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日索尼发布了标志性的Walkman TPS-L2,这是第一款真正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它改变了我们往后的听歌方式。在40年的历史当中,walkman不断地带来新的聆听音乐的挑战。每一次挑战都会带来设计上的创新。
这支walkman影片,正是SONY献给广大音乐爱好者的。
今年是 Walkman 发明的第 40 个年头。在这 40 年之间,随身音乐娱乐从无到有,又随着机械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短短的 40 年里,无数经典的设备层出不穷。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脑海中或多或少都会留有对「随身听」的印象,也都有着自己钟爱的机型。借这个机会,我们就来捋一捋 Walkman 的那些有趣故事。
世界上第一台 Walkman TPS-L2
1、世界上第一台「随身听」不是 SONY 发明的
德裔巴西人 Andreas Pavel 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随身音乐播放器」的概念。1972 年,他用「便携式磁带播放系统」和「耳机」构建了一个小玩意,这个东西就是「随身听」的雏形。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他发明这个东西的本意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随时随地听音乐。但是当时的主流音乐设备生产商如飞利浦、雅马哈及其他老牌声学厂商都认为:这种牺牲音质、强调便携性的设备是毫无前途的。
Andreas Pavel 并未气馁,他坚持自己的研究,并在 1977 年申请了专利。两年之后,本文题图上的第一台 Walkman TPS-L2 面市,索尼在大卖特卖的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 Pavel 的发明专利将对自己的商业未来产生威胁。索尼要求 Pavel 放弃「随身音乐设备概念发明者」的身份,于是,一场持续 25 年的诉讼拉锯战就此展开,直到 2003 年,双方才达成和解。
X 战警中,快银腰带上的 Stereobelt 概念机
2、为了让索尼创始人能在飞机上听音乐,第一台 Walkman 就此诞生
提起索尼的联合创始人,其中一位商业巨子盛田昭夫可谓无人不晓,但另一位工科学霸井深大就相对不那么知名了。不过,他的发明创造可以说奠定了现代索尼帝国的基石:他是日本第一台磁带答录机的发明者,日本第一部晶体管收音机 TR55 的发明者,鼎鼎大名的「特丽珑」技术的研发者,同时也参与了许多索尼电子产品与工业产品的研发。
作为一名重视创造力、独特性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井深大在索尼前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成立意旨书」中期望:索尼的工程师是为理想而工作,而不是为营利而工作,期待索尼成为「工程师的乐园」。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索尼在 70 多年的时光中,始终将技术作为自身发展的先决条件,时刻对前沿技术保持着敏锐的嗅觉。
Pressman 是模拟时代的另一项神器
在将记者采访机「Pressman」改制为体积更小、效果更好的设备之后,井深大又将目光转移到音乐播放设备上。据传闻,他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是:能够让他在跨越太平洋的航班上完整地听完一部歌剧。当然了,虽然最终 TPS-L2 就此诞生,但是当时的电池容量无法做到这一点……
《银河护卫队》里,星爵用的就是这款元祖 Walkman
3、为了能多听一会儿歌,索尼发明了「口香糖电池」
Walkman 上市之后,人们既为之感到欣喜,又感到有点困扰:当时主流的铅酸电池蓄电量实在是太低了,两节 AAA 电池很快就消耗殆尽。这样,便携音乐设备的优势还是无法发挥出来。同时,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不仅是 Walkman 的需求,也是当时索尼旗下大部分科技产品的需求,以便携式设备特别是家用摄像机尤甚。为此,索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力图开创全新的电池技术。
第一代口香糖电池 NC-6WM
1985 年,索尼的 WM101 成为了第一批使用口香糖电池供电的 Walkman。在当时,最大电量可达 1000mA 的口香糖电池可谓是续航神器:它能够支持 WM-101 的连续播放时间超过 2 小时(官宣),这对于当时痛苦于五号电池续航能力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不啻于天降喜讯。
第一代小型化电池 Ni-cd(镍镉电池)诞生之后,索尼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将眼光聚焦在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电池上,而锂电由于其高度不稳定性,在研发过程中的艰难远超人们想象,据说索尼的研发团队在正负极和电解液的配方与配比上的可能方案竟然有 1.1 亿种之多,如何在能量供给和安全性上取得平衡就成为了最关键的要素。
几种不同的锂电池配比方案与能量密度对比
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直径 18mm、长度 65mm,也就是当今广泛采用的 18650 锂电池终于诞生。1995 年之后,锂电池开始逐渐被主流厂商所采用,并成为今天最重要的电池类型。
4、Discman 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人们用它来开 Party
1982 年 8 月,索尼与 CBS、飞利浦、Polygram 四家公司联手发布了 CD 数字录音格式,它的划时代意义在当时看来已经无与伦比:12cm 直径(便携性和易储存性远高于当时的其他数字格式等),无损数字音源,非线性播放,半永久使用,简直就是音乐爱好者们的终极选择。但是,由于当时音乐爱好者以 Hi-Fi 为主,偏爱大、全、硬核的音乐设备,CD 一时间难以打开市场局面。
于是,在 1984 年,索尼推出了划时代的 CDplayer D-50(国际版 D-5)。四张 CD 盒的厚度,高度的稳定性使它一时间火遍全球,虽然需要外接电池盒供电,但狂热的人们丝毫没有降低对它的兴趣——当时的欧洲和美国,家庭派对与小型舞会正是非常流行的社交方式,服务于这些活动的大型音响由于其难以搬运、调校吃力,很多人为此感到头疼。D-50 的出现,使便携 CD 音源成为可能,人们便使用它和小型功放和有源音箱搭配,居然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播放器材标准组合。
在大获成功的 D-50 之后,索尼将 Discman 正式列入 Walkman 家族,之后的数十年中,Discman 作为高级音质、便携舒适的代名词,影响了世界上无数的音乐爱好者。
纪念一下我的第一个 Discman E-705(现在可能还能用)
5、MD 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存储介质,最终却死于互联网时代
MD 随身听系列本来也是索尼 Walkman 家族中兴旺的分支,然而它的命运却并不像磁带和 CD 播放器那样顺利,而是颇为颠沛。1986 年,索尼研制成可单次写入的光盘——WO(write once disc)。1988 年,在 WO 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多次可擦写的磁光盘——MO(magneto optical disc),在正式商用中,它被定义为 MD(Mini Disc)。
磁光盘的概念在光存储介质的领域中可谓异军突起,它的尺寸规格仅为 6.4 厘米,有塑胶壳作为保护,有力地解决了光盘介质的划伤损耗问题。同时,它的面积仅为 CD 的四分之一,容量却与 CD 相同,其他的性能都不输于甚至胜过 CD,而可录放更成为当时的强力卖点之一。为了将 MD 推广成为业界标准,索尼复制了卡带与 CD 的路线,在 1992 年推出了 MD Walkman MZ-1。
MZ-1
接下来的十年间,MD 起初经历了不错的发展势头:播放器小型化逐步推进,最后阶段的产品甚至仅比一个 CD 盒厚一点点,在便携性上可谓达到了极致;同时,MD 灵活的性能(录音、非线性播放、选曲)也使得线控技术飞速发展。在 90 年代末期,线控已经能够完成 MD 本体的所有操作,更能实现卡带时代匪夷所思的操作方式。
索尼 MZ-E10 可以说是 MD 发展的顶峰,当时的广告语是「轻薄如刀锋」
但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 MP3 格式迅速成为了制霸世界的传播标准,而高容量存储设备的出现则使得 MO 本来的优势丧失殆尽。虽然索尼在之后推出了 ATARC 压缩技术和 Hi-MD 格式,但在更便携、更易于存储和传输的 MP3 面前,索尼的技术不再具备市场优势。面对业界纷纷投向 MP3 播放器的大趋势,索尼也只能及时止损,在 2006 年发布了最后一款 MD Walkman MZ-RH1 之后,终止了 MD 播放器的研发,并在 2013 年完全停止了所有 MD 设备的生产,宣布这一格式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结语
在写这篇简短的文章时,我和西总不约而同地感慨道:许多曾经在自己的时代红极一时、如日中天的设备,在今天已经荡然无存。Walkman 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仿佛已经是格格不入的古董,而口香糖电池、索尼记忆棒、MD 等等曾经代表新潮酷炫的设备,也在无情的历史进程中消弭无形。
但无论如何,始终是 Walkman 开创了便携音乐的「耳机时代」,全球出货量在上个世纪便超过两亿台的神器,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曾经对技术充满想象力与新奇感的往昔辉煌的佐证。值此 Walkman 发布 40 周年之际,愿这个象征着青春与活力的品牌,能够在未来恒久长青。
最后也纪念一下我的第一台 Walkman WM-EX909
本文转载自「机核」
作者:白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