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上頂端,重溫英國搖滾發展史(三)

上期我們共同回溫了由Led Zeppelin、Deep Purple、Black Sabbath開啟的新型搖滾風格—— 「重金屬」歷程,憑藉其勁爆、易記的主旋律,這種低沉沉重的搖滾樂就如「八號風球」,瞬間卷席全球,改變世界搖滾格局,除此之外,當時搖滾樂也深受另外一種曲風影響,它便是曲風更加激進大膽、歌曲內容直白、映射社會狀況,在世人眼中放蕩不羈的Punk Rock(朋克風格)。

當時的英國受二戰影響,開始進行公投脫歐,導致許多失業率居高不下、食品短缺,經濟極度蕭條。人群對政府的不滿逐漸從內心轉移到身上,這股力量便是之前所提的Teddy Boy(太保少年)文化。這些身穿愛德華七世時期衣服的攪亂者因對社會的不滿及批判所作出一系列的騷亂,瞬間引起了廣泛共鳴,深受英國年輕人喜愛,就是在這樣的反叛風潮環境下,一支名為SEX PISTOLS的樂隊正式誕生。

 

SEX PISTOLS樂隊

備受爭議的傳奇樂隊

為什麼講SEX PISTOLS備受爭議,皆因樂隊成立初衷的確新奇:一名服裝店老闆為滿足自己音樂夢想,找來幾名店內老顧客組成樂團,樂隊名稱更是根據店內某件襯衫所起的名字,這位服裝店老闆便是後來被人稱為「朋克教父」的Malcolm McLaren(馬爾科姆·麥克拉倫)。

Malcolm McLaren(馬爾科姆·麥克拉倫)

當時McLaren跟店內員工Steve Jones提出想組建一支樂隊的想法,一來可以盡訴對社會狀況不滿之聲,二可為店鋪打響知名度,提高衣服銷售率。而當時Jones為Strand(河濱樂隊)擔任吉他手,他便找來樂隊鼓手Paul Cook(保羅·庫克)一同參與,與此同時,另一名店員Glen Matlock(格萊思·邁特羅克)也在老闆的誘惑下,擔任起貝斯手一職。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演奏人員經已到位,只差一名歌手。無獨有偶,一名頭染綠髮的少年碰巧在這段時間走進店內選購衣服,他便是JohnLydon(約翰·里頓)。在聽完McLaren的想法後,John便走到店內點唱機身旁,開始面試,隨着幾次試音,McLaren便敲定他為樂隊成員。之後,McLaren取經披頭士、滾石的成功秘訣,為其樂隊塑造新型形象,McLaren幫主唱John重起藝名Johnny Rotten(約翰尼·羅頓),意為腐爛損壞,暗示社會本身的病態和既成觀念的腐朽。

首張處子作《Anarchy in the U.K.》,歌詞充斥着「I am an anarchist (我是個無政府主義者)」這樣的言論,展示與社會決裂的極度反叛心理。

1976年,McLaren和他的樂隊SEX PISTOLS正式以無政府主義者的形象亮相於眾,之後的《GOD SAVE THE QUEEN》更是令他們立刻聲名鵲起,奪下當時英國榜榜首寶座。

《GOD SAVE THE QUEEN》專輯封面

專輯封面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條封着,這樣的舉動可謂前無來者,歌詞更是犀利尖銳,將內心的憤恨發泄徹底,《滾石》雜誌更是將其稱為「20世紀70年代搖滾戰爭開端。」而這張唱片封面隨後也變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出現在各種海報、衣服上面。就是這樣, McLaren和Sex Pistols令朋克音樂風格成為繼嬉皮後的又一青年運動,成為當時主流音樂趨勢,例如當年歌神許冠傑先生髮表的《半斤八兩》一曲,唱盡打工仔心態,可見朋克文化兼容性。與此同時,也有一隻樂隊結合旁白、對話、歌劇式等多樣化演奏方式,為人們展示其獨特前衛一面,時至今日仍影響頗深,這支樂隊便是享譽全球的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

 

迷幻搖滾先鋒

1963年,同在倫敦一所學校學習建築的Rick Wright(理乍得·懷特)、Nick Mason(尼克·梅森)和Roger Waters(羅格·沃特斯)三人因Waters對音樂和電子音效很感興趣,組成了校園樂隊Sigma 6開啟音樂之路。之後,Syd Barrett(西德·巴勒特)加入樂隊並取代Roger Waters成為樂隊領導,將名字改為「Tea Set」。

Pink Floyd最初四人組

1964年,樂隊整個夏天都在舞會、俱樂部以及各個大學進行演出。1965年,他們發現「T-Set」已經被其它樂隊註冊使用,於是決定更改名字。當時Barrett十分崇拜黑人爵士樂手Pink Anderson(平克·安德森)和Floyd Couneil(弗洛伊德·康塞爾),故將兩人名字截取組成Pink Floyd Sound(平克·弗洛伊德之聲),最後簡化成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樂隊最初表演風格為Blues Rock(藍調搖滾),為了找尋屬於自己的音樂方向,他們開始嘗試將搖滾、布魯斯、鄉村音樂、民謠、電子音樂和古典音樂融合一起,試圖創作新風格。

1967年,單曲《Arnold Layne》和《See Emily Play》成功打進英國排行榜。同年9月,發行首張專輯《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破曉門前的吹笛人),憑藉專輯中《Astronomy Domine》和《Interstellar Overdrive》兩曲漸漸趨向迷幻風格,確立迷幻樂隊形象。

次年,因Barrett過度服用藥物,不能從事音樂,被David Gilmour(大衛.吉爾摩)取代了主音吉他手位置,六月,樂隊發行了第二張專輯《A Saucerful of Secrets》,同時樂隊也展開了為期10個月的歐洲北美巡迴演唱會。樂隊的才能引起了前衛電影製作者們的注意,他們紛紛邀請樂隊為自己的新電影配樂。1969年,樂隊發行雙唱片《Ummagumma》其中一張唱片為現場實況錄音,被當時英國《音樂商業周刊》列為年度地下音樂大事件。

 

兩張永載搖滾史冊的專輯

樂隊在探索新音樂的同時,也發展了場面壯觀的現場演出中的戲劇性成分,並對電子音響系統做了改進。1969年,樂隊開創性推出360°PA環繞立體聲系統,使樂隊早期現場演出時使用的投影和燈光更趨完善,目的在於拋棄音樂現場演出的一貫模式(即站在長方形舞台空間的一端演唱),讓聲音圍繞舞台,使演出更富戲劇色彩。樂隊帶着他們的360°立體聲系統去美國巡演,其陣容還包括一個10人的管弦樂隊和20人的合唱團, 1970年發行的《Atom Heart Mother》也成為樂隊首張冠軍專輯。

至於1973年推出的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不僅為Pink Floyd成就非凡的登峰造極之作,更是搖滾史上最暢銷最出色的專輯之一,專輯累計銷量超過4500萬張,在《滾石》雜誌評「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中排行43名 ,更是創造出累計在榜周數超過900周、美國公告牌專輯榜在榜超過741周恐怖紀錄。專輯中的歌曲以面對現實境遇而生的不安、混亂、恐懼等情緒成功描述出一個幻想空間,為聽眾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更令這張專輯在音樂領域大獲成功。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

在那個沒有多軌數碼錄音設備、電子琴的時代,這張專輯可算得上音樂技術巔峰之作,這張唱片除了對鼓、吉他、貝斯、鍵盤這四種樂器進行了融合運用,更試圖模擬了環境音效,單曲《On The Run》中模擬了飛機起飛的聲音,專輯開頭的心跳聲就令無數錄音師震撼,《Speak To Me》中對鼓的運用,《Time》中鐘聲齊鳴的效果,《Money》錄入了硬幣的響聲……這張具有迷幻概念專輯中,Pink Floyd對樂器的把玩和音效地創新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專輯封面更是震撼世人:一束白光被三稜鏡分成6種色彩,既表現了樂隊追求思維獨立的思想,又具有天馬行空的迷幻美觀,令人遐想連篇。

六年後,被稱為搖滾音樂史上巔峰之作《The Wall》(迷牆)正式發行,該專輯蟬聯了15周美國公告牌專輯榜冠軍 ,獲得加拿大朱諾獎年度國際專輯獎 ,入圍第23屆格萊美獎年度專輯獎,並讓平克·弗洛伊德獲得了第23屆格萊美獎最佳搖滾樂隊獎提名,全球總銷量突破了3000萬張。專輯結合獨白、對話、歌劇式的演奏技巧,為世人描繪出一個完整故事。而封面為一道白牆,上面用紅色的字寫着「Pink Floyd The Wall」,展現了二戰後英國人壓抑和痛苦絕望的精神狀態,也是專輯中主人內心的寫實——與世界隔離,冷漠,歇斯底里並企圖吶喊推倒這座「牆」。

《The Wall》(迷牆)

專輯系列歌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更因涉及到反教育等諸多問題,遭到BBC電台的禁播。專輯歌曲整體銜接十分順暢,展示出許多不同的音樂風格,由David Gilmour獨奏的《Comfortably Numb》更是Pink Floyd流芳百世的舉世名曲。1980年,Wright因與Waters意見不合率先離開了樂隊,專輯《The Final Cut》正是在樂隊內部飽含爭執的時期所推出的,樂隊成員間彼此顯露的間隙更是被體現得淋漓盡致。1982年、由Alan Parker(艾倫·帕克)執導、BOB GELDOF(鮑勃·吉爾多夫)主演的同名影片《牆》問世。影片採用了大量蒙太奇鏡頭及超現實表現手法,形成極其跳躍的畫面切換及晦澀的敘述風格。

儘管《The Wall》取得了非凡成績,但樂隊內部卻逐漸走向分崩離析,1986年,樂隊宣布正式解散。Pink Floyd不管是在音樂質量上還是在商業上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作品即使放在今天亦不會覺得落後,皆因政府體制、厭惡戰爭、孤獨和人性等寫實而深刻的主題歌詞令人擁有無窮的哲思空間,而開創性的音速試驗、藝術感濃厚的專輯封面與精緻華麗的現場表演,更是Pink Floyd標誌性的成就體現。與此同時,亦有兩位歌手在Pink Floyd、Led Zeppelin等傳奇樂隊巔峰期間還能鋒芒四射,到底會是哪兩位殿堂級歌手呢?記得緊追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