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虽然尺寸稍臃肿,但曲线和小提琴、中提琴一致,被誉为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和小提琴家轻轻松松到世界各地巡演不一样,因为体积较大,大提琴家到外地演出都特别麻烦。
小提琴尺寸小,连带琴盒,也可以轻松放进飞机的座位上方放行李的空间,但大提琴就不一样了,大提琴连同琴盒,基本可以达到1.2m左右,实在是放不下,托运也不安全,只能给这珍贵的乐器上飞机,和它的主人一起,等于也得给大提琴买张占座票。
所以有时候也会闹笑话,有些名贵的大提琴有这独特的名字,比如说美国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拥有的二把大提琴,一把是意大利的Montagnana大提琴,名为Domenico,另外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曾经是著名的大提琴女神杜普雷拥有的一把名琴,别名叫大卫杜夫(Davi doff)
据说曾有负责任的航空公司,关闭舱门后清点飞机上的人数,发现少了大卫杜夫先生,到处广播找人,殊不知大卫杜夫其实是一把天价的大提琴啊。
为什么古董大提琴贵,因为就算是意大利传奇琴师斯特拉迪瓦里,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他的一生中共计制作了1116把提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但现存的大提琴却不足65把,物以稀为贵啊!
很多时候,乐器能决定了一半演奏者声音质量,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重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拿到名次的小提琴家胡坤,当年也没有什么高质量的乐器,为了参加第四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当年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谭抒真受当时文化部委派,用二万美金买了几把古董好琴,给胡坤等几位选手使用,选手们每天练完琴,还要还给院长,锁在他床头保险柜里。
一个乐团里的,各位乐手的乐器就更重要了。挥家瓦西里·佩特连科(Vasily Petrenko)曾率伦敦爱乐来广州演出新年音乐会,与笔者谈及自己亲兵,公认为英国现存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贵为乐团的音乐总监,他认为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的乐器质量很好,这也是他们能傲立于英国这么多乐团的原因之一。
海飞兹拥有的那把耶稣·瓜涅利制作的“大卫1740”,在他去世之后交给了旧金山博物馆保存,这么伟大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小提琴,不继续被演奏,带给观众美妙的享受,实在是太可惜了,旧金山艺术博物馆后来把这把琴出借给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使用。
首席要用名琴,那么其他声部也有用好琴,柏林爱乐乐团贵为世界第一天团,他们每个声部水平都很高,所以除了一起演奏交响乐,他们有时还会组成各种各样的室内乐团,包括著名的柏林爱乐十二铜管,柏林爱乐弦乐四重奏,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柏林爱乐十二大提琴了。
柏林爱乐一年演出135-140场,十二把大提琴基本都是在柏林爱乐夏休时巡演,因为大部分交响乐都需要大提琴声部啊,所以这个组合一年的演出量只能控制在15-20场。不过坦白讲,大提琴是令人头疼的乐器,大提琴与乐队合奏是会产生很多困难的技术障碍,这点让许多作曲家头疼。在曲目方面,任何一个大提琴组合,都需要认真去挖掘合适的曲目,在这一点上《伦敦大提琴之声》可以说是先驱之一。
本张专辑选曲精彩,既有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也有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都是大提琴曲目库中常见的作品,有些大提琴家在音乐会最后返场特别喜欢演奏这俩首作品,而具有英国特色的沃恩威廉姆斯作曲的《绿袖幻想曲》,由他们来演奏,最适合不过了,压轴的更有选自伯恩斯坦的音乐剧《西区故事》的《Tonight》,这首作品被改编成大提琴组合演奏的较少,但改编得效果不错,证明了优秀的改编能为音乐带来更美的旋律与更和谐的色彩。
所有的这些曲目,都由40把大提琴演奏,笔者虽然听过柏林爱乐十二大提琴的音乐会,也听过柏林爱乐的现场演奏,但还没听过40把大提琴一起演奏的现场声音,来自皇家爱乐、伦敦爱乐、爱乐乐团和BBC管弦乐团这几个算是英国水平最高的乐团乐手们,平时各自都有各自的演出安排,要凑在一起实在是不太容易。
但在1993年的这几天在Geoffrey Simon的带领下,发出来令人肃然起敬的声音,CALA唱片公司推出的「伦敦之音系列」,似乎张张都音效逼真,再版多次都是销售排行榜上的常胜军,殊不知正是因为大提琴之声这张专辑获得的成功,才有了该系列接下来的小提琴、中提琴等乐器,手头这个全新制作的版本,是首次以 DXD-SACD 高端制式压制,采用 DXD 64bit 384kHz 制版,令重播音效质量更上一层楼,如果阁下没有sacd机,没关系,单是播放CD层,已经值回碟价。
如果您的音响系统分析力不够,录音中有些磨弦声的细节会略有丢失,有同好曾高价求得该碟二手头版,价格方面比新版还贵,那么买新还是买旧阁下心知肚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