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強勁——MOON Neo 400M 單聲道後級放大器

北美有不少性能卓越的音響品牌,來自加拿大的MOON算其中一個。成立30多年的MOON秉持着廠方嚴謹的質量管理與盡量提高自製率,所有產品皆經過嚴格測試後,才能出貨交到用家手中。

最近筆者也在香港樂燊貿易的試音室感受了MOON Neo 400M單聲道後級放大器的震撼威力,實際上,這次並不是筆者首次聆聽400M單聲道後級,去年慕尼黑展上,MOON發佈390多功能前級時,與其搭檔開聲的就是一對400M單聲道後級。

首先,單看MOON的名字給人恬靜沉穩的感覺,沒想到中文譯名竟稱作「驚雷」如此霸氣粗獷。而這種落差在產品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外表斯文,內里卻是功力深厚,動態驚人。MOON可以說是Simaudio音響公司的一個子品牌,現在提及二者,大家都知道MOON即是Simaudio。Simaudio早於1980年就已經創立,至今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它是一家中小型規模的音響製造廠商,針對利基市場設計與製造音響產品。

而MOON品牌商標的意義,是把高音譜記號藏在商標Logo裏面,代表他們是一家執着於音樂回放的音響公司。MOON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每一樣產品都力求盡善盡美,自己動手,但凡電子、機械、軟件、tooling等等,幾乎所有關鍵的製程,全部都自己來,這樣就不用受限於外包廠商,可以自由地設計心目中的理想產品。同時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售價,強化產品競爭力,從中可見MOON的確是一家與別不同的音響廠商。

而廠方要追求高自製率,就必須購買許多機器,在他們工廠擁有3軸CNC、5軸CNC,所以金屬加工全部自己做,只有上色、面板刷髮絲紋委外,公司內部有很強的金屬加工能力。在生產流程上,MOON的產品,幾乎每一關都需要進行品質監控,而且是100%全部檢驗。組裝到完成從頭到尾都超過十幾道品管檢查。MOON的所有產品都合乎RoHS規範,不僅使用無鉛焊錫,工廠內的焊接人員都是合格的技師。

溫文爾雅下的非凡動態

MOON Neo 400M單聲道後級放大器隸屬Neo系列,Neo源於古希臘文字,其意思跟英文New一樣,就是「新」,或代表着此乃MOON之全新系列,全新定位。400M精簡的造型下,前面板弧線形的設計相當有特色。400M精緻的外表下究竟蘊藏多大的能量?這是一款400W的單聲道後級,放大線路採用無負迴路設計。

為了令400M擁有大功率,超額供電一樣是MOON的追求,內建大尺寸環形變壓器,MOON所使用的環形變壓器並不是直接買現成零件,而是特別訂做的版本。具備低電損、低磁損與溫度耐受力,損耗降低的訂做版變壓器提升了效能,讓電流通過更流暢。技術上來說,低損耗特性的變壓器,主要可以提升音樂動態。另一方面,MOON所使用的放大組件都是Bi-Polar晶體,而且他們不是買現成的Bi-Polar晶體,而是向Motorola訂購,規格上特彆強調開闊的頻率響應、超低失真與功率耐受力,以達到超高工作線性。

強勁動力,開聲即讓人震撼

這次試聽,搭檔選擇上繼續請出390多功能前級,揚聲器則採用Vivid Audio KAYA 45。先來聽聽弦樂的表現,弦樂的表現,重播了馬友友的《Songs For Joy and Peace》和《魔鬼的顫音》的提琴弦樂作品,在400M的驅動下,現場的空間感與現場感的氛圍都表現出色,馬友友細微的呼吸聲,伴隨着旋律起伏,感覺好真實,彷佛真的到了錄音現場,為筆者帶來優雅柔順的光澤質感,的確令人賞心悅耳。

在聲音上,整個系統呈現出流暢而圓滑的質感,特別是在聆聽古典音樂的時候,顯得相當優雅,小提琴弦音沉穩、輕鬆彈跳,細節表現不錯,隨着曲勢逐漸轉強,弦樂群的拉奏依然流暢,絲毫沒有壓力,400M力度適當,可以表現出演奏者的小提琴獨奏時的型體感佳,弦音有厚度、溫暖而不幹澀,可以明顯感覺到小提琴的毛邊變少了,弦音聽來更滑順有光澤。同時,現場的小提琴、中提琴以至於大提琴等的弦樂樂器的結像為筆者帶來真實而動聽的聲音表現,400M和390的搭配表現出渾厚飽滿的聲音質感,為筆者帶來仿如提琴發出的優雅美聲。

再聽《卡門幻想曲》,通過400M的回放,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拉奏時的力道細微變化清晰可辨,弦音帶有厚度又不會太肥,音色甜美且富含高雅的光澤感,400M展現出的弦樂群奏音色清秀甜美,弦樂部分緩緩而來,整段弦樂的高頻表現順滑、流暢,而在音樂中,當樂團齊奏時使得現場的整個音場自然開闊。整套音響回放得好,可以把弦樂當中那種柔中帶暖、暖中有光澤的提琴音質表現出來,使得現場不僅有着細緻滑順且柔韌的觸感,還帶着絲質的亮麗光澤。

再播放加拿大女聲Nikki Yanofsky的《NIKKI》專輯,女歌手歌聲在該套系統上演繹得充滿青春和活力,散發著光芒,剛開聲就立馬給人驚喜,力氣充足、聲底蘊含著眾多的能量,大動態、唇齒音、伴奏低頻一一展現,音場驚人。儘管如此400M有充足的功率輸出,但在聲音味道等表現上都不失優雅,仍然把人聲的餘韻和嬌柔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年輕女性的活力充分展露,給筆者一種曼妙之感。

換上《馬勒第三號交響曲》,當中的表現嘆為觀止。在音樂的開頭,便是銅管群揭開的序幕,錄音空間寬闊又深遠,400M可以巧妙地把音場深度、寬度與高度描繪出來,銅管群緊接着猛烈的打擊樂,忽然又收斂起來,那是馬勒擅長的突強又突弱,弱音之時,現場收音的細節更顯清晰,那些不太讓人愉快的咳嗽聲等的細節被一一回放出來,這些錄音的「瑕疵」雖然打擾了音樂,但正好給了400M施展細節重現的技能,讓筆者仿如置身在演奏現場,聆聽着優美的交響樂演出那般細膩、動聽。

隨後播放《馬蘭士15周年精選集》中的《Grandma》,該曲目同樣有着神秘和大動態的低頻展現,開聲時,人聲穿透力一流,極為清晰,壓迫感也是極為強勢,低頻更是恐怖有力,展現出紮實和重量感,綿密的一面。低頻的下潛力方面更是厲害,直達深度亦強勢,把Vivid Audio KAYA 45控制得服服帖帖,力水得到充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