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英國搖滾發展史(一)British Invasio時期

提起英國,您會率先浮現什麼畫面?英女王、「日不落帝國」、福爾摩斯還是狂熱的足球文化?

對於每個人來說,英國實在擁有太多文化可以用來詮釋,就如全世界搖滾樂迷眼中,像大不列顛這種十人當中有六個是搖滾樂愛好者的地方,都是公認生平的必經之處。是的,如果談及英國文化,我們怎麼都繞不開英國的搖滾樂。

筆者仍然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儀式上Jimmy Page(吉米·佩奇)彈奏《Whole Lotta Love》那段極具震撼力riff引發全場歡呼那一幕,12年倫敦奧運「演唱會」英國代表進場時響起David Bowie(大衛·鮑威)的《Heroes》、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特尼)帶領六萬人合唱《Hey Jude》時的感動。

這兩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就如一道閃電穿過了半個世紀的時空,瞬間擊中當時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令我唏噓感懷:歌曲雖經過時間沙礫的打磨,但依然傳唱多年,歷久彌新,頗受感動。

承接去年《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勾起筆者內心的回憶,本期熱門專題將為大家解剖英國搖滾是如何在輝煌的搖滾樂歷史上寫下一頁又一頁燦爛的篇章。

一切皆源自不斷嘗新

五十年代的英國當時深受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又陷於美蘇冷戰核競爭的恐慌,民眾反戰情緒十分高漲,人們將自己的情緒全投入在音樂上。當時的英國流行一種名為Skiffle(噪音爵士)的音樂類型,這股熱潮由英國噪音爵士的靈魂人物Lonnie Donegan於1955年發行的《Rock lsland Line》掀起。

《Rock lsland Line》

整首歌曲結合了Jazz(爵士)、Bules(布魯斯)的精髓添加英國民謠自身的特色,粗暴的演奏技巧、只需簡單樂器即可進行演奏的風格一經推出,Skiffle樂隊便開始在這個國家不斷湧現。(John Lennon(約翰·列儂)也是在16歲時聽到這張專輯後才毅然與好友Rod Davis組成The Quarrymen(採石工人)樂隊)

Lonnie Donegan

然而只隔了一年時間,許多Skiffle樂隊逐漸將創作風格轉向了Rock & Roll(搖滾樂),僅因為一部電影的原因,這部電影相信熱愛老一輩電影的影迷都不會陌生,它就是《Blackboard Jungle》(黑板叢林)。

這部由Richard Brooks(理乍得·布魯克斯)導演的新派校園電影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主題曲《Rock Aroundthe Clock》(各位肯定聽過許冠傑先生的版本名為《價格熱潮》)更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種子,加上下一年「貓王」ElvisPresley的同名專輯發行,這股搖滾樂風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英國眾多樂隊也開始出現翻唱美國搖滾歌曲的現象,同時一股名為Teddy Boy(太保少年)的文化也逐漸開始流行起來。

簡單來說,Teddy Boy就是當時英國的一群反叛少年代表,經常喜歡穿着愛德華七世時期花花公子風格的衣服,故意擾亂秩序,引起騷亂。然而,也正是這群人成為了英國搖滾早期最重要的傳播者和支持者,畢竟,骨子裡的反叛是所有搖滾少年共通的特點。

也是從1957年開始,利物浦默西河畔出現了一間名為The Cavern Club(洞穴俱樂部)的酒吧,正因為有了這個音樂演出的載體,The Beatles才得以出現。

當時作為常駐樂隊的The Quarrymen就是在這裡開始表演融合了Skiffle、R&B、Doo-wop的音樂風格(稱為Beat music(節拍音樂),這便是英式搖滾的雛形。隨着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喬治·哈里森)Ringo Starr(林戈·斯塔爾)的加入,The Beatles(披頭士)成立了。

著名的「英倫入侵」

1960年4月,Billy Fury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專輯《The Sound of Fury》,作為英國首張本土原創搖滾專輯,這也意味着英國人們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的搖滾道路。而同樣也在1960年,The Quarrymen正式改名為The Beatles,並開始前往德國漢堡演出。當時的漢堡堪稱夜場之都,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裏TheBeatles就演出了1.2萬個小時,僅一首歌曲就足足演出20分鐘。

儘管表演條件艱苦,但卻給他們帶來了豐富的演出經驗。皇天不負有心人,1962年他們正在The Cavern Club表演時被一名正在找生日舞會演出樂隊的人看中,他就是日後成為經紀人的Brian Epstein。

Brian Epstein

隨後在Brian Epstein的要求下這四位「Teddy Boy」搖身一變成為了貴族般的優雅王子,並簽約了百代旗下唱片公司Parlophone,在10月發行了首張單曲《Love Me Do》,獲得了英國單曲榜17位的好成績。

1963年,他們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Please Please Me》,儘管由Brian Epstein打理另外一個樂隊Gerry and the Pacemakers剛摘下第三個冠軍單曲,但絲毫影響不了披頭士創下連續30周位居英國流行音樂專輯榜榜首的紀錄,這年也被稱之為Beatlemania(披頭士狂熱)。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The Yardbirds在倫敦成立,最著名的成員當屬「吉他大師」Eric Clapton以及殿堂級吉他手Jimmy Page,還有將bass(貝斯)定義為搖滾樂器形式的The Who樂隊成立,也是這一年美國開始了解到英國有一個名叫The Beatles的樂隊正在橫掃樂壇。

披頭士樂隊於1964年2月9日在Ed Sullivan Show上表演,估計有7300萬觀眾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這場演出,創下了當時的紀錄

當時美國總統John Kennedy(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事件發生後,對於戰後一直生活在平安富足的人們而言,打擊非常龐大。1963年12月17日,華盛頓特區的WWDC電台播放了《I Want to Hold Your Hand》,這首歌對於剛失去國家頂樑柱還沉浸在陰鬱氣氛中的國民們而言猶如大洋彼岸送來的一份溫暖,一個月後,由Capitol Record(國會唱片)發行了單曲《I Want to HoldYour Hand》,隨後專輯《Meet The Beatles》也正式發行,從此The Beatles開始了英美兩地霸榜的傳奇事迹。

到了1964年,這一年中The Beatles巡演不斷,2月7日,他們來到美國,並受到了當地年輕人們的瘋狂追捧。在The Beatles成功的巡演之後,無數的英國樂隊和演出經紀人猶如發現了新大陸,像潮水般一樣湧向美國,期待着像The Beatles一樣成為國際明星。而受到激烈震蕩的美國音樂市場根本來不及做任何抵抗。

1964年2月7日Beatles抵達紐約時的狀況

一瞬間,留着The Beatles的髮型,操着一把電吉他,用倫敦口音唱歌的人充斥了美國各大唱片店和排行榜。隨着英國音樂進入美國人們的視線,Dusty Springfield,The Dave Clark Five,The Searchers,Gerry & the Pacemakers,The Animals都一度獲得了不錯的打榜成績。可以說,The Beatles是英式搖滾的奠基人,對英國搖滾樂走向世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倘若說The Beatles的歌曲是當時人們用來對現實做出貴族式般的「優雅反擊」,那麼成立於1962年的The Rolling Stones(滾石樂隊)的歌曲則是代表着人們內心那股反叛、狂妄不羈、憤世嫉俗精神。

史上最長壽的搖滾樂隊

The Rolling Stones(以下簡稱滾石)原名The Blues Boys,起始於節奏布魯斯,後因Muddy Watters的作品《Rollin』Stone》改名。滾石首次演出是在倫敦的Marquee俱樂部演出。早年間他們曾經翻唱過Chuck Berry的作品,還翻唱過The Beatles的《I Wanna Be Your Man》,但從1962年倫敦Marquee club的一場演出開始,這顆石頭註定與眾不凡,一滾就滾了半個世紀。

憑藉更加暴力、野性的現場表演樂隊開始引起注意,隨後成員們紛紛開始留起了長發,穿着非常的隨意,推崇極致的享樂主義與批判主義,行為舉止叛逆而粗魯,是典型的「壞小孩」形象,與那個時代的音樂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963年在Andrew Loog Oldham的幫助之下,滾石與Decca公司簽約。同年6月,樂隊發行首支翻唱Chuck Berry的單曲《Come On》,名列英國榜第21位。1964年初,The Rolling Stones又發行一首翻唱Buddy Holly的單曲《Not Fade Away》最終創紀錄的獲得英國榜季軍。同時,《Not Fade Away》還成為樂隊首支在美國上榜的單曲,名列美國榜第48位。

1964年5月,樂隊首張專輯《The Rolling Stones(England’s Newest Hitmakers)》發行。之後的單曲《It’s All Over Now》令滾石首次獲得英國榜的冠軍,同年夏天,樂隊在美國舉行了大範圍的巡演,吸引了眾多美國歌迷。樂隊首支原創的單曲《Tell Me(You’re Coming Back)》成為滾石首支闖進美國榜前40的單曲。從此滾石不再翻唱傳統的Old Blues歌曲,強硬的Blues riff和叛逆另類的歌詞成了樂隊的標籤,而滾石樂隊的輝煌時期也從此到來。

1965年,《Satisfaction》連續四周問鼎榜首,成為滾石的第一首冠單,1966年,以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為創作核心,樂隊發行了第一張純原創專輯《Aftermath》,憑藉這種粗獷、暴力的音樂風格,專輯在當時共賣出了1300萬張,日後被滾石雜誌選出的500張歷代最強專輯中位列108位,從此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Mick作為樂隊的靈魂人物,其家庭出身烏衣子弟,曾特意在倫敦深造金融行業,更難得的是身處中產的他非常能夠體會到平民下層人士的苦痛和憤怒,他願意為底層人民講話,特意將自己塑造成放浪形骸的樣子與中產階級劃清界限,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滾石樂隊直至現今也深受大家愛戴。

自The Rolling Stones後,英國搖滾樂隊猶如覺醒一樣,在創作上開始領先全球,在歌詞和旋律上也擁有了非常大的進步,這一時期還產生了Cream(奶油樂隊)、Deep Purple(深紫樂隊)等影響頗大的樂隊,英國搖滾也逐漸演化出了自己風格。

到了70年代,新誕生的樂隊將變得更加反叛和激進,他們用音樂來宣洩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引起了廣泛的共鳴,深受英國年輕人喜愛,這個風格就是日後放蕩不羈的朋克風格。最有代表性的樂隊就是Sex Pistols(性手槍樂隊)、The Police(警察樂隊)、The Clash(碰撞樂隊),不過,這期間也湧出了許多風格相反的樂隊出現,他們分別又是誰呢?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