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影音圈子裡的愛好者都知道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像一般常見的影音愛好者般通過CD機,前後級放大器以及音箱等的器材配置搭建屬於自己的影音環境。而是另闢蹊徑,使用家中常用的電腦並加以改造獲取自己喜歡的聲音。尤其在「寶島」台灣,很多年輕人都是從PCHiFi起步,因為剛工作,收入起點一般,同時這個年紀的人電腦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閑暇時間較多,喜歡論壇交流,互相取長補短,一次又一次的小小改進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從細節把握而言,PCHIFI要達到和CD相同音質,影響音質的要素更多更複雜。但是如果從較低預算來基本欣賞音樂,PCHiFi還是比傳統三件套的門檻要低,有PC為基礎可以節省了訊源的投入。當然時下,如果要欣賞高碼率(如DSD)等音樂文件,投入不比CD低,甚至更高。如此一來,PCHiFi便在影音愛好者尤其是年輕人中發展了起來。
幾乎沒有門檻的「入門」
現在,不少家庭都還使用着電視機,但這種家電幾乎沒有自主個性化獲取信息的能力。由於現代年輕人在求知方面的主動性以及對資訊更新速度的要求,他們日常使用電腦以及手機的時間反而可能比觀看電視的時間更多。在另一方面,他們使用電腦的原因也無非是上網瀏覽資訊以及聽歌。
由於其中部分年輕人感覺到這樣一個問題:由原本組裝電腦發出來的聲音並不如在音響市場上銷售的器材。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把自己日常使用的電腦變成一套完整的HiFi音響器材呢?PCHiFi由此而生,不少PCHiFier踏上了他們的「折騰」之路。
正如初入影音發燒圈的愛好者,PCHiFi愛好者的起點也同樣是為了追求在自己日常使用的機器上播放出更好的聲音。筆者認為,所有「好聲音」都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不存在所謂的「玄學」。不少初燒玩家被圈內所謂「老法師」的玄學弄得昏頭轉向,因此走了不少彎路。
但不論是直路還是彎路,總歸是影音愛好者個人一次難得的經驗。在以往,不少影音愛好者對PCHiFi的印象似乎不太好,一直主觀認為「用電腦發出來的聲音不會好」。的確,PCHiFi曾經存在着許多的問題,例如內部干擾較大、解碼器素質較低等等,但目前這些問題都開始有所改善。
在內置聲卡流行的年代,機箱內部電源干擾對於聲卡動態範圍是有明顯的影響的,這一點在網絡上有不少實驗都已經證實了,但是同樣地,機箱內部干擾的問題對於時下最流行的外置式解碼來說已經不是明顯的問題,同時選擇用蘋果的iMac等系統的話,在系統音頻的優化上也更有利於音質的提高,這也省去了許多折騰的因素。
PCHiFi其實也與常見的HiFi差不多,它的表現也會因電腦中的原件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在組建PCHiFi系統中一般的理念自然是要好聲音、實用,性價比高。在聲音部分,聲卡、解碼器、功放等由於現實經濟狀況這個需要各自考慮。
此外,PC-HIFI目前的做法是以專業的有源監聽音箱搭配外置的高性能音頻接口,有源音箱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相對節省桌面的空間,省去額外的獨立功率放大器。對於大多數城市人群而言,擺放電腦的書房一般不會有超過20平方米,這時候一個5-6寸的監聽音箱就能夠勝任。如果實在缺乏桌面空間,那麼購置一個中高端音頻接口再接入一款中高端耳機,其表現也完全不必單獨購買解碼加耳放差。
受限較小,簡單實用
常規的HiFi系統往往需要佔用較大的空間,然而,現實狀況是:在房價飛漲的今天,不少愛好者能夠使用的私人影音空間越來越小。而PCHiFi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的了關於佔地的問題,這樣一來,既能享受到高品質音樂帶來的享受,也能騰出更多空間以供家人使用。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更多的是免去以往繁瑣的設定,讓用戶更方便地體驗高質(小空間、靜音、無線等)的性能配置。對於音頻來說同樣如此。
PCHiFi相對於傳統的Hi-End級產品而言,可以以一個相對更低廉的價格,換得更方便的音源操作,同時滿足用戶在狹小空間獲得能夠相對不輸客廳Hi-End裝備的音質。在近兩年來說,潮流莫過於高碼率的音頻普及一直在進行着,就連索尼這樣的消費電子巨頭也進入了這個原本只是小眾發燒的圈子。
但由於受限於各種因素,這股風氣在國內並不流行,連帶PCHiFi這一理念也一直未被普及,也使得大多數人對於PCHiFi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數年前之久。
PCHiFi的核心其實還是依靠高素質解碼器,通過USB接口連接電腦再輸出高素質的音樂。而同時受到目前電腦使用範圍影響,PCHiFi系統一般都是以書房、辦公桌為主。這類空間最適合使用高端有源音箱或者耳機系統。PCHiFi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輕鬆播放各種高碼率的音源,目前24bit 96kHz的音源文件在網上其實並不難找,但主要問題在於國內非常欠缺正版的音源服務。
PCHiFi之中也有不同「發燒方式」
上面也有提到,常見的PCHiFi玩家也有不同種類。它們都是使用一個性能相對靠譜的,帶有平衡輸出的解碼器,直接接入發聲端(耳機或揚聲器)。一般而言,對於剛入門的人而言,要獲得一個不錯音質,選擇投資耳機系統是一個公認比較合適的選擇,一般的入門級耳機對於音源的挑剔程度並不高,所以即使是較一般的聲卡也能獲得很好的表現,而對於耳機系統而言,花同樣的錢,升級耳機本身所帶來的音質收益永遠是最大的,購買高端耳機功放對於入門級耳機而言效果可以說十分不明顯。
而另外一種較為常見的就是接入揚聲器。目前我們電腦使用的音箱基本都是有源音箱,但這類音箱我們也習慣稱之為「多媒體音箱」。但實際上更多高端有源音箱,除了每一隻都獨立配備電源、功放以外,還會針對每一個單元配置獨立功放芯片。目的是讓聲音更精細準確。這類高端有源音箱多數是用於專業的錄音室作為監聽音箱使用,所以音色還原準確是這類音箱的重中之重。
那麼我們在談論有源音箱時切勿把有源音箱與一般的多媒體音箱划上等號。雖然眾所周知無源音箱在搭配上更具靈活性,但是弊端也明顯:一台靠譜的功放往往體積和價格都不菲。再加上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多如繁星,如何知道這款音箱搭配另外一款功放的聲音會怎麼樣,幾乎沒有人能夠解答出,所以避免折騰,選擇有源音箱是不失為一個方便的做法。
電腦器材的配置對聲音影響極大
正如平常的影音愛好者理解般,器材對於聲音的表現有着至關重要影響。而對於組建PCHiFi的玩家來說無非需要達到幾個要求:首先是對噪音的控制,減少平常因電腦運行而產生的風扇、硬盤等硬件噪音必須降低,因為這樣會直接降低系統信噪比、動態範圍。其次,PCHiFi必須符合佔地面積小的基本原則。因為倘若使用器材佔用了家中的大部分空間,這與PCHiFi的本義並不相符,還不如直接像傳統的愛好者般直接組建一套HiFi系統。
下面一點是關於HiFi系統的常規認知:更換能級(揚聲器、耳機)的提升比起更換電腦內部零配件的提升要來得更加直接,並且提升方面也是極大。當然,這也是花費最多的一個「改裝」選擇。但無可否認的是音箱、耳機到達一定水平後,再升級就很難在音質方面獲得較高的提升了。因為這種提升往往呈現出一種線性表現,音質越到頂尖,其提升帶來的變化也就越小。這是音響界的一個常規認知。
想要獲得好音質,就必須從源頭抓起。電源作為供應所有電腦配件運行的發動機,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電源直接決定了整個PCHiFi系統的穩定性。這裡筆者建議購買無風扇的電源,因為常規的電源常常帶有散熱風扇,這樣會直接降低系統信噪比以及系統的動態範圍。原理如同我們看到別人常說的「玩音響就是玩電」,因此,電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發揮。
此外,諸如CPU、顯卡的散熱器也必須注意這點。目前國外有不少廠商研發了無風扇的散熱方案。它們大多數使用了均熱板導熱,體積雖小,散熱性能卻很強悍,甚至能壓住E3或不超頻的i7。在聲卡方面,對聲音的影響也是極大的。低端解碼器的USB方案通常不足夠好,接USB的音質往往不如同軸/光纖輸入。而高端的解碼器USB音質和同軸音質差異不大。
結語:
對於受空間環境限制的年輕人來說,或許PCHiFi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同時,由於PCHiFi在配件方面能夠根據使用者現實需求進行硬件調整,因此在個性化方面有着極大的發展空間,吸引着不少年輕人對PCHiFi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