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黑胶市场逐渐有回暖复苏的迹象,这从如今的很多音展中便可以窥探一二。许多顶级系统的音源部分开始选择用回黑胶;又或者在2015年,关停十数年之久的黑胶唱片制造工厂Disc Makers宣布重启生产线,种种迹象彰显着黑胶市场已出现回暖复苏的苗头。再翻查一些数据作为佐证,2014年黑胶唱片在英国销量超过了100万张,这是继1997年以后再次超越百万级大关。
如今数字音乐还在大行其道,而黑胶唱片的销量却在悄然增长,据福布斯报道:黑胶唱片2017年全球预估销量达到4000万张,这是一个极为乐观的数字,20年前那个黑胶鼎盛的时期又将回来了吗?当年CD的出现,以其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性等因素,撼动了LP黑胶的江湖地位,继而将其拉下神坛。如今黑胶再一次杀回主流舞台,我们不妨再看看黑胶与CD之间你来我往的“斗争”。
在复古潮流的当下,黑胶再次焕发生机,它除了是一种音乐介质,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生活方式。与CD、数字音乐相比,黑胶的声音特质温暖、迷幻,声音从一圈圈的轮回中缓缓流淌,带着录制时刻定格下来的歌者气息,仿佛一个在诉说,一个在倾听。当虚拟数字音乐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反而愿意拥有更多实质的体验,这也使现在许多音乐人发行专辑时也会将发行黑胶唱片考虑其中,这似乎也是黑胶得以复苏的其中一个原因。
CD唱片和黑胶唱片本来就是两个鲜明的代表,不可否认,在数字音乐的冲击下,黑胶确实经历过一个低谷期。然而,正如我们亲眼所见,近几年市场上的黑胶追逐者再次多起来。音乐的存储介质和播放设备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进化,而数字化产品的出现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在这看似不可逆的数字化浪潮中,黑胶成为了一个少有的“逆流而上”代表。因此,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就决定重新购置一台黑胶唱片压印机,重启停产30年的黑胶唱片生产线。这也印证了索尼音乐看好黑胶唱片机这一个市场潜力,再度投入自行生产。
SONY PS-HX500
其实,早在15年的CES上,索尼的黑胶唱片机PS-HX500就正式亮相了。该唱盘除了兼备普通黑胶唱盘的基础功能,还能够把黑胶唱片的模拟音频信号以2.8/5.6MHz DSD、192kHz/24bit LPCM等无损数字音频格式保存下来。黑胶唱片是用模拟音源来记录声音,唱片上的凹凸坑纹(音沟)就是声音的波动,播放唱片其实就是把波动放大重现声音。索尼PS-HX500新增的这部分功能,似乎也揭示了现代出版的黑胶,也开始打上了数码的烙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音乐和音响爱好者回归信噪比低的模拟录音和黑胶唱片,而冷待了信噪比高的数码录音和便于使用和储存各种规格的激光唱片。黑胶唱片的信噪比再高也不过90db(一般87db已是极致),而数码录音如果以高格式取样和高格式重放,理论是可以达到130db。但是黑胶唱片特有的鲜活音色,再先进的激光唱片(包括蓝光、SACD等)都难企及。即便是在制作阶段超越了LP(黑胶唱片),在重播时,LP的物理摩擦电子扩音所产生的音色将是独有的。
再回看PS-HX500,它是一台采用直流马达皮带驱动、动磁唱头的黑胶唱片机,具备33rpm、45rpm两档转速。而唱头是黑胶唱机中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HX500使用的是 MM(动磁)唱头,它通过唱针接收唱片沟痕里的音乐信号推动小磁铁运动,产生磁力线切割作用进而输出电平。话说回来,很多顶级系统依然选择使用黑胶或者其他模拟音源究竟是为何?其实这已说明了模拟系统还是在一些地方明显优于数字系统,同时也说明了黑胶再次兴起的必然性。
前面既然说了模拟系统对比数字系统的优越性,那CD又是怎样把黑胶拉下了神坛?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维持高品质少规模生产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们都知道,要制作一张CD的材料要比一张黑胶的材料便宜,而刻录成本方面更不用说了。
第二就是使用的便捷性,CD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比如车载。试想想下,车载CD和车载黑胶哪个更现实?更遑论把黑胶打造成随身听了。由于使用的终端广泛,所以注定CD市场更大。同一版本,CD发行量一定比黑胶大,因为使用者多。不是每个使用者都追求Hi-End品质的,所以业界的利益决定了使用者的结果,经济学上叫“供应决定需求”。当厂商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利益而只生产某些东西的时候,消费者的选择是在供应中选择,并不是停止消费。
第三,数字是技术的革命:这种技术是指综合的应用和效用更高,而不是在音色上更高,但声音已经满足基本需要。数字技术带来录音、编辑、再生、制版、生产等一系列过程的高效率。正如数字摄影器材,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各种处理,而不是像胶片那样要专业部分为你提供,数字录音也一样。因此,数字录音取代了模拟器材录音,而数字录音最好的终端还原也是数字器材(CD机)。这样,从录音界到音像生产全部都捆在同一技术统一的格式上,实现了大生产。黑胶没有市场了,也没有业界的支持,并不是指它声音比CD差。
CD从80年代诞生到现在,一路地变,没几年出来个花样,软件变,硬件跟着变,消费者都换不过来了。时间长了,人们也开始腻烦了,一直为换CD播放机烧钱惹烦恼。即便到了SACD和蓝光时代,LP终端播放时特有的声音一样无法取代。
而真正导致CD地位动摇的是网络音乐播放和网络下载。之前的网络下载主要是MP3(可以高达320K)和CD文件FLAC无损压缩或iTune的无损压缩,后来很多唱片公司已经推出了24bit/96kHz以上直到DSD原始文件的,而且各种解码器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的新解码器也几乎全部都支持DSD解码,并且高码率的数字音乐文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直接销售。越来越多人希望以更低廉、更方便的方式获取音乐,而数字音乐档案下载和在线流媒体播放都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支持 CD 播放的工具被淘汰了。从前我们播放 CD 需要使用计算机上的 Optical Disc Drive 或专门播放CD的CD Player, 如今我们看到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不再有光驱,很多人也已经不再拥有CD机。
世上的事有时就是这么巧。进入新世纪,激光唱片这波新浪潮还没来得及享受够自己抢下的这片天地,就迎来又一波新浪潮的打击——以MP3、WMA为代表的数字音乐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听歌的主流载体。更重要的是,这股后浪步伐更加迅速、力度更加凶猛。2001年的年底,iPod的诞生使得这一年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刚攀上市场销量的激光唱片从2002年开始连续12年和音乐产业一起出现大幅度下滑,近几年更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灾难性速度。于是,关于实体唱片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绝于耳。
戏剧化的是,在数字音乐成为市场主力的同时,一度被激光唱片挤压到几乎绝迹的黑胶唱片,却从2008年开始创造出连续几年逆袭而上的“复苏”迹象。根据尼尔森唱片市场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2014上半年,黑胶唱片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这是总销量从前年的455万张增长到600万张之后,又一轮大幅度的提升,黑胶唱片的销量占到了包括实体唱片和数字音乐在内的整体音乐销量的2%。
在音乐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面对黑胶唱片的逆流而上,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解读。有乐观的声音认为,这是黑胶唱片全面复兴的前兆,技术手段的提升,再加上黑胶唱片本身在音色上具有数字音乐无可比拟的还原优势,完全有理由击败带有致命音色缺陷的激光唱片,再度成为和数字音乐分庭抗礼的重要获利渠道,甚至会因在收藏上的价值战胜空有一堆音频文件的数字音乐。
当然也不乏一些悲观的想法,这不过是黑胶唱片在数字音乐没有完全成熟前的一次回光返照,伴随着前文提到的黑胶唱片在打理方面耗时耗力的缺陷,人们终将在一时的追逐中醒来,彻底投入数字音乐的怀抱。当然,简单原始的听觉快感是大多数人听音乐的基本诉求,而仅仅满足于此的人比起希望能真正拥有某个音乐作品的人显然要多出许多,所以数字音乐在市场上的主流地位也不会遭遇颠覆式的命运,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结语