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丨電影原聲,為電影增添多分色彩

電影原聲最早是指電影中的聲音分軌,其中包括對白、音效等等,但隨着商業電影的運作,目前的電影原聲已經指代為音樂唱片。一類是以歌曲為主的原聲唱片(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例如在2017年情人節上映的《La La Land》本來就是一部歌舞片,自然以歌曲與音樂為賣點。但由於商業運作的原因,目前該影片已經出了三張原聲大碟,分別是純粹的歌曲、背景音樂以及二者合一的「終極版」原聲大碟,可以說其商業利益遠比純配樂的唱片高出不少。

而第二種就是以配樂為主體的原聲唱片(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將電影中的分軌重新進行刪減或組合編排,有時還會重新改寫編輯。以筆者聽得較多的《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原聲唱片,就是將不同場景所使用的音樂分段截取以及整合,使之成為一首首完整的曲目。雖然時長較短,但由於數目較多,聽起來其實也可以給到一種回顧電影的感覺。

堪稱經典的《星球大戰》原聲大碟

至於最後一種,就是沒有使用在電影中,而又掛名為原聲唱片的專輯(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這是一種純商業行為,而還有一種就是「落選配樂」(Rejected Score),就是指配樂家已經完成的作品,但最後沒加入在影片中,後來在發行的原聲唱片中加入,有不少ACG類型的劇場版會這樣做。

雖然看似複雜,但大部分的電影原聲都是為了點綴影片而存在,甚至乎在某些時候,原聲中的歌曲更是作為整部電影的主旋律,從而影響劇情走向或吸引觀眾更加代入到電影中。而下面介紹的幾部電影原聲唱片,就是有着這樣的效果,甚至還是國外媒體被認為21世紀以來最精彩的電影原聲唱片。

 

Guardians of the Galaxy(銀河護衛隊)

《銀河護衛隊》的原聲大碟之所以讓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懷舊復古的歌曲。導演James Gunn為確保配樂能為故事魅力畫龍點睛,特地選了一系列10年代的暢銷單曲,讓人一聽就想要跟着搖擺,不僅符合主角時代背景及其玩世不恭的性格,也能襯托出影片歡樂熱鬧的氣氛,特別用在打鬥場面中會有絕妙的反差效果。

在這張經典的歌單中,包括了英國傳奇歌手David Bowie的《Moonage Daydream》到美國靈魂歌手Marvin Gaye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另外當中也包含了預告片中出現的主題曲,亦是70年代的歌曲,從側面來說這張歌單可以說是美國70年代流行音樂的精選專輯。

 

Mommy(慈母多惡兒)

天才導演Xavier Dolan善於用豐沛的影像與音樂訴說爆發力十足的故事,而這項特質在本片中可謂是到達了巔峰。對於一般電影而言,《Mommy》的原聲大碟似乎太過「搶戲」,可是在Dolan導演的電影里則成了完美,堆疊出令人無法自拔的情緒。他更表示:你可以說我的音樂選得太飽滿,不過這就是我要的。

除了Celine Dion的《On Ne Change Pas》、Dido的《Whitw Flag》和Oasis的《Wonderwal》等天後天團的經典歌曲,創作才女SarahMcLachlan、電音小天后Ellie Goulding和Eiffel 65的《Blue(Da DaDee)》也都在其中。別以為導演只是把各年代的流行歌曲放進去,每一首歌的歌詞與氛圍都呼應着故事情節,更是緊緊扣住「母子相生相依」的命題。最後片尾響起Lana Del Rey的《Born To Die》像是總結這部電影一般,將母親與兒子的關係、經歷的故事和我們所感受的情緒都做了完美的結合。

Knight of Cups(聖杯騎士)

名導Terrence Terry Malick的作品《Knight of Cups》,由ChristianBale及Cate Blanchett、Natalie Portman演出。雖然評價不如前作《Treeof Life》,一如往常哲學式的喃喃自語與意識流的敘事方式,過於自溺而讓人有點摸不着頭緒,不過在攝影及配樂上依舊是超高水準的藝術品。

《Knight of Cups》的原聲大碟是由非常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混搭,交由近年開始合作的新西蘭作曲家Hanan Townshend操刀,以導演愛好的西方古典樂為主,另外加上波蘭作曲與配樂大師Wojciech Kilar的合唱管弦樂《出埃及記》,後搖樂團Explosions In The Sky及挪威聲音藝術家的Biosphere的現代前衛音樂,還有增添東方韻味的管風琴樂,全都成了這部電影的精神。這些樂曲看似風格大相徑庭,卻出乎意料地能融合成一張作品,可能也只有導演這種抽象派藝術家能做到了。另外,這張原聲大碟本身也如同電影一樣神秘,並沒有公開的完整版本,眾多樂曲也因為版權問題未收錄至正式發行的原聲大碟中,只能靠大家在視頻網站中找尋。

 

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東京)

這部史上最孤獨寂寞的電影《Lost inTranslation》有來自各地的多組樂團共同詮釋。由愛爾蘭樂團「MyBloody Valentine」的吉他手兼主唱Kevin shields製作電影原聲大碟,收錄了法國的「Air」電子樂團與「Phoenix」樂團,以及英國電子搖滾樂團「Death in Vegas」的歌曲。

Bill Murray和Scarlett Johansson在劇中微妙的感情是電影最讓人回味無窮的地方,兩人不僅在異國感到疏離,也被生活的迷惘困住,所以才會如此的孤獨。上面介紹到的樂團雖然曲風不盡相同,但不管是自溺的shoegaze、重度電吉他還是融入電子風的輕快搖滾,都串成了身在異鄉的心情。最後再由英國樂團「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Just Like Honey》,為電影尚未化開的憂愁和甜蜜做了結尾。

 

Inherent Vice(性本惡)

由美國當代獨樹一格的導演Paul ThomasAnderson執導,《Inherent Vice》是一部時空背景為60年代的黑色喜劇。故事設定在美國史上最瘋狂的「曼森殺人案」之後,嬉皮私家偵探捲入一件離奇綁架案,陷入了財富、性、毒品的人物漩渦之中。

時代的空虛貧乏及道德頹廢完全顯現在《InherentVice》里,配樂當然也以混沌迷離的風格呈現。這次由三度合作的「Radiohead」鍵盤手Jonny Greenwood出手,為營造當時的嬉皮時代末氛圍,以大量電吉他編排為主,加上「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一同錄音。原聲大碟中還有未收錄在Radiohead專輯裏的歌曲《Spooks》,是與英國樂團「Supergrass」合作的演奏版本;初次以外,還有開場曲德國電音搖滾樂團「Can」的《Vitamin C》,以及Neil Yound的名曲《Journey Through The Past》,既迷幻又充滿生命力,幾乎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

 

Drive(亡命駕駛)

丹麥名導Nicolas Winding Refn的影片《亡命駕駛》,該電影除了影像風格強烈以外,音效配樂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兩者相得益彰成為辨識度高的「黑芬美學」。《亡命駕駛》的電影大碟由曾為《Sex,Lies,and Videotape》的配樂CliffMartinez製作,以背景音樂的混音為主,加上歐陸偏冷的電子樂,營造齣電影浪漫又不羈、冷酷的氛圍。

導演善於把他的北歐特質帶進美式的暴力驚悚電影,RyanGosling飾演的男主角雖然寡言深情但充滿狠勁,故事的情緒也大致控制得內斂。而導演基於這樣的特色,僅在關鍵情節時配上會引起情緒的歌曲,例如「Electric Youth」的《A Real Hero》。甜美的聲音搭配節奏感強烈的電子樂,就像Carey Mulligan飾演的單親媽媽,看着默默保護她的男主角離去的背景,反覆說著:「Real human being and a real hero.」將累積一整部電影的情感與情慾一次爆發,後勁十足。

 

Kill Bill(追殺比爾)

鬼才Quentin Tarantino以暴力血腥美學著稱,其強烈的影響及配樂風格更為獨特與難解,偏偏又如此高超,因此為他樹立了影壇不凡的地位。Quentin出了名是熱愛混搭歌曲,就像《追殺比爾》融合了港式武打、日本武士道與意大利西部片,原聲大碟也將他所迷戀的東方武術、西洋老歌、靈魂節奏、拉丁樂、爵士樂、古典樂等等都配在一起,不同的樂風融為一首曲子,而將這些不同風格的樂曲融成一張原聲大碟,非常有味道。

《追殺比爾》上下集的原聲大碟在各大網站都名列出茂,被稱為Quentin作品中最為突出的配樂。60到70年代的時代精神被紮實運用在其中,例如民謠山歌先鋒CharlieFeathers、黑人靈魂歌手Issac Hayes、樂壇教父Quincy Jones等等,單獨聽可能無法感受太多,但再看一次電影就不得不讚歎Quentin的創意與才華。

 

結語:

從筆者作為編輯的角度來說,優質的原聲大碟是可以媲美高保真錄音專輯,成為用於檢測器材實力的音樂文件。但從一個普通觀影者來說,筆者非常喜歡籍由原聲大碟去回憶影片的每一幀畫面,同時藉由這些音樂的魅力,向身邊的朋友推薦那些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