(测试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975218)
在万千发烧友的期待下,终于有论坛烧友整理出了一个我们认为值得参考和讨论的私家影院声学调试验收参考标准,反正我们多年也是一直在坚持按标准走正道,所以新参考规范出来,我们会坚持全力支持标准落地(目前也是唯一支持的商家)。
第一项:噪音大概为RC35吧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来,比较安静,应该评级为1级。
第二项:早期反射声——能量时间曲线ETC消散图
40毫秒衰减25dB以上,曲线总体下滑,密度均匀。
第三项:低频衰减时间
本空间实测:EQ有限手动干预后,22HZ与59Hz经过300毫秒从90DB衰减到69dB,衰减量21dB。
第四项:中高频衰减时间
混响时间国际6个倍频125HZ到4kHz,RT60从0.45秒到0.55秒,达到0.5秒正负0.05秒(高于坛友推崇的国外公司从250Hz到4KHz的中高频5个倍频段混响时间标准,我们多一个125Hz低频段混响时间标准,贴合国家CMA认证机构检测的标准)。设计时按PMI(THX和HAA认证的混响时间标准引用引标准)及国际电联ITU-R BS.1116-1综合考虑侧重HIFI,标准RT60设计值为0.45秒。
第五项:全频响应
各声道通过HDMI的ASIO信号进入测试,蓝色为低音炮频响,其它为各声道频响,频响一致性比较高。
第六项:各声道电平
主箱为汉森双10,单独后级。前级设为直通模式,中置和8只环绕为普乐之声,加上有后级放大我们调试采取的是以声音最小的那个声道为准,其它声道减小到一致,来避免因为单独增加某个声道电平,导致超负荷失真烧机的情况发生。
篇幅所限,余下标准未能尽录,敬请密切留意下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